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进位 科学发展 中部领先 进军百强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com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临汾市经济近年来一直快速发展,势头强劲。面对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临汾市为未来的五年绘就了一幅“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宏伟蓝图。这对位于黄土高原的地区来说无疑是“跳起来摘果子”。那么该市敢于亮剑的依据是什么?如何保证拼搏的成功?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共山西临汾市委书记王国正。
  记者:“十五”期间,临汾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不仅位居全省前列,而且去年经济总量比全国提前5年、比全省提前3年实现小康第一个翻番目标。您如何评价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就?
  王国正:“十五”期间,我们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处理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大力推动煤焦、冶金等传统产业新型化改造,加快发展煤化工和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领先,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同时,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了26.1%,市区环境污染指数下降了52%,在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可以说“十五”磨一剑。“十五”时期,与“九五”末相比,全市生产总值达523.18亿元,增长1.02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3.53亿元,增长2.1倍;财政总收入达到83.05亿元,增长4.56倍。之所以能做到又快又好的发展,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调产决策,找准了本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十一五”期间,临汾市提出“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目标依据是什么?其思想准备又如何?
  王国正:临汾作为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内陆新建城市,要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在立足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借外力谋求更快发展。立足自主发展,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市内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市形成争先发展的良好氛围;就是要认清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格局中明确自己的定位,显化优势,培育特色,打造品牌,赢得竞争,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综合利用市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重组速度加快、能源紧缺以及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和做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全市结构升级换代,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在对外贸易中谋求更大利益。反之,关起门来搞建设,仅靠本地区力量求发展,难以发挥后发优势,最终贻误发展的机遇。为此,必须坚持统筹自身发展与对外开放,积极深化改革,调动方方面面发展的积极性,释放和激发领先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以宽广的胸怀和对区域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坚决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广泛参与国内外分工协作,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形成借力发展、借势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从GDP和财政收入两项指标看,2005年临汾市GDP总量,已排中部6省82个地级市的第33位,一般预算收入排在31位。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共有287个(不包括省会城市),从2005年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100强城市看,临汾市目前已位居139位。因而,我们提出这个总目标,是一个实事求是、可操作性较强的发展战略。
  记者:“十一五”期间,临汾市将肩负着怎样的战略任务?
  王国正:加快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基本政策取向,是以经济赶超为目标、加快积累物质财富的过程。然而,加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为前提,是遵循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实现速度与结构、速度与效益、速度与资源环境协调的发展。否则加快发展很容易陷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导致结构比例失衡,生态环境恶化,背离加快发展的初衷。因此今后5年,是临汾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临汾的关键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突出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和谐共进四大主题,大力推进由资源大市向工业强市、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由直线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由偏重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个转变,努力建设经济兴盛、政治开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活力迸发、生机无限的新临汾。
  记者:为确保“中部领先,进军百强”总目标实现,临汾将采取哪些发展举措?
  王国正:我们将突出做好以下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实施“五大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八大支柱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领先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努力建设和谐临汾;加大政策扶持,切实增加投入,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记者:临汾作为资源大市,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并实现经济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王国正:“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深度加工为方向,以做大做强煤、焦、冶金、电力、煤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8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主攻大项目,培育大集团,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形成优势明显、效益高、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体系,培育34户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力争全市有14户企业进入全省3大方阵。
  从临汾情况看,近年来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难以快速提升,总体经济停留在以粗放增长为主的阶段,迫切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真正把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为此,要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扎实抓好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在职职工技能培训工程,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力资本支撑。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规模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特别要围绕传统煤焦铁产业的新型化改造,普及推广一批资源深加工、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大力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再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发挥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积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社会事业的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大转型,形成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良性局面。
  记者: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环境污染严重是制约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大难题,“十一五”期间,临汾市委、市政府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王国正:临汾市近几年来十分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关系,把环境治理工作当作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
  “十五”期间,连续开展工业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取缔、关停土小企业3024处,加强市区水源地保护,铺开环保十大工程,市区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污染指数下降了52%,二级以上天数由14天增加到187天。面对“十一五”的“中部领先、进军百强”总目标,临汾市从今年起,继续加大对环境的整治力度,重点打好工业企业达标和市区环境综合整治两大硬战。一是对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凡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完不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一律关停。二是突出抓好市区周边,特别是河西区污染企业的治理和搬迁,加快市区集中供热、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大搞造林绿化,全面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以及通道绿化、村镇绿化、荒山绿化等各项任务。到“十一五”末,力争万元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5%,市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下降到3.0以下,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全市绿化率达到35%。
  记者: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临汾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王国正:5年看头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5大重点,实现5个突破,办好10件实事”,即围绕“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总目标,突出新农村建设,在“百村试点、千村治理”上实现新突破;突出结构调整,在壮大8大支柱产业上实现新突破;突出环境保护,在改善市区环境质量上实现新突破;突出城市建设,在城镇扩张上实现新突破;突出对外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全力抓好上述各项工作落实的同时,要着力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10件实事”。
  从王国正书记的谈话中,我们领略到临汾市干部群众鼓足干劲争先发展的成城众志。目前,临汾“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号角已经吹响。记者由衷相信临汾市将聚万众之心,举全市之力,把庄严的承诺变为振兴临汾的美好现实。
其他文献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表面上是来自于格林斯潘时期的政策,事实上,正如英国《金融时报》塞缪尔·布里坦认为“在过去300年中,世界资本主义就一直在繁荣与萧条之间交替”    最恶劣影响结束?    “在我看来,危机导致的最恶劣的影响已经结束。”8月20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托表示,尽管美国房市投资和基金仍然处于困境,但是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最严重的影响已经结束。    拉托所谓“最恶劣
期刊
8月8日,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预警全面通胀风险。此前一段时期,全国物价“涨”声一片,7月份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升至10年来最高水平,同比增长5.6%。    无论是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还是国内外经济发展历史均表明,5%左右甚至10%以内的物价涨幅都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但是,一些企业和利益团体利用全国性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涨价对大众造成的心理预期,以协调会、签
期刊
外资VC“红筹之路”已成天堑,幸好国内A股市场形势大好,政策障碍呈现消弭趋势    如今中国A股上市正在成为国际资本退出的新选择。8月27日,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下称“太平洋创投”)以远光软件(002063.SZ)流通股东的身份,获得在二级市场卖出部分股票的权利,这是外资VC第一次通过企业在A股IPO实现退出,似乎表明国际资本从A股退出已不存在障碍。    红筹末路    对投资中国的国际
期刊
在目前已经运营的MALL中,经营状态好的还不到三成    2007年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MALL的高潮年。  这一年里,开发商们似乎不约而同地抓住了“奥运契机”,将在北京东南西北各个区域建立一批大型MALL,至此,把对 MALL的开发推向了极致。  但是,在目前已经运营的MALL中,经营状态好的还不到三成,不少MALL盲目跟风,定位不准,大而不当。这些都说明,中国的MALL目前还没有摆脱成长的烦恼。
期刊
那些被web2.0终结的老牌杂志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高贵;但是,作为“终结者”的电子杂志会有未来吗    亨利·卢斯 (Henry Luce)在1936年创办《生活》杂志时,他没有想到《生活》有一天会像《时代》与《财富》周刊一样,迅速成为出版界的一个神话,在发展顶峰时期,发行1300万份,成为全球最大发行量期刊之一。当然,他也没有想到在71年后,《生活》遭遇互联网,神话被终结。  4月20日,美国时代
期刊
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还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推动器。奥运会将给北京乃至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环绕北京的河北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连线奥运,旅游业正如火如荼。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河北省旅游局副局长何江海,畅谈河北奥运旅游开发大计。  记者:河北省环绕北京、毗邻天津,发展旅游业有哪些资源优势?  何江海:我省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用三句话浓缩: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独
期刊
访中共黑龙江省漠河县委书记王秀国    素有“神州北极”美誉的漠河县是祖国最北的县份。面对祖国的版图,抬头向上看,再向上看,仰视中看到漠河。  面对漠河今日呈现出的繁荣景象,怀着对神州北极的向往,记者走进了漠河,采访了漠河县委书记王秀国。  “‘想找北,欢迎到漠河’。我代表漠河县委、县政府欢迎记者朋友到漠河来找北……”这是王秀国书记带有地域特色的欢迎辞。这样的广告语,在北极村随处可见。  2007
期刊
1“关注森林—百名文艺家采风”活动启动  文/本刊记者 蔡亚林    近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出席“关注森林—百名文艺家采风”活动启动仪式时指出,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全面推动现代林业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快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贾治邦强调,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必须坚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价值
期刊
江苏省邳州市辗庄镇彭庄村的农民李红喜告诉记者:“以前只知道老老实实种地,一年累死累活就那么点钱,这几年开始琢磨着找点挣钱的路子,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创业,现在光种大蒜一年能挣不少,日子好过多了。”  尝到创业所带来的甜头的农民越来越多,而他们在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创业的主力军。    “尽管创业给农民带来了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也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希望,但是农民的创业能力有待于进
期刊
2006年,林业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年里,林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产值达到420多亿元、森林公园发展到2067处,实现旅游社会综合产值800多亿元;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总产值约2000亿元……  如今,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内涵进一步丰富,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林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    我国林业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