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旅游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桂林山水园林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桂林整个城市各系统建设的横向问题以及桂林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的纵向问题。用SWOT分析方法对桂林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桂林;山水园林城市;SWOT分析;对策
  
  “山水城市”(shan-shui city)概念由钱学森教授于1990年首先提出。他认为:“所谓‘山水城市’即将我国山水画移植到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将来更应发展的、把中国园林构筑艺术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颐和园的人民化”。“山水城市”的内涵十分丰富,shan-shui city的音译法避免了从狭义上来理解它的望文生义现象。山水城市的核心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是这么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化。第二句话是重视现代科技,运用环境美学。第三句话是为了市民大众,面向未来发展。”山水园林城市(shan-shui gardencity)是山水城市的前一个形态。按照钱学森教授对山水城市建设的四阶段定义,即:一级→一般城市(现存的);二级→园林城市(已有样板);三级→山水园林城市(在设计中);四级→山水城市(在议论中)。
  
  一、桂林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漓江水资源保护仍待加强
  桂林境内河流众多,近年来大力开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其中,科学规划绿地系统,实施“拆墙透绿、拆房建绿、还绿于民”的城市绿化工程;成功开发“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对漓江流域和桃花江、南溪河、小东江、宁远河等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此外,还新建和续建了一批以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项目。在漓江沿岸环境保护问题上,桂林市吸取了20世纪80年代的“黑色教训”,在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始终与工业污染防治相结合。对市区老污染源实施搬迁改造,如先后对位于市中心区的桂林电厂、腐乳厂等企业实施整体搬迁。桂林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殊荣。
  
  (二)生态产业发展迅猛,要加大总体规划力度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村、生态镇、生态县建设。到目前为止,桂林已建成生态县5个,生态乡10个,生态村15个。在漓江沿岸大力发展以沼气为龙头的生态农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恭城模式(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协调发展,如阳朔的万亩金桔林、恭城大岭山的连片桃林、桂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景点相继出现。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新村成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自然生态旅游方面,着力建设了以水域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如漓江;以森林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如猫儿山;以地貌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如芦笛岩等模式。
  
  (三)生态意识渐浓,努力构建生态建设软环境
  桂林市采取多途径开展生态意识教育。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介加大宣传,开辟环保热线,设立公益广告,提倡“绿色”消费,组织志愿者环保行动,创建“绿色学校”。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清除交通沿线“白色垃圾”,为漓江“洗脸”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发动群众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此外,近年来,桂林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有关适合当地情况的环保规定,配套建立了规范的执法体系。生态立法的逐步完善,为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和保障。
  
  二、桂林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地理环境资源优越
  桂林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广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峰林地区,“千峰环立一水抱城”,城内共有大小石山134座,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35%:漓江自北往南缓缓穿城而过,小东江、桃花江分布在东西两翼,这些江河与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以及诸多的湖塘形成了动静结合的水景系统。
  2、人文历史积淀深厚
  桂林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始安县始,桂林便成为历代广西和南方地区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唐代以来“前朝后市”奠定了桂林市中心区的格局。宋代形成了南北长、东西窄,山、水、城有机结合的城市形态。明朝在独秀峰下修建靖江王府,将城池向南扩大至象鼻山,桃花江作为南护城河,将原护城河(桂、杉湖)辟为风景湖面。
  3、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桂林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包括30多个行业大类的工业体系,加工业门类齐全,全市2000多种工业产品中,有476种获国家、自治区优质产品奖。2010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2家,橡胶、机械、电子、医药等产业实力雄厚,在广西占有重要地位。
  
  (二)劣势(weakness)
  1、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
  六按照2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名为A;51-100名为B;101-150名为C;最后50名为D。例如A中,每10名细分一个等级,分别为A++,A+,A,A-,A-,如排名1-10为A++到D-共20个等级。
  表1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全国200个进行计量的城市进行的研究,以《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6》(城市:群起群飞襄中华)蓝皮书的形式发布。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就全广西而言,桂林的综合竞争力在南宁和柳州之后,排第三;但就全国而言,桂林却处于中等水平。
  2、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
  虽然桂林旅游业优势突出,但旅游与文化结合还不够紧密,灵渠、靖江王城等开发利用还不够,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其次,桂林旅游业除了酒店、漓江航运较具规模效益外,大多数旅游景点都规模小,内容单一,而且较分散,不利于现代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与竞争的需要。再次,由于缺少规范化管理,优质服务还需加强,对桂林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3、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作为旅游城市,桂林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8.3:45.3:36.4,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
  对桂林而言,构建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要求桂林以高的姿态来面对国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一方面,作为西部地区的城市,桂林要带好积极建设的头,正确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全力推进地方建设:另一方面,桂林要以领头羊的姿态来带动广西经济的发展,建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形成自己城市发展的特 有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2、东盟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带来的机遇
  我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接的要道,对于桂林来说,这是拓宽东盟旅游市场的良机。桂林现在已经加入了“泛珠三角”合作组织,加入了“两广六市”(广东:广州、佛山、肇庆;广西:桂林、梧州、贺州)无障碍旅游区,加上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改造、桂梧高速开通,使桂林作为广州的后花园优势日益明显。同时,桂林与港澳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对桂林以后的发展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
  3、入世后带来的机遇
  我国的入世是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拓宽国门的表现。桂林作为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增加,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桂林旅游的国际化更加明显,在国际竞争中有很大的优势。同时,面对来自国际间的竞争,对于那些以前因为各种原因而受到压制的行业,诸如交通、通信、服务贸易等将是一个发展的好时机。
  
  (四)挑战(threats)
  1、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矛盾
  我们知道发展不是无代价的发展,其所谓的清洁生产,循环生产也都是在~定资源、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少浪费的发展。从这点上讲,以自然山水闻名的桂林在面对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问题上面临挑战。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所谓的“山穷水尽”现象成为可能。例如,随着桂林旅游打漓江牌的深入,漓江水质状况每况愈下,枯水期,漓江山水景致受到极大影响。
  2、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表现最明显的挑战便是来自国际间的竞争。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乃至桂林经济的严重冲击。如何在逐渐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国外市场取得市场制高点,成为各行各业最关心的问题。
  
  三、桂林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对策研究
  
  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上面构建桂林山水园林城市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桂林市必须立足本地优势,抓住外在有利因素,通过内外有利环境的塑造,逐步改善自身的不足,正确面对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这正是桂林构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选择。
  
  (一)做好城市发展生态规划,协调旅游业、工业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地理环境的局限是制约桂林目前三大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桂林城区沿漓江南北纵向发展,沿岸经济的发展势必对漓江的环境问题构成威胁。如何处理以旅游为生的桂林与桂林的工业、农业问题成为了发展桂林山水园林城市的最基本问题。
  从系统的观点看,就是要做好城市发展的生态规划。要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城市规划,协调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综合考虑桂林的城市发展、桂林的自然山水、桂林的自然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要积极发展生态型旅游业,兼顾生态农业的推广,主打生态旅游的牌子,在旅游景区建设生态环保景区,倡导原生态的旅游方式,逐渐改变旧有的观光式的资源消耗型的旅游方式。同时,利用生态旅游的牌子,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以现有的生态农业诸如恭城模式、荔浦模式等为起点,进行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探讨,发展乡镇企业,形成农产品的产业链结构,逐渐改变生态农业的观光模式,加大旅游停留的时间以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明确城市区位功能定位,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
  怎样协调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其实质就是新城与旧城关系的协调问题。对桂林而言,首先要明确城区功能定位:中心城区有诸如古南门、靖江王城、历代古桥等,可根据这些历史文化遗留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中心区,同时适当降低人口居住密度,平衡人地关系,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东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园区模式建设好,同时大力发展会展、文化教育、体育等产业,着力打造成为广西高新技术基地;南区重点发展文化教育和工业、商贸业;城西区建成现代物流、行政中心,成为新城建设的重点区域;北区则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
  正确定位城市路线,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为导向。现代化国际旅游已经成为了当今旅游业所追捧的对象。国际旅游城市一方面既具有国际城市的特点,主要表现是应具有全方位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具有完善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诸如便捷、高效的交通、通讯系统,第三产业发达。另一方面又具备旅游城市的特性,即旅游形象鲜明,具有丰富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在城市产业结构布局上,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桂林应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为导向,目前可以考虑先深入开发生态旅游。像水资源、气候资源、空气负离子资源、植物精气资源等都是天然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有很多的优势可言,其资源丰富且廉价。
  
  (三)建构合理的城市绿化系统,实现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绿色代表希望、和谐,森林有着“城市之肺”的比喻,广义上讲是强调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的净化作用。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应突出将自然山水融于城市之中,利用桂林众多的山峰和湖面水体,规划和开发一个均匀分布的城市绿化系统,实现“城市之肺”与城市的良好结合。比如,可以依托主城区各种名胜古迹和现有公园,拆除周围建筑,开辟出较大的绿化带;通过绿色植物的隔离作用,合理组织好城区交通路线问题,解决城区交通拥挤和城市美化的双重难题。要注意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利用桂林亚热带的自然光照温度优势,着重栽培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植物,间种灌木,形成梯度,增强立体感,减少草坪的栽种面积。另外,在植物的选种上要注重因地制宜与生物多样性的结合,生物是否多样性是衡量一个生态系统是否长久运转的有效指标。
  
  (四)塑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形象,寓历史于现代
  城市风貌特色的体现就是地方、民族文化的体现,也就是传统文化的体现。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并不等于传统文化的丧失,相反,应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手段,发掘地方传统民族文化。如对本地方以传统民间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展开大规模的调查,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审视和探讨城市的外在形象,有针对性的修复破坏的古建筑,比如王城。同时也应对传统精神文化加以开发,大规模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总结构建城市的内在文化,像桂林地方戏——桂林彩调也是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的。在桂林总体规划中,要着力建设以老城区为首的桂林历史文化建设。文化桂林,是发展桂林旅游业应该重点建设的对象。
  
  (五)开发城市风景旅游,打造旅游新亮点
  城市旅游(urban tourism),指在城市中从事旅游活动。其基础是城市旅游资源和城市旅游服务设施。前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后者主要是旅馆、饭店、游乐场、出售旅游商品的商店,交通工具等,是城市社会与自然风景的双结合。城市旅游的开发是推进山水园林城市构建的重大举措。除了上面提到过的绿地系统规划,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城市旅游的开发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围绕城市风景建设来进行,城市风景是城市中人类社会化与自然生态化综合的结果,包括城市的自然风光,诸如山、水、石之类的,还包括能表达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的想法、意愿同现实结合的结果,以及城市中的人们所创造出的纯社会化的东西。以构建城市风景为手段开发城市旅游,不论是对城市的生态建设还是对推动整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责任编辑:刘春燕
其他文献
一    平时,总是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肯上床,昨晚十点前就睡了;平时,睡到早晨八点多才起,今早四点多就醒来。洗漱完毕,作协的车队就到了门口,上车一问文友,时间刚好五点整。  由于出县城的观瀑大桥正在改建,车队绕道高桥转过黄龙大桥,折回白沙,再上舜皇山。一路上,两辆旅游车就象两匹野马,睁着四只发光的大眼睛,在洁净平整的村村l通水坭路上,撒蹄奔驰。路旁果圆,不时伸出一挂绿油的脐橙枝,在车灯下炫耀她的丰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和旅游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促进发展的措施,要把这两大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中,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和结合也日益被提到议事日程,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重要一员,兴安提出了要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新目标,强调文化与旅游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本文即是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文化与旅游密切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旅游;结合;
期刊
[摘要]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桂林实施“建设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国家战略,龙胜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总结龙胜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道路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面对资金、基建、文化断层、产品设计的创意等问题,确立龙胜县旅游综合改革试验项目、开展基础设施大会战、优化发展环境、融合创意产业发展民俗旅游新产品、新模式,将龙胜民俗旅游发展到一个新层次。
期刊
【内容摘要】 为梳理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的脉络,本文以2005-2019年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国内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文献特征、关键词共现图谱及聚类、研究热点知识群等分析,总结为三个阶段的演进历程。  【关键词】 旅游产业融合 ;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 CiteSpace  1 引言  中国经济历经30多年高速成长,在全球化及互联网
期刊
[摘要]东兰红色旅游资源品位出众,特色鲜明,而且它与内涵丰富的红水河生态旅游资源交相辉映。推动东兰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必须突出红色旅游这一主题,在此基础上,整合开发红水河生态旅游资源,以“红”带“绿”,以“绿”促“红”,使东兰红色旅游与红水河生态(绿色)旅游互动协调发展,让游客在纵情于绿水青山、陶醉于民族风情的同时,感受那植根于山水间、民族魂的革命伟人的革命精神和领袖风采。  [关键词]东兰;旅游开
期刊
要做好导游接待服务,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认真准备 五个清楚    导游员接到出团通知,应亲自到导游部计调手中领取接团任务单,认真按照接团通知单的游客行程安排,准备相关事宜,做到五个清楚:    (一)概况清楚  清楚了解本次旅游活动的时间、地点(全部游览景点)、人数(男女数、儿童数)  1、散客要了解游客姓名、性别、年龄、电话;  2、团队要了解单位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  3、地接
期刊
Tone2 FireBird    现在各种软件合成器层出不穷,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也会有些无从下手,因为实在是太多了。不过今年新出的这款Tone2 FireBird合成器着实让我感到惊喜,一经试用便爱不释手。    图01:Tone2 FireBird  记得以前听过一首叫做FireBird(火鸟)的印象派乐曲,说起印象派就会想到德彪西,想到高叠置模糊的和声与节奏,也会想起印象派美术大师梵高。Fir
期刊
这次我们给商家们出的考核题目如下     记者巧扮成某公司,其公司想要花25万元RMB左右建一个录音棚。不用考虑装修和编曲,这25万都是用来买设备的,希望经销商能给予合理的合理的设备搭配。   主要要求:   1、能够同时录制、混音64轨24bit,96k的声音   2、有两个主要录制人声的话筒   3、能够录通常和乐器和成套的架子鼓   4、给人声用的话筒使用独立话筒放大器   5、如果可能的话
期刊
[摘要]梅州市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先锋产业,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发展旅游就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有战略目标、有产业定位、有科学规划、有工作考核、有部门联动”的发展格局,“大机遇、大旅游、大规划、大营销、大招商、大发展”的发展氛围非常值得在定位、区位、资源、市场、文化等方面均与之有着趋同性的贺州市来总结和借鉴。为此,就贺州打造“华南生态旅游名城”提出转
期刊
(接上期)     完成了上面那些基本设计以后,我们就开始了电路结构的设计,首先要做的部分就是有关CS3310芯片的周边电路:根据PDF文档,画出这一部分的原理图:     简单的介绍一下原理图中各个元件的用途:电容主要用于电源滤波,大容量的电容用于减少电源产生的交流声,而小容量电容用于屏蔽机箱内部的高频干扰。10omh电阻用于过零检测,防止CS3310内部的电阻改变的时候发生咔嗒声。1k的电阻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