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管理

来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染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因,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增加.近年来,肝硬化患者细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此,早期诊断和快速启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至关重要,同时应结合药敏结果及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用抗菌药物.此外,也应注重宿主免疫功能的调控,维护肠道菌群稳态,积极预防感染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挖掘和分析司库奇尤单抗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比值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司库奇尤单抗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共16个季度的ADE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结果 收集到87170例患者共270855个报告,得到759个信号,经提高阈值二次筛选后得到169个ADE信号,主要集中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方面.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
目的 对本院利妥昔单抗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研,探索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方法,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本院门诊及住院部使用利妥昔单抗的处方,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说明书为依据,筛选出超说明书用药处方,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相关资料,对该药超说明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的4014例病例中,超说明书适应证使用的有1290例,占比32.14%,其中排名前三的适应证为肾病综合征(20.93%)、边缘区淋巴瘤(18.60%)和套细胞淋巴瘤(13.95%).结论 利妥昔单抗超适应证使用情况明显,但大多
肝硬化合并肾脏损害临床上很常见,严重者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肾损伤(AKI)和肝肾综合征(HRS)发病机制的认识更新,特别是全身炎症对肝硬化进展的作用和疾病谱的变化,使AKI和HRS分类、命名、诊断标准和致病理论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临床对AKI和HRS预防及治疗的策略.大量研究结果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肝内和肝外的复杂因素,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临床方案,更希望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验证和完善HRS的新理论.
目的 建立更贴近生理状态的肝模型对中药注射液进行肝毒性评估.方法 建立了一个通过3D打印和微流控芯片组合利用人源细胞的类肝脏系统,对3种市售中药注射液进行肝毒性评价.结果 该微流控芯片系统中的内皮细胞可长期培养并模拟血管内皮剪切力.生物打印的3D肝微球经14 d培养后仍能保持正常的白蛋白(ALB)和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的表达.中药注射剂的肝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基于3D打印的类肝脏芯片比2D细胞模型更准确.结论 本法准确可信,可为中药肝毒性检测提供新方法.
万古霉素是临床常用的糖肽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合理使用的指南陆续发布,目的在于优化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提高抗感染效果及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万古霉素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可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通过建立不同人群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有助于充分了解该人群万古霉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本文就近年来处于某些特殊病理状态,如伴发血液系统疾病、接受重症监护及神经外科术后等人群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情况展开概述,旨在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虽已进行多年,但仍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关注.本文就肝硬化与中医相关病证的关系、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指向和3个阶段等理论和临床细节进行了探讨和系统阐述,对这一领域的中西医理论衔接、病证互鉴、阶段性治疗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与困扰进行了深入分析.
目的 建立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中8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和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法,以芍药苷为内标,计算芍药内酯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苯甲酰芍药苷和甘草酸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15批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各成分的含量,计算相似度.比较标准曲线法、外标一点法和一测多评法测量结果,验证一测多评法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 一测多评法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与标准曲线法和外标法的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多批次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结论 该方法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LD)在抗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20年1月—12月期间住院使用过PLD的132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实践指南等的推荐,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 共有10种适应证使用PLD,均为超说明书用药,其中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复发卵巢癌、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超说明书应用有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属于合理用药;而子宫肉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骨恶性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超说明书
目的 建立复方黄芪乳膏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成分含量.方法 对复方黄芪乳膏75%甲醇提取液进行分析,采用Agilent 5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体积流量0.8 mL·min-1.结果 建立了复方黄芪乳膏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共鉴定出京平尼苷酸、咖啡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花糖苷及肉桂酸6个色谱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30.京尼平苷酸、
1 临床资料rn患者男,54岁,因“双侧鼻腔鼻塞4年余、加重10 d”,于2020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腔鼻塞,偶有打喷嚏、流鼻涕,夜间睡眠间断打鼾.近10余日来鼻塞症状进行性加重,伴有剧烈咳嗽,气喘伴黄黏痰,偶有憋气,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本院,以“鼻息肉”收入耳鼻喉科.既往史:2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哮喘”,后不规律服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78次·min-1,呼吸16次·min-1,血压122/89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