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锔瓷人王振海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名国宝级锔瓷匠人,经他匠心缝补的碗碟茶盏滴水不漏,且精美绝伦。2017年春登上北京卫视《匠心非凡》节目后,神技老人一夜走红。
  祖传绝活成就“关外鬼才”
  今年62岁的王振海,是辽宁抚顺市的一位老顽童,别号“王老邪”、“关东鬼才”。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穿戴上自己最得意的“三大件”:丝绸唐装、事事如意镜、陨石手链。这三大件可都是奇物,比如他那眼镜,镜片是用1921年的水晶磨成的,传自爷爷,已有近百年历史。
  因幼时父母双亡,4岁那年,王振海就来到北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当别的孩子还在弹玻璃球、跳房子时,王振海已经给锔匠爷爷打下手,跟着他走街串巷揽生意了。爷孙俩挑着担子,打着拨浪鼓,一边走一边吆喝:“锔盆锔碗锔大缸……”人们就拿出破碗、破锅、碎茶盏等前来修复,锔匠修好活后会跟主人讨水喝,把水倒在修补的瓷器中。得了!滴水不漏,就是大功告成。
  但在当时,锔瓷匠作为“街挑子”,被看作是下九流的行当。往上追溯,鋦瓷行当却在王家老辈人手中辉煌过。王振海祖上被称作“巧工王神手”,是清代宫廷造办处御工,慈禧的御用匠人,世袭康熙所赐斋号“乌龙堂”。
  锔瓷分为粗活和细活,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是粗活,而另一类则是经过艺术加工专为达官贵人、王爷和八旗子弟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也叫秀活。
  王振海4岁“立坯”,10岁学成,11岁出师。家传24样、72种、136道独门绝技,勤奋好学的他在6年内就全部学到了。
  王振海说,锔瓷最重要的就是锻制锔钉。他的锔钉和别人的不同,里面加了十分之一的黄金,延展性更好,而且不会生锈。最考验技艺精髓的是制作花钉,就是有图案的锔钉。锔匠们会根据瓷器的图案、文字来锻造。比如杯口锔一个荷花变成水中荷塘,装水的碗或盘就锔一条鱼是如鱼得水,锔一只蝙蝠是福从天降。明明早已破碎的物品,经过锔匠的双手,残缺变成了一种美,变成了对生活的祝愿。
  王振海掌握全部家传独门绝技,至今做了50多年的锔活。2004年,锔瓷在申报非遗名录时,是以“王老邪”名字命名的,因为全中国会锔瓷技艺的人,只剩他一个。
  让破茶碗起死回生
  2008年9月,演员张国立带着一件破损的瓷器慕名来找他时,王振海笑言:“你来到我家,我先给你‘找碴’。”张国立听了一愣。原来,找碴对缝,是锔瓷的第一步。
  只见王振海稳稳地托住那个破碎青花瓷碗的碗底,开始一片片对接碎片,先对锐角再对钝角。然后用一把小锤子沿着碗边轻轻敲击以加固。指甲轻轻掠过缝隙,若感到有道,就说明还是不平,还要再来。
  残片拼齐之后,就要打眼上锔钉了。在掺金的铜板上,直直地剪下两毫米的一条,并剪成一个个菱形。再根据瓷器的缺口,仔细量好距离,并且钉子的长度一定要短于实际尺寸,这样才能保证裂缝的紧固、无漏。然后再将大小合适的锔钉敲敲打打一阵,将形塑好。钻孔的时候,双腿要不停地上下动,让金刚钻在孔里绕着圈转起来,针眼要打三分之二,不能打透它。一个不小心,有可能炸裂或者崩瓷。上钉必须一次到位,再用小锤子将之敲击严实……每一个过程,王振海都一气呵成,这些从爷爷那里学来的绝活,早已深入他的肌肉记忆。
  这次,王振海玩心一起,为破瓷碗做了个底托,并将之锔成了一朵会动的梅花,把张国立乐得当场就要拜师。
  从业几十年下来,王振海已经锔了将近10万件作品。其中较为传奇的一件是“七合盏”,它由越窑(宋代)、景德镇龙窑(清代)、青花瓷(元代)、龙泉瓷片(宋代)、南海一号(明代)这五个朝代的6片碎瓷组成,王振海通过内外嵌丝、平锔、嵌锔、梅花钉、镶嵌、标识等技法,将其锔成了一个精美的茶盏,严丝密合,滴水不漏,世间仅此一件。
  2011年春,王振海在香港举办个人锔瓷展时,这件七合茶盏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目光,一名美国人甚至开出了1200万人民币的竞价,欲将其买走,但被老头儿拒绝了。王振海说,这是自己锔瓷手艺的代表,不能卖。转身,他就往茶盏里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周围的人惊得张大了嘴,王振海则淡定地说道:“再贵,不还是个茶碗儿嘛。”事实上王振海有个原则,自己的锔瓷手艺可以传遍全世界,但任何一个古董物件,都不能从自己手中流向海外。
  王振海也曾遇到一个北宋时期的碗,碎成了100多片,别人都觉得这肯定修不好了。他愣是花了三个多月,一片一片锔好。“这正是锔瓷的价值,不在于钱,而是修补的用心。”
  违背祖训广收徒弟
  随着时代的变迁,瓷器不再是百姓的奢侈品。王振海大多数时候只能去“缝补”古物。他还受一些著名的考古机构和博物馆委托,修复过大量珍贵瓷器。
  王振海到全国各地以及英国、德国等地进行讲学、举办展览、传播锔瓷文化、传授锔瓷技艺,成天生活在镁光灯下,和传统的“锔匠”大不一样。他乐意向所有的人介绍自己的绝活儿。
  为了不让这门手艺消逝,王振海打破了祖上“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他开公开课、收徒弟,无所谓男女,全凭兴趣,只为将锔瓷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王振海收徒弟的唯一准则,就是“德行”二字。他说,锔瓷不是一种单用手就能做好的活儿,而是要用心才能完成。
  中国那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俗语,就出自锔瓷行当。但是为了跟上时代步伐,颇具创新意识的王振海如今已舍弃祖传下来的金刚钻,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实现用牙钻在瓷器上钻孔,大大提升了钻孔的速度,同时还避免了崩瓷和炸裂。
  锔本无言尚能语,工艺传承却沉重。尽献绝技良苦心,粹道更望互古诚。
  这是王振海的一首感怀诗。锔瓷是个老行当,锔瓷技艺是门老手艺。今天,它最需要的是传承。好在通过多年的努力,王振海的徒弟现在已遍布全国各地。在“工匠精神”日渐被国人重视的今天,国宝级锔瓷大师王振海已经用他的技艺、品质和坚守,谱写出了一曲雄浑动听的“大工匠”之歌!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卟啉类化合物因为光敏性好、性能稳定、易于修饰,采用紫外-可见、红外、荧光、磷光、拉曼等光谱技术和电化学方法都可以检测到它的微小变化等优点成为传感器研究的理想模型化
本文采用液相控制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o3O4。系统研究了反应物初始浓度、反应物料比、反应温度、前驱体煅烧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粒度的影响。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
人类的许多遗传性疾病都是由于基因的变异引起的,其中尤以单碱基的突变,即单碱基多态性最为普遍,实现对这些基因单碱基突变的早期、准确、简便、快速的确认,对于人类相关疾病的发
1949年 3月 23日,中国革命的统帅部就要告别西柏坡--这个 2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前往北平。上午 9点,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长钱益民和司令部作战科长尹健带领
本文以贵州省都匀市废弃铅锌矿区农田表层土壤、农作物为研究对象,调查废弃矿区农田土壤8种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农作物对8种物重金属的富集情况,设置了2个采样点,共计74个样品,采用经典的HNO_3-HClO_4-HF消解法对矿区土壤样品进行消解,采用HNO_3-H_2O_2法对农作物进行消解,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仪器,检测土壤、作物样品中重金属铜、锌、镍
学位
唐小七做红烧肉,必须用爸爸做的陶瓷碗来盛。在他看来,这些纹理很粗的陶瓷碗很有灵性,把慢火炖出的红烧肉放在里面,就好像生活中经历的苦和难,都有人理解和疼惜了似的。  五十分钟前,唐小七接到了爸爸的电话。有着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老兵在电话里哭得声嘶力竭,“我怎么办啊?爸爸没有爸爸了!”  “爷爷去世了!”这让唐小七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没办法马上回家。他的乐队在上个月底和一家酒吧签约了,要连唱一个星期。作
期刊
金属硫属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催化、储能等性质,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器和电极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人们已成功合成出多种形貌的金属硫属化合物纳米材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