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儿童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疑似百日咳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百日咳杆菌双目标基因。结果入组患儿58例,PCR检测阳性患儿27例,阳性率46.6%;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有19例(70.4%)。≤ 3月龄组阳性患儿有9例(33.3%);> 3个月龄组阳性患儿有18例(66.7%);百
【机 构】
:
215003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15003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15003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15003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15003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疑似百日咳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百日咳杆菌双目标基因。
结果入组患儿58例,PCR检测阳性患儿27例,阳性率46.6%;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有19例(70.4%)。≤ 3月龄组阳性患儿有9例(33.3%);> 3个月龄组阳性患儿有18例(66.7%);百日咳患儿中以阵发性痉咳(85.2%)、面色涨红(85.2%)和阵发性青紫(22.2%)为主要表现;≤3个月组和>3个月组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无明显差异;27例百日咳患儿中,9例(33%)混合有其他病原感染,单纯百日咳组与百日咳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组的临床表现比较无明显差异;31例PCR阴性患儿中,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4例检出人鼻病毒感染,2例检出副流感3病毒感染。百日咳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住院时间明显高于类百日咳组,痉挛样咳嗽、鸡鸣样回声、面色涨红、咳后呕吐、阵发性青紫、并发症及肺部体征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未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儿博德特百日咳杆菌感染率较高,> 3个月龄组百日咳杆菌感染并不少见,≤3个月组和>3个月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肺炎支原体、人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是引起类百日咳的主要病原,单纯从临床表现不能区别百日咳与类百日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肠炎中轮状病毒检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急性肠炎患者265例,所有入院患儿均采取排泄物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研究分析其致病因素、轮状病毒阳性检出情况及季节相关性问题。结果265例急性肠炎患儿粪便标本中,因轮状病毒感染及喂养不当而致病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55.47%、23.40%,表明婴幼儿急性肠炎与轮状病毒感染及喂养
肠屏障功能障碍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黏膜层的损伤甚至萎缩、肠内微生物群的紊乱失调以及肠道通透性的增加,致使如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或)血液循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肠屏障的破坏与许多胃肠道疾病有关,但也伴有肠外病变,如过敏性疾病。因此维持正常功能肠屏障对儿童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儿童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少,该文对近年来儿童肠道屏障发病机制研究进
目的分析58例病初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及误诊分析。并了解相关抗体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水通道蛋白4(
目的本研究试图探明2~5岁的超重儿童家长对其子女超重情况是否有足够的认识以及与一些社会统计学因素的关系。方法对于2007至2008年间出生于瑞典西南部2666名儿童,采用家长问卷调查以及人群数据分析,进行纵向队列研究。结果2~5岁超重儿童的比例分别为14.9%和11.8%,但是分别有96.4%和87.1%的家长认为其子女的体重尚属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身超重、受教育水平低的家长更可能存在这样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最重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MS患者中约有2.2%~4.4%为儿童病例,因此儿童MS的发病情况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约80%的儿科病例和几乎所有的青春期患者的临床发作与成人相似,儿童MS的治疗与成人相似,97%~99%的患儿表现为复发缓解型,明显高于成人患者所占比例。儿童MS治疗虽然与成人相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高氧诱导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出生36~40 h昆明小鼠88只。随机分为4组:空气组(空气+NS组、空气+EGCG组)和高氧组(高氧+NS组、高氧+EGCG组),每组22只,每天气流驱动雾化给药一次,共28 d。其中高氧组(70±3)%氧环境中饲养28d后转移至空气中饲养。分别于处理第
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困难,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认为癫痫的发病机制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免疫、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有关。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在神经病理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免疫细胞主要参与调节突触等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癫痫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将探讨小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呼气末一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monoxide,ETCO)水平反映了内源性一氧化碳水平,可作为血中胆红素产生及溶血的指标。多数研究已经证实通过测量ETCO有助于早期识别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及降低发展成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该文主要就ETCO对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法,临床常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儿童BO的新技术,并对儿童BO的预测、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具重要价值。该文就对近年临床儿童BO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及经济负担。当前,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等基因研究技术水平的进步,哮喘易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