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amiao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兴衰与成败。目前发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法律事件显现出大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现状,因此,必须通过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参加法律实践等活动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成为高技能、高素质、懂法守法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3-0078-03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中国梦”宏伟工程的构筑者、建设者。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和新媒体的发展,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能够掌握的资讯越来越多,对法律知识了解的渠道越来越便捷,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对法律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是衡量其法律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知识储备整体不足,法律知识结构不完善。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没有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个别学生法律基础接近于零。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比较侧重于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他们意愿积极参加和专业相关的各项技能大赛,但对于与法律知识相关的社团活动参与意愿较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老师所讲授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意愿也比较低,认为学不学法律无关紧要,忽视乃至漠视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低头族”、“法盲”现象尤为突出。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逐渐增多,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在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领域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中出现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所以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也不会有针对性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种种现象反映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知识储备量极小,法律知识结构更是存在不平衡的状况。这些情况令人堪忧,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
  法律意识淡薄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堪忧的重要方面。部分大学生对于法律不重视,这不仅表现在不重视学习法律知识,而且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以最近几年发生在各大高校的校园贷为例,大学生因为校园贷背负高额债务无力偿还,从而影响学业的事件不断发生,令人叹息。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全省100多所高校,广泛开展了金融知识宣传,持续推进校园贷专项整治。即便是在这样的宣传力度之下,依然有学生陷入校园贷漩涡。部分大学生由于生活奢侈无度,受错误消费观影响,抵制不住校园贷的诱惑,频频跳入不法分子所设置的陷阱。自2015年以来,非法校园贷引发的各类事件层出不穷,轻则贷款者需要偿还数倍于本金的利息,重则导致有学生跑路,甚至自杀。调查显示,校园贷事件在个别高职院校中发生率较高,对于校园文明和学生个人身心安全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一个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中显示,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根本没作用。从此项调查中便可发现,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这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利益不同程度地受损而无门求助,最终不得不依靠学校、家长及老师,乃至公安机关协同解决。
  (三)法律信仰缺失,对法律的信念不能坚守
  法律信仰指向的是内心对法律的畏惧与尊崇,并将法律作为日常行动的准绳。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信仰一旦缺失,便会无所畏惧、恣意妄为,祸患无穷。坚定的法律信仰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将尊法守法上升为人生信念。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但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涉及法律之外,罕少有专门的法律课选修课,学生在校内接受到的比较系统的法律知识较为有限。而且就学生自身而论,存在着对公共基础课不重视的普遍现象,轻视课程中涉及到的人文教育和法律精神的培育教育,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色彩较为严重,认为系统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是无足轻重的事,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搞钱才是硬道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自主能力较为欠缺,日常行为约束不够自律,导致部分学生只信门路不信法律,只信关系不信技术。近几年出现的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犯罪情况,细究原因不乏与其自身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有关,但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些犯罪行为的发生有一些是学生学法知法却仍旧犯法导致的结果。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法律的敬畏意識不够,法律信仰不够坚定,缺失法治精神和法律素养。近些年,社会领域的法治困境依然存在,权法交易、司法腐败等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律信仰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信不信仰无关紧要,反映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信仰不容乐观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对策
  (一)加强学习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务实法律知识基础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治思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在高职院校中营造大学生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就要明白基本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时时刻刻以法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准绳。高职院校的法律教学主要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到的一些法律知识。部分高职院校还根据学生专业开设有与专业课相关的法律知识课,如建设工程管理类的专业开设建设工程法规课,这些课程对于学生今后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时受益颇多,有利于他们守行规,做好本行事。但是,仅仅有关于本专业的法律知识又是不够的,大学生今后要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发展,还需要广泛掌握关于法律的一些最普遍最基本的常规知识。基于此,高职院校可有针对性开设关于法律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可以较为系统深入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对学生的操行评价体系,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法律素养置于各类评奖评优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一些法律界知名人士到校进行普法宣讲,让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知识,通过“以理说法”、“以案说法”的方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利用各项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对于法律的主动了解,如学生可通过组织模拟法庭比赛,以身学法、以身示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法律的权威和力量。除了从课堂和课本上获取法律知识以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还应该通过收听收看法制广播电视节目、阅读法律类报纸杂志,尤其是运用网络等途径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大学生。
  (二)积极参加各项法律实践活动,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离开了具体的、丰富的法律实践,就难以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自觉养成法治思维习惯。在学校层面,高职院校可以联合其他机构和组织学生参观法治教育基地,观摩司法执法活动,接受法治教育。同时,善于用好一些重要的法律宣传节点。比如,在“124国家宪法日”这一天,可以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企业等地方,通过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开展宣传宪法法律等实践活动,学习法治理念,在大学生中弘扬法治文化。在校内的各项技能竞赛中,可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法律知识相结合,既竞技也竞法,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学生层面,我国国家和地方的很多立法都要广泛征求意见或进行听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可以在现实中或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言献策。还可以旁听司法审判。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案件,都允许公民旁听,大学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旁听法院庭审,了解案件的审判过程。此外,还可通过在学生中举办法治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发放宪法手册、赠送法治礼品等形式,大力宣传宪法法律知识。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学习法律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使法律意识入脑入心。
  (三)加大教师法律知识培训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者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其自身的法律素养对受教育者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应做到依法从教、依法治教,在教育教学中善用法律,将自身对于法律知识和法制精神的理解有机融合在自己的课堂上,在课堂中与学生共技,與学生共法,与学生共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必须在原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法律理论教学和法律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用贴近大学生的有效方式组织开展课上课下各类法律实践活动。此外,高职院校的其他专业课教师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力量,应在学习和研究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法律素养,将专业知识和法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成长为一个“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法律素养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教师提供在法律学习上成长的机会。例如,可通过聘请法律界知名人士或专家学者来校办讲座,还可为教师提供法律知识培训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法律知识培训的经费和力度,让教师在聆听与交流法律知识中成长,拓展职业发展的知识面,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可吸纳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和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人士作为校内兼职教师,补充完善教师师资队伍。在教职工的工会活动中,可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的活动,激发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营造率先垂范的良好风气。此外,要将教师普法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结合起来,把提高法律素养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教师普法教育列为年度教师培训的必修课,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将教师参与普法学习列入继续教育学时数。
  三、结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了新时代,依法治国是这个新时代背景下最鲜明的一个主要特色。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建设者,理应参与到依法治国的这项重大的工程中来。因此,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树立法治信念,坚定法律信仰,让守法践法成为自己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重要准绳,做新时代法治新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发挥作用,建立长效的培育机制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将法治信仰厚植于大学生的一生中。
  参考文献:
  [1]   王庆材,等.高校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路径规划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2]   罗晓娟.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8,(4).
  [责任编辑   若   云]
  收稿日期:2021-01-06
  作者简介:刘丽娟(1989-),女,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秘书是大学里负责传递校领导信息、起草相关文件、收集学生档案的老师,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负责人,也是学生与校领导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秘书的出现,既减少了各个分院冗杂的工作压力,又方便了各位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沟通。高校秘书每天奔波于各个分院的相关教师与学生当中,所以高校秘书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坚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协调能力及改革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改革创新
摘 要: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和思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是高校维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政治保证。为有效解决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在目标对象、实施主体、实施方法、实施规范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大数据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价值功能,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序健康开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摘 要:伴隨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场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种情况下,为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堵塞市场监管漏洞,以便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经济,促使我国稳固向前迈进。基于此,以经济法视角分析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所面临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可行性对策,期望对于保障我国市场经济良好运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经济法;市场监管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3.
摘 要: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效促进了各个时期、各条战线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为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和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内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 要:2020年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全球使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对我国当前的基层疾病防控体系和防控能力进行调查研究,补齐漏洞短板,保障当前和今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基于此,采用文献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对相关的新闻报道、期刊文献、实地调研访谈资料等进行研究、筛选,并运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安全等理论,分析基层疾病防控体系和防控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因此,学分制成为高校收费改革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高校弹性教学模式的推进,学分制收费环境已经成熟。研究我国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收费工作经验,构建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体系,提出完善学分制收费的合理化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学
摘 要:基于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结合国外专利证券化的实践,对专利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展开论述。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专利资产证券化的难点之一都是基础资产的界定。因此,主要从基础资产的国外立法出发,探讨专利证券化中基础资产的认定标准以及基础资产的种类,最后从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两个方面对基础资产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专利证券化;基础资产;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2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