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贷款新规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一年来,湖北省十堰市联社以贯彻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为契机,积极推进信贷精细化管理,构建起了依法合规、职责明确、有效制衡、风险可控、信贷资金流向可追踪的全新信贷管理体系,初步营造了风险防控有效、信贷投放有力、信贷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领导带动,统一思想抓落实
信贷精细化管理是全市农信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活动之初,许多干部员工明显不适应,首先是思想上的明显不适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束缚发展论”。认为深入开展以贯彻落实贷款新规为主题的信贷精细化管理,不仅使客户的贷款需求因为手续繁杂而缩减,还会使银行主要资金来源的派生存款大大减少,从而不利于各项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的实现;二是“客户抵触论”。认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后,信贷资金运动几乎是全流程、透明式地处于银行监督之下,客户几十年来随心所欲使用信贷资金的习惯受到刚性约束,抵触心理会异常强烈;三是“应景做秀”论。认为在许多配套措施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强力推行,是否会成为银监部门的应景之作?此外,长期在体制不顺环境下生存的农信社,无论是制度、合同文本,还是信贷管理系统,乃至员工理解和执行能力,都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较大差距。面对实施精细化管理这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十堰市联社首先从统一高管人员的思想入手,通过党委会、社务会和季度例会等多种形式,向各县级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反复宣讲“受托支付”、“实贷实付”、“全流程监管”等贷款新规的核心要义和精髓,并通过深刻剖析历史上出现的大额贷款风险案例,进一步深入领会和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实质。通过学习,全市农信社高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实施“信贷精细化管理”,不是不让发放贷款,而是要把贷款放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领域,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不是要遏制银行的存款增长,而是要挤出存款增长中的泡沫因素,促进存款又好又快增长;不是要人为增加复杂的办贷手续,而是要通过严格监管,更好地维护银行和客户的根本利益;不是一场应景之秀,而是从当前形势和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出发,构建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防火墙”、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从而自觉把思想统一到“精细化管理”的活动部署上来,全辖贯彻落实贷款新规、推动信贷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部门联动,强化培训抓落实
为了使全体员工更深刻地掌握信贷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技能,十堰市联社以贷款新规的培训为突破口,一是早培训。早在2009年10月《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指引》出台之初,十堰市联社就下发各县级联社组织学习,并着手准备出题考试;二是宽范围。从高管人员培训抓起,先后组织1532人(次)参加省银行业协会、省联社、市银监分局等各级次培训,信贷从业人员人均参训两次;三是多内容。以银监部门的培训教材为蓝本,结合自身“中小企业多、关联公司多、汽车行业客户多”的“三多”实际,针对性修改了精细化管理培训教材,并对省市两级联社新近出台的抵押品管理办法、发放与支付指导意见和新合同文本使用等新制度穿插培训,增强了操作性;四是新形式。通过分期分批组织各县级联社参训人员赴看守所现场接受警示教育、播放幻灯片、举办内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信贷从业人员对精细化管理活动的认识。由于培训扎实,全市员工对贷款新规和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断提高,10月22日,我市联社3名同志在代表省联社参加省银行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知识竞赛活动中,获得了“团队组织奖”的荣誉称号;在 10月31日参加的市银行业协会贷款新规考试中,又有80﹪的参考人员取得了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
全员行动,立足经营抓落实
在今年的精细化管理活动中,十堰市联社始终坚持“围绕经营抓活动,抓好活动促经营”的工作思路,把业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活动有机结合,提升了贷款经营质量和效益。
实施“两管一加强”,稳步投放项目贷款。一是管住项目贷款真实用途。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活动要求,全面清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实行解包还原;对新呈报的政府平台性质贷款,严格按照贷款真实用途调查论证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二是管住项目还款来源。对所有项目贷款,严格实行项目经营收益权和项目资产一并抵押的信贷政策,对存量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加强风险覆盖,目前已有5笔4.1亿元已落实资产抵押,风险覆盖面达到75%;对独家支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严格推行“与按揭贷款捆绑营销,视项目进度逐步回收”的操作模式,防止贷款“二次挪用”;对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切实加强贷后监控,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切实增强项目还款能力。与此同时,十堰市联社不断加强项目营销,大力推行“1+2+X”式的项目联动营销制,即市联社一名包点领导和县联社的理事长、主任作为营销主责任人,带领若干名客户经理共同攻关大项目,全年筛选出重点项目184个,涉及贷款需求61.9亿元。今年年以来累计向普林工业园、太和索道等优质项目投放贷款近20亿元,同比多投放1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力推“两严一改进”,积极服务中小企业。一是严格流动资金需求测算。全面推行中小企业客户流动资金评级授信管理,用“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和“综合授信额度”双线控制借款人年度内的差额融资总量,在此前提下对客户单笔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一律按贷款新规中给定的公式复测,并根据结果差异的原因针对性出台风险管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型企业融资规模过度膨胀。二是严格资金支付管理。制订下发了《贷款发放与支付指导意见》,严格推行实贷实付管理,并根据借款人单笔提款额度的大小,分别确定了管户客户经理、部门经理、基层社分管主任和县联社主任审查、审批权限。由于该模式下信贷资金基本不在借款人账户停留,而是根据借款人实际需要和指令立据划款,大大降低了客户成本。如农信社长年扶持的汽车经销商融海贸易公司,“实贷实付”模式操作后。今年元至10月,该客户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79万元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竟比同期减少11万元。同时,十堰市联社还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短、频、快”的实际出发,积极改进贷款审查审批服务,大力推行信贷服务“351”承诺制和信贷业务每周业务“零库存”制,即低风险业务3小时内办理完毕、权限范围内的法人客户贷款自呈报之日起一周内审批到位、项目贷款自呈报之日起一个月内调查、审查、审批到位,呈报贷款业务在审查环节必须本周上会,从而将执行贷款新规操作带来的不便利性降到了最低限度。不少企业法人代表说:“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活动,不仅精细化了管理,更是精细化了服务!”
做好“两点一创新”,做好支农贷款业务。一是办好信贷资金回流试验点。以丹江凉水河、竹溪天宝等9家乡镇信用社为试点单位,大力开展信贷资金回流工程,并在竹溪鄂坪恢复设立农村信用社营业机构,消灭了金融服务空白点,下达了专门贷款投放任务和考核办法,引导信贷资金向农村回流;二是办好支农服务示范点。确定郧西的夹河、观音两家乡镇信用社作为支农服务示范单位,在全力推广支农服务“五个一”模式的同时,重点探索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支农金融服务新路子。今年4月20日,十堰市联社专门召开支农现场会对其经验予以推广。与此同时,十堰市联社广泛开展“进农户、入社区、走百企、访千店”活动,在摸清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差异化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渔业养殖联保贷款、农村建房贷款等多个新型业务品种,较好地满足了农村日趋多元化的信贷需求。到11月末,全市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达到99.6亿元,较年初净增24.9亿元,同比多增6.4亿元,增幅为31.1%,高于当期贷款增幅4.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占比为95.4%,高于去年同期14.6个百分点,实现了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增量和占比均高于上年的“三高于”目标。
检查促动,严格督导抓落实
为确保精细化管理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十堰市联社建立了“三查三看”的检查督办模式:一是专项活动集中查,重点看省市联社信贷精细化管理操作流程是否健全,岗位设置是否到位,“受托支付”是否符合规定。今年7月25日至3 0日,十堰市联社抽调40余人,组成8个检查组,就“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执行情况和当年新增贷款、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和地方政府平台贷款进行了专项检查,下达整改督办通知8份,处罚相关责任人25名;二是审计队伍定期查,将贷款新规执行情况作为必查内容,重点看面谈面签制度执行、资金需求缺口测算、资金用途监控、贷后风险管理和资金回流监管等核心风险环节是否操作到位;三是领导调研突击查,包片领导在调研过程中随机抽查,重点看各县级联社主要领导对信贷精细化管理活动的核心要义是否把握到位,对员工培训和制度落实是否重视,对上级联社和银监部门检查出的问题是否督促整改到位,不断推动全辖的经营管理活动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经过一年的“信贷精细化管理”活动,十堰广大信合员工克服了最初不适应的“阵痛”,从“银监部门要我做”上升为“为了科学发展我要做”,从着重强化管理上升为经营、管理和服务有机融合,从一个专项活动上升为系统工程,信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正在逐步融入十堰信合的信贷文化,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黄金客户群体明显扩大。在信贷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严格执行贷款新规,杜绝了信贷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保障了“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供给,提高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实贷实付制度,更是让客户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到11月末,全市农信社已网络的中小企业客户714家,比年初增加257家;贷款余额达到77亿元,比年初净增17亿元,同比多增5亿元;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38亿元,同比多签发4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0亿元,比年初净增3亿元,同比多增8.6亿元,项目贷款投放和储备量也比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前明显增加。二是贷款结构明显优化。在元至11月新增的28.4亿元贷款中,低风险的票据贴现净增2亿元,占比7%;向十堰一中、郧阳中学、太和医院等72家黄金客户投放贷款9亿元,占比32%;向郧西海天实业、竹山圣水茶厂、竹溪华驰等县域重点企业投放贷款3亿元,占比11%;太和索道、太极湖水上游、湖北三环6万辆专用车项目、十堰广电数字化电视转换项目、十金汽车零部件100万吨钢铁深加工项目等79个重点项目投放贷款13亿元,占比46%;向农户投放贷款4.2亿元,占比13%,贷款投向结构趋于合理,贷款投放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是业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随着客户群体的扩大和合作关系的深化,全市农信社业务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元至11月,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净增加28.4亿元,同比多增22.9亿元,余额达到119亿元,80%投向了“三农”和中小企业;各项存款在承兑保证金净下降5.1亿元的情况下,余额净增46亿元,同比多增13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551万元,同比增收2257万元;综合效益4.2亿元,同比增盈1.4亿元。全市农信社正处于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优、经营效益最好的历史时期。
领导带动,统一思想抓落实
信贷精细化管理是全市农信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活动之初,许多干部员工明显不适应,首先是思想上的明显不适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束缚发展论”。认为深入开展以贯彻落实贷款新规为主题的信贷精细化管理,不仅使客户的贷款需求因为手续繁杂而缩减,还会使银行主要资金来源的派生存款大大减少,从而不利于各项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的实现;二是“客户抵触论”。认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后,信贷资金运动几乎是全流程、透明式地处于银行监督之下,客户几十年来随心所欲使用信贷资金的习惯受到刚性约束,抵触心理会异常强烈;三是“应景做秀”论。认为在许多配套措施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强力推行,是否会成为银监部门的应景之作?此外,长期在体制不顺环境下生存的农信社,无论是制度、合同文本,还是信贷管理系统,乃至员工理解和执行能力,都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较大差距。面对实施精细化管理这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十堰市联社首先从统一高管人员的思想入手,通过党委会、社务会和季度例会等多种形式,向各县级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反复宣讲“受托支付”、“实贷实付”、“全流程监管”等贷款新规的核心要义和精髓,并通过深刻剖析历史上出现的大额贷款风险案例,进一步深入领会和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实质。通过学习,全市农信社高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实施“信贷精细化管理”,不是不让发放贷款,而是要把贷款放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领域,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不是要遏制银行的存款增长,而是要挤出存款增长中的泡沫因素,促进存款又好又快增长;不是要人为增加复杂的办贷手续,而是要通过严格监管,更好地维护银行和客户的根本利益;不是一场应景之秀,而是从当前形势和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出发,构建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防火墙”、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从而自觉把思想统一到“精细化管理”的活动部署上来,全辖贯彻落实贷款新规、推动信贷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部门联动,强化培训抓落实
为了使全体员工更深刻地掌握信贷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技能,十堰市联社以贷款新规的培训为突破口,一是早培训。早在2009年10月《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指引》出台之初,十堰市联社就下发各县级联社组织学习,并着手准备出题考试;二是宽范围。从高管人员培训抓起,先后组织1532人(次)参加省银行业协会、省联社、市银监分局等各级次培训,信贷从业人员人均参训两次;三是多内容。以银监部门的培训教材为蓝本,结合自身“中小企业多、关联公司多、汽车行业客户多”的“三多”实际,针对性修改了精细化管理培训教材,并对省市两级联社新近出台的抵押品管理办法、发放与支付指导意见和新合同文本使用等新制度穿插培训,增强了操作性;四是新形式。通过分期分批组织各县级联社参训人员赴看守所现场接受警示教育、播放幻灯片、举办内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信贷从业人员对精细化管理活动的认识。由于培训扎实,全市员工对贷款新规和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断提高,10月22日,我市联社3名同志在代表省联社参加省银行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知识竞赛活动中,获得了“团队组织奖”的荣誉称号;在 10月31日参加的市银行业协会贷款新规考试中,又有80﹪的参考人员取得了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
全员行动,立足经营抓落实
在今年的精细化管理活动中,十堰市联社始终坚持“围绕经营抓活动,抓好活动促经营”的工作思路,把业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活动有机结合,提升了贷款经营质量和效益。
实施“两管一加强”,稳步投放项目贷款。一是管住项目贷款真实用途。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活动要求,全面清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实行解包还原;对新呈报的政府平台性质贷款,严格按照贷款真实用途调查论证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二是管住项目还款来源。对所有项目贷款,严格实行项目经营收益权和项目资产一并抵押的信贷政策,对存量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加强风险覆盖,目前已有5笔4.1亿元已落实资产抵押,风险覆盖面达到75%;对独家支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严格推行“与按揭贷款捆绑营销,视项目进度逐步回收”的操作模式,防止贷款“二次挪用”;对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切实加强贷后监控,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切实增强项目还款能力。与此同时,十堰市联社不断加强项目营销,大力推行“1+2+X”式的项目联动营销制,即市联社一名包点领导和县联社的理事长、主任作为营销主责任人,带领若干名客户经理共同攻关大项目,全年筛选出重点项目184个,涉及贷款需求61.9亿元。今年年以来累计向普林工业园、太和索道等优质项目投放贷款近20亿元,同比多投放1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力推“两严一改进”,积极服务中小企业。一是严格流动资金需求测算。全面推行中小企业客户流动资金评级授信管理,用“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和“综合授信额度”双线控制借款人年度内的差额融资总量,在此前提下对客户单笔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一律按贷款新规中给定的公式复测,并根据结果差异的原因针对性出台风险管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型企业融资规模过度膨胀。二是严格资金支付管理。制订下发了《贷款发放与支付指导意见》,严格推行实贷实付管理,并根据借款人单笔提款额度的大小,分别确定了管户客户经理、部门经理、基层社分管主任和县联社主任审查、审批权限。由于该模式下信贷资金基本不在借款人账户停留,而是根据借款人实际需要和指令立据划款,大大降低了客户成本。如农信社长年扶持的汽车经销商融海贸易公司,“实贷实付”模式操作后。今年元至10月,该客户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79万元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竟比同期减少11万元。同时,十堰市联社还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短、频、快”的实际出发,积极改进贷款审查审批服务,大力推行信贷服务“351”承诺制和信贷业务每周业务“零库存”制,即低风险业务3小时内办理完毕、权限范围内的法人客户贷款自呈报之日起一周内审批到位、项目贷款自呈报之日起一个月内调查、审查、审批到位,呈报贷款业务在审查环节必须本周上会,从而将执行贷款新规操作带来的不便利性降到了最低限度。不少企业法人代表说:“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活动,不仅精细化了管理,更是精细化了服务!”
做好“两点一创新”,做好支农贷款业务。一是办好信贷资金回流试验点。以丹江凉水河、竹溪天宝等9家乡镇信用社为试点单位,大力开展信贷资金回流工程,并在竹溪鄂坪恢复设立农村信用社营业机构,消灭了金融服务空白点,下达了专门贷款投放任务和考核办法,引导信贷资金向农村回流;二是办好支农服务示范点。确定郧西的夹河、观音两家乡镇信用社作为支农服务示范单位,在全力推广支农服务“五个一”模式的同时,重点探索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支农金融服务新路子。今年4月20日,十堰市联社专门召开支农现场会对其经验予以推广。与此同时,十堰市联社广泛开展“进农户、入社区、走百企、访千店”活动,在摸清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差异化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渔业养殖联保贷款、农村建房贷款等多个新型业务品种,较好地满足了农村日趋多元化的信贷需求。到11月末,全市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达到99.6亿元,较年初净增24.9亿元,同比多增6.4亿元,增幅为31.1%,高于当期贷款增幅4.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占比为95.4%,高于去年同期14.6个百分点,实现了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增量和占比均高于上年的“三高于”目标。
检查促动,严格督导抓落实
为确保精细化管理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十堰市联社建立了“三查三看”的检查督办模式:一是专项活动集中查,重点看省市联社信贷精细化管理操作流程是否健全,岗位设置是否到位,“受托支付”是否符合规定。今年7月25日至3 0日,十堰市联社抽调40余人,组成8个检查组,就“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执行情况和当年新增贷款、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和地方政府平台贷款进行了专项检查,下达整改督办通知8份,处罚相关责任人25名;二是审计队伍定期查,将贷款新规执行情况作为必查内容,重点看面谈面签制度执行、资金需求缺口测算、资金用途监控、贷后风险管理和资金回流监管等核心风险环节是否操作到位;三是领导调研突击查,包片领导在调研过程中随机抽查,重点看各县级联社主要领导对信贷精细化管理活动的核心要义是否把握到位,对员工培训和制度落实是否重视,对上级联社和银监部门检查出的问题是否督促整改到位,不断推动全辖的经营管理活动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经过一年的“信贷精细化管理”活动,十堰广大信合员工克服了最初不适应的“阵痛”,从“银监部门要我做”上升为“为了科学发展我要做”,从着重强化管理上升为经营、管理和服务有机融合,从一个专项活动上升为系统工程,信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正在逐步融入十堰信合的信贷文化,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黄金客户群体明显扩大。在信贷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严格执行贷款新规,杜绝了信贷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保障了“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供给,提高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实贷实付制度,更是让客户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到11月末,全市农信社已网络的中小企业客户714家,比年初增加257家;贷款余额达到77亿元,比年初净增17亿元,同比多增5亿元;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38亿元,同比多签发4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0亿元,比年初净增3亿元,同比多增8.6亿元,项目贷款投放和储备量也比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前明显增加。二是贷款结构明显优化。在元至11月新增的28.4亿元贷款中,低风险的票据贴现净增2亿元,占比7%;向十堰一中、郧阳中学、太和医院等72家黄金客户投放贷款9亿元,占比32%;向郧西海天实业、竹山圣水茶厂、竹溪华驰等县域重点企业投放贷款3亿元,占比11%;太和索道、太极湖水上游、湖北三环6万辆专用车项目、十堰广电数字化电视转换项目、十金汽车零部件100万吨钢铁深加工项目等79个重点项目投放贷款13亿元,占比46%;向农户投放贷款4.2亿元,占比13%,贷款投向结构趋于合理,贷款投放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是业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随着客户群体的扩大和合作关系的深化,全市农信社业务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元至11月,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净增加28.4亿元,同比多增22.9亿元,余额达到119亿元,80%投向了“三农”和中小企业;各项存款在承兑保证金净下降5.1亿元的情况下,余额净增46亿元,同比多增13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551万元,同比增收2257万元;综合效益4.2亿元,同比增盈1.4亿元。全市农信社正处于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优、经营效益最好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