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校长价值领导的误区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o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价值领导力的提升已成为中国当代中学校长们的必修课。然而忽视价值领导内涵、盲目进行价值领导的学校仍然存在。
  其一,在新课程实验的改革大潮中依然是重分数轻能力。审视当前的基础教育,尽管新课程理念的呼声一浪更比一浪高,许多中学还是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重分轻能的价值理念一直束缚着中学校长们的思想,在这种价值领导下的教育始终戴着应试教育的镣铐,无法超越接受教育的误区。冷眼旁观当今的课堂,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则始终是死记硬背、强化训练的解题机器。兴趣不见了,爱好和个性特征统统灰飞烟灭。偶尔搞几项文体活动,也不过是小打小闹,开开心心走走过场。在“以分为本”的信念引导下,一些中学校长们依然以升学为轴心设置课程和安排教育内容。因为“对升学无益”,富有情趣的艺术教育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淡化。新课程实验在这些学校只不过是件时髦的外衣,华丽的外表掩盖着淘汰选拔的教育本质。校长的价值领导是要一心一意求“清华”,集中精力攻“北大”;就是上不了“985”,也要读个“211”。我们的一些校长对高分、对名校顶礼膜拜,孜孜不倦,打着新课程实验的幌子做着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背道而驰的事情。这种异化的价值领导力,不仅让应试教育大行其道,还不断加重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其二,在学校民主管理中依然是重专制轻人本。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于中学校长而言,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地将学校价值理念进行传播,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以实现学校管理目标。这种管理有利于唤醒人的主体意识,调动人的主观积极性,是当代中学管理所追求的艺术。然而,一些校长把以人为本的管理仅仅当做口头禅,打着民主管理的旗帜大行专制与独裁。他们奉行“我是校长我做主”的价值思想,在学校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搞“一言堂”。教师仅仅是领导意图的执行者,他们很难真正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甚至根本就不能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被决策和被管理,偶尔有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机会,他们也会认为那是“虚假的赠品”,在这种“伪民主管理”体制下,只有“能公开公示”的事项才能公示公开,而那些“不能公示公开”的事项,则不予公开。即便有教职工代表大会这样的机构,也很难真正做到审议学校重大事项,因为教代会的审议程序不是常被告知性通报所替代,就是根本不会也不敢否决学校领导事先已经确定好了的方案。如此管理,如何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
  其三,在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中依然是重稳定轻革新。一些中学校长过分相信传统的经验积累而不注重管理智能的提升,害怕新思想的洗礼,在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过程中施行“只求稳定,不求革新”的价值领导,使自己所在学校的师风和教风呈现出较浓的保守性和封闭性。教师对自己信奉独立成功观,对其他人则持不干涉主义。自己不干涉他人的课堂,就算是听课,也不愿意对同事作出实质性的指导和评论。同时,也不希望他人介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关起门来,三尺讲台自己说了算”。教师之间很少就有助于教育变革的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潜在的排斥开放与合作,使得学校上下彼此陷于孤立的境地。师风如此,教风也不例外。课堂本应是教师耕耘的天地,是学生生活的大舞台,那里有着鲜活的思想,有着智慧的灵光,有着平等对话与交流碰撞的火花。然而,校长“只求稳定,不求革新”的价值领导导致了教学活动多元性、合作性和开放性的缺失,学校教师因对教学活动的多样性缺乏认同感而奉行着保守的、单一的课堂观。与此同时,受升学率的挤压,学生在认知、欣赏和尊重个性差异方面更是缺乏教师的引导,他们的灵性和创造性被麻木与冷漠取代了。
  其四,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依然是重形式轻内容。随着对价值领导力的认识不断深入,校长们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致使不少校长都在高调地抓校园文化建设。这本是好事,但有些校长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花架子搭了一个又一个,就是不见精神文明结硕果,他们搞的是“口号文化建设”和“功利文化建设”。校园内的口号标语应当追求“真、美、实”,体现出校长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和学校管理层的高雅智慧,应当是树上的桃子,使人踮踮脚、伸伸手就可品尝。而那些“假、大、空”的话在直白中还透着浅显、庸俗,恰似空中楼阁,让人不可企及,这是部分校长教育理念肤浅、人文思想淡薄的体现。有的学校以为在校园放置名人塑像、在墙壁上挂满名人字画、在本来就不大的校园内建设草坪就是学校物质文化,却不看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名人、是否理解他们的思想。与真正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相比,它是缺少内涵的“功利文化”!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评价对教师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传统的教师评价强调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得教师职业“工具化”,而对教师自身缺少人文关怀。信息社会的到来要求教师评价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须由传统的鉴定式、终极式评价转化为发展性、促进性的评价,最终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教育评价 教师评价 价值取向 可持续性发展  教师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的范围已扩大到教育的全部领域。教师评价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