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贵南县蚕豆栽培的品种选择,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术。
[关键词] 高寒地区;蚕豆;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贵南县位于青海西南部,高寒缺氧,平均海拔3200m,应选用粒大、结荚性好、抗病性强的蚕豆品种。目前,我县主要以青海9号和青海12号蚕豆品种为主。
二、测土施肥
贵南县蚕豆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为2100~2500m的沙沟地区。一般亩产量400kg,豆科作物从土壤中吸取其所需氮素的1/3左右,所以在计算使用氮素时可除去所需用量的2/3为实际施用量,以中上等肥力为依据(速效氮90ppm、速效磷20ppm、速效钾90ppm),每种1.0亩蚕豆需备农家肥1000kg、尿素26kg、普钙26kg、硫酸钾13kg、钼酸铵0.6kg。在施肥过程中应先确定蚕豆的目标产量,以及为达到这个产量所需要的养分数量,再计算蚕豆除土壤所供给的养分外,需要补充的养分数量,最后确定施用多少肥料。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管理
1.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我县蚕豆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一般是在开舂后,及时抢湿播种,土壤过干不利于出苗,土壤过湿,容易烂种,播种时以指压豆种易入泥为宜。
2.合理密植
我县蚕豆以点谷茬豆为主,播种时采用隔同行不隔茬的方式,行距控制在0.3~0.35m,株距0.1~0.12m,每亩播1.8~2.5万株左右。
3.做到“三盖
即盖普钙、农家肥、再盖土”的要求。播种后每亩用普钙总量的100%、硫酸钾总量的100%、农家肥1000~1500kg盖种,按2.0~2.5m分墒开沟,沟深要在0.15~0.2m左右,沟宽在0.3~0.4m,开沟时挖出的土垡细碎后均匀覆盖全田。
4.加强中耕管理
在始花期前每亩喷施钼酸铵0.6kg,始花期灌一次水后每亩撒施尿素总量的60%,在鼓粒期灌一次水后结合再每亩追施尿素总量的40%。蚕豆喜湿怕涝,灌水时要速灌速撤。
5.结合打顶
如果蚕豆生长过旺,可在苗期后,打除顶部2~3苔叶,结合打顶,拔除病残株和细弱分枝。
四、蚕豆收获
适时收获,必须在蚕豆下部叶片枯落前收获较好
五、蚕豆病虫害防治
1.蚕豆病害
(1)锈病:主要为害叶和茎。初期仅在叶两面生淡黄色小斑点,后颜色逐渐加深,呈黄褐色或锈褐色,斑点扩大并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发病严重的整个叶片或茎都被夏孢子堆布满,到后期叶和茎上的夏孢子堆逐渐形成深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冬孢子堆,其表皮破裂后向左右两面卷曲,散发出黑色的粉末即冬孢子。我县冬春气温较高,早播蚕豆年前即开始发病,形成发病中心,翌年2~3月后,雨日多,易大发生。从土质和地势看,低洼积水、土质粘重、生长茂密、通透性差发病重,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而且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可避病。防治方法:
①适时播种,减少病原基数,生育后期避过锈病盛发期。
②选用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生前收获或接近成熟时收获。
③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及时整枝,降低田间湿度。
④发病初期开始喷雾50%粉锈清500~600倍,或者用20%粉菌特1200~1500倍喷雾,每隔10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2)蚕豆赤斑病:蚕豆叶、茎、花均可受害。叶片染病初生赤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斑,中央赤褐色略凹陷,周缘浓褐色稍隆起,病健部交界明显,病斑布于叶两面;茎或叶柄染病开始也现赤色小点,后扩展为边缘深赤褐色条斑,表皮破裂后形成裂痕;花染病遍生棕褐色小点,扩展后花冠变褐枯萎;英染病透过荚皮进入种子内,致种皮上出现小红斑。粘重或排水不良的酸性土及缺钾的连作田利于发病,低洼稻田种蚕豆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种植抗病品种,提倡高畦深沟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适当密植,注意通风透光。
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忌偏施氮肥,增施草木灰或其他磷钾肥,增强抗病力。
③实行2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
④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⑤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隔10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2.蚕豆虫害
(1)蚕豆蚜虫: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花及豆荚的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嫩荚变黄,严重时影响生长,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70%单冠,或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亩?30~50g,也可用10%二遍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每亩10~20g对水60kg?,持效期30d。此外,用80%杀虫单粉剂或者?2.5%保得乳油2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2)斑潜蝇: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斑潜蝇发生初期虫道呈不规则线状伸展,虫道终端常明显变宽。受害田块受蛆率30%~100%,减产30%~40%,严重的绝收。
防治方法:斑潜蝇抗药性发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已引起各地普遍重视。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于8~11时露水干后幼虫开始到叶面活动或者熟幼虫多从虫道中钻出时开始喷洒25%斑潜净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1500倍液、98%巴丹原粉1500倍液、98%杀虫单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此外,提倡施用0.12%天力Ⅱ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绿菜宝乳油1000倍液、1.5%阿巴丁乳油3000倍液、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时间掌握在成虫羽化高峰的8~12时效果好。
[关键词] 高寒地区;蚕豆;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贵南县位于青海西南部,高寒缺氧,平均海拔3200m,应选用粒大、结荚性好、抗病性强的蚕豆品种。目前,我县主要以青海9号和青海12号蚕豆品种为主。
二、测土施肥
贵南县蚕豆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为2100~2500m的沙沟地区。一般亩产量400kg,豆科作物从土壤中吸取其所需氮素的1/3左右,所以在计算使用氮素时可除去所需用量的2/3为实际施用量,以中上等肥力为依据(速效氮90ppm、速效磷20ppm、速效钾90ppm),每种1.0亩蚕豆需备农家肥1000kg、尿素26kg、普钙26kg、硫酸钾13kg、钼酸铵0.6kg。在施肥过程中应先确定蚕豆的目标产量,以及为达到这个产量所需要的养分数量,再计算蚕豆除土壤所供给的养分外,需要补充的养分数量,最后确定施用多少肥料。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管理
1.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我县蚕豆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一般是在开舂后,及时抢湿播种,土壤过干不利于出苗,土壤过湿,容易烂种,播种时以指压豆种易入泥为宜。
2.合理密植
我县蚕豆以点谷茬豆为主,播种时采用隔同行不隔茬的方式,行距控制在0.3~0.35m,株距0.1~0.12m,每亩播1.8~2.5万株左右。
3.做到“三盖
即盖普钙、农家肥、再盖土”的要求。播种后每亩用普钙总量的100%、硫酸钾总量的100%、农家肥1000~1500kg盖种,按2.0~2.5m分墒开沟,沟深要在0.15~0.2m左右,沟宽在0.3~0.4m,开沟时挖出的土垡细碎后均匀覆盖全田。
4.加强中耕管理
在始花期前每亩喷施钼酸铵0.6kg,始花期灌一次水后每亩撒施尿素总量的60%,在鼓粒期灌一次水后结合再每亩追施尿素总量的40%。蚕豆喜湿怕涝,灌水时要速灌速撤。
5.结合打顶
如果蚕豆生长过旺,可在苗期后,打除顶部2~3苔叶,结合打顶,拔除病残株和细弱分枝。
四、蚕豆收获
适时收获,必须在蚕豆下部叶片枯落前收获较好
五、蚕豆病虫害防治
1.蚕豆病害
(1)锈病:主要为害叶和茎。初期仅在叶两面生淡黄色小斑点,后颜色逐渐加深,呈黄褐色或锈褐色,斑点扩大并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发病严重的整个叶片或茎都被夏孢子堆布满,到后期叶和茎上的夏孢子堆逐渐形成深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冬孢子堆,其表皮破裂后向左右两面卷曲,散发出黑色的粉末即冬孢子。我县冬春气温较高,早播蚕豆年前即开始发病,形成发病中心,翌年2~3月后,雨日多,易大发生。从土质和地势看,低洼积水、土质粘重、生长茂密、通透性差发病重,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而且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可避病。防治方法:
①适时播种,减少病原基数,生育后期避过锈病盛发期。
②选用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生前收获或接近成熟时收获。
③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及时整枝,降低田间湿度。
④发病初期开始喷雾50%粉锈清500~600倍,或者用20%粉菌特1200~1500倍喷雾,每隔10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2)蚕豆赤斑病:蚕豆叶、茎、花均可受害。叶片染病初生赤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斑,中央赤褐色略凹陷,周缘浓褐色稍隆起,病健部交界明显,病斑布于叶两面;茎或叶柄染病开始也现赤色小点,后扩展为边缘深赤褐色条斑,表皮破裂后形成裂痕;花染病遍生棕褐色小点,扩展后花冠变褐枯萎;英染病透过荚皮进入种子内,致种皮上出现小红斑。粘重或排水不良的酸性土及缺钾的连作田利于发病,低洼稻田种蚕豆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种植抗病品种,提倡高畦深沟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适当密植,注意通风透光。
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忌偏施氮肥,增施草木灰或其他磷钾肥,增强抗病力。
③实行2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
④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⑤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隔10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2.蚕豆虫害
(1)蚕豆蚜虫: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花及豆荚的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嫩荚变黄,严重时影响生长,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70%单冠,或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亩?30~50g,也可用10%二遍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每亩10~20g对水60kg?,持效期30d。此外,用80%杀虫单粉剂或者?2.5%保得乳油2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2)斑潜蝇: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斑潜蝇发生初期虫道呈不规则线状伸展,虫道终端常明显变宽。受害田块受蛆率30%~100%,减产30%~40%,严重的绝收。
防治方法:斑潜蝇抗药性发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已引起各地普遍重视。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于8~11时露水干后幼虫开始到叶面活动或者熟幼虫多从虫道中钻出时开始喷洒25%斑潜净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1500倍液、98%巴丹原粉1500倍液、98%杀虫单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此外,提倡施用0.12%天力Ⅱ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绿菜宝乳油1000倍液、1.5%阿巴丁乳油3000倍液、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时间掌握在成虫羽化高峰的8~12时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