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培养与TCID50测定

来源 :国际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和培养方法,为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和动物实验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验依据,同时探究病毒TCID50与基因拷贝数之间可能存在的数量关系。

方法

采集本省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将处理后的标本接种于Vero细胞并进行病毒分离,通过qPCR和二代测序鉴定该分离毒株,同时测定该毒株的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on dose,TCID50)。稀释质粒标准品并进行qPCR,建立标准品线性回归曲线,检测不同代次、不同TCID50的病毒基因拷贝数。

结果

将标本接种于Vero细胞后,24~72 h未发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CPE),96 h细胞出现明显CPE,可判定为+,120 h细胞全部发生病变。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可在Vero细胞系中增殖,并可连续传代;在限定病毒传代次数等条件下,病毒TCID50和病毒基因拷贝数之间存在对应的数量关系,可实现二者间的替换。

其他文献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蛋白酶体抑制剂(PI)的应用使MM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伊沙佐米是新一代PI,在临床研究中体现出了其在一线治疗、维持治疗和复发难治患者治疗中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较低的外周神经不良反应及长期用药无蓄积毒性等方面。文章综述了伊沙佐米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以期为MM的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接受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的血液病患者体内存在的抗HLA抗体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SDT的168例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检测其体内是否存在抗HLA抗体,分析抗HLA抗体与移植后造血细胞植入、血制品输注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68例患者中,抗HLAⅠ或Ⅱ类抗体阳性患者28例(16.7%),抗HLAⅠ和
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52例复发ALL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及复发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5月1日,52例患儿中5例因诊断后放弃治疗而失访。47例随访成功患儿中位初诊年龄60个月(11~16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21个月(2~112个月),复发后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
第一代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的出现明显改善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但其不良反应如出血、感染、心血管事件等限制了患者的长期使用。新一代BTKi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能明显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calabrutinib在初治和复发难治CL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我国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也在临床前和Ⅰ、Ⅱ期研究中
目的提高对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的认识。方法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例AUL患者诊治经过,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骨髓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结果为缺乏T系和髓系特异性标志,无B系特异性标志,同时也缺乏巨核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等系列特异性标志,诊断为AUL,经DA+VP方案诱导化疗后血象恢复,后失访。结论目前对AUL仍没有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指导,有必要收集更多病例,以便提高对该
成年人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传统化疗效果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Ph+ ALL治疗模式发生改变,改善了患者生存期。在TKI时代,关于下列问题仍未达成共识,如移植是否仍需要、移植前后TKI如何应用、免疫治疗又有哪些新进展及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效果如何,文章就Ph+ ALL治疗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发晚期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初发晚期MCL患者接受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的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接受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第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提示完全缓解,后每半年复查PET-CT均提示持续完全缓解。至截稿前已治疗2年,评估疗效为持续完全缓解,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初发晚期MC
目的探讨IA10方案诱导治疗未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初发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运城市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采用IA10方案诱导治疗且未行allo-HSCT初发AML成年患者共99例临床资料,获得患者基线疾病特征、复发生存情况及微小残留病(MRD)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9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试验组)和单用CAG方案(对照组)治疗老年人AML。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进一步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液、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50例AML患者的骨髓液、外周血各50份,其中初诊17例、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7例;取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