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法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w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改实践中,应推陈出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才会“学之得法”。本文重点探讨了新课改实践中所采用的教学法。
  一、开放型教学法
  “开放型教学法”贯彻系统论的开放性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学生的生活中,融入学生的思想中。把学生从教育教学中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交流信息,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开放型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在开放的格局中,注入式、教条式没有市场,而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才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的。
  “开放型教学”是将静止不变的“封闭式”教学变为动态的“开放型”教学,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变“静”为动,在动态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课堂的提问,作业和考试的编制应特别重视开放性问题。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
  二、自主性学习法
  现阶段自主性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对自主性学习的深入探讨是新课改顺利推进的重要课题。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是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相对应的概念。其典型特征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具体包括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五个方面。
  1.自我识别。是指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已有知識、技能、能力、意向、兴趣、特长、性格有清晰的认识。
  2.自我选择。是指学生能根据社会需求、学习目标或课程内容,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模式、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等。
  3.自我培养。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个人特长的需求进行自我教育,包括端正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自我评价。是指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作风、学习态度进行实事求是的全面检查,找出应该肯定和改正的地方。
  5.自我调控。是指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更好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
  三、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课程。这种课程源于美国,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倡导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引入到教学中,着眼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树立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和相应的实践习惯。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在课堂上应做到以下两点:
  1.以课堂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在符合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更需要学生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对所学知识有较深刻甚至独到的见解。
  2.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帮助学生摆脱思维桎梏。引导学生生疑,教会学生思考。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方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写出每课所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从授课上,应留给学生教学活动的空间、时间。有可能的话,每课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这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本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开放型教学法为形式,以自主学习为目的,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中锻炼思维,培养自信心和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合作研究和创新意识,从而为成为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目前,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盛的关键。中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要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
《异军突起》是以表现中国乡镇企业为轴心,辐射到中国农村、中国农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一部六集系列专题片,我们必须从谈土地、人、命运着手,把握住“穷了千百年的农民怎样
摘 要: 实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优化生物课堂的重要方面,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必不可少。作者通过实践,归纳总结得出,教师应在做好演示实验和分段实验的基础上,對学生进行独立实验的引导,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生物实验 实验能力  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要领,激发学生强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学离不开实验,而物理课堂教学更离不开演示实验。但在教学中,一些物理教师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认为演示实验做不做无所谓,只要讲清楚就行。我认为演示实验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认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探究过程提供不可或缺的服务。演示实验是物理课
摘 要: 本文对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生物课教学中实现高效互动进行了讨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生物学知识,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氛围 合作学习  从教学的本质讲,教学过程是人与人的交往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过程。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师生间、生生间并未真正地互动。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养禽业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可感染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类,可引起禽类严重的呼吸道和全身性感染,对养禽业造成重大损
时间:2014年6月10~13日(星期二~五)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中国焊接协会、中国焊接协会焊接设备分会、德
摘 要: 要打造高效生物课堂,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外,还应适当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高效课堂 动手实践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标志的生物学新课程全面推广实施,这是中学生物响应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对乡镇中学生的调查显示,
摘 要: 初中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对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做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来自兴趣,兴趣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知识会有很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