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到尘埃里的爱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母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待一年只回家一次的我,她关心备至、呵护有加,甚至有时不知怎样做才最好。她的表达方式和说话语气,以及眼神,都已然变得谨慎、小心翼翼,甚至带着讨好,有点低三下四。
  一天中午,母亲在外屋准备午饭,我在里屋上网聊天。突然,她推门进来,脸上堆满笑容,距离我大约两米的地方站定,讨好地说:“儿子,妈想跟你说一件事,怕你不高兴。”“什么事?你说。”我抬头望了她一眼,又低下头去。“妈跟你说了,你别有什么负担。”“嗯。你说吧。”“那妈就说了?”“妈你真啰嗦!”“呵呵,就是……如果你钱不紧,给你爸一点儿玩麻将的钱。”“我不是给了你们每人一千吗?”“嗯嗯,给了。我是说…一你跟你爸说,爸,给你点钱,你去玩麻将吧。他有是他的钱,你给是你的。他一定会很高兴的,他脾气就那样……”“哦,别说了,我知道了。”我突然有了莫名的情绪,抬起头,看了母亲一眼,她还定定地站在那里,好像还要说什么,不准备离开。“儿子,妈就是这么一说,你别有什么负担,也别生气啊?”“噢,没有……”我明显变化的情绪,终于令母亲不再言语,她默默退回外屋,继续做她的午饭。而我,目光虽仍盯着电脑屏幕,满脑子想的却是母亲刚刚说过的话和她的言谈举止。
  其实,母亲一离开,我就为自己刚才的态度后悔了。同时,我也在想,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与母亲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一个强势到凡事以自我喜怒为中心,一个却变得谨慎入微。她跟自己的儿子说一件事,要调整好表情,脸上堆满笑容;要事先争取“不要生气”的保证,做铺垫;还要在说完后,一遍遍以“别有什么负担”消去儿子的不快……那也就是说,这个想法在母亲脑子里可能反复想了几遍,左右权衡,该不该说,怎样去说。决定最终要说,一定下了很大的勇气;叉担心会掀起“风暴”,所以才会那么谨慎、小心翼翼。那么,之前一定是我做了什么过火的事,说过什么过激的话,以至于母亲在一次次的被顶撞、被斥责中,最终被吓住了,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随心地说话做事,一切要看儿子脸上的阴晴变化。
  因为我回来的缘故,父亲晚饭后就不再出去找人打麻将了。他和母亲坐在炕头一侧,喝水、聊天、看电视。我在炕的另一侧上网聊天、看新闻,偶尔跟他们说上几句。在老家,睡的还是土炕。虽然晚饭后,母亲叉烧了很多柴火,炕烧得很烫,但外面是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土坯房很快就会凉下来。所以趁着炕还热时,母亲就开始铺被子。而此时,我正趴在我睡觉的地方。聊兴正浓,不愿换地方,于是就说:“妈,我的一会儿再铺。”“一会儿就凉了。”母亲的语气很坚定,但声音却很小。“没事,我不怕凉。”母亲不再言语,我继续聊天,未动。但她也没有离开,我感觉到她在我身边一点点蠕动着。我一回头,很明显她是担心我生气,忙解释说:“妈碰到你了吧?你上你的,妈在一边铺。”原本确有一点儿生气的我,心一下子柔软下来。“没有碰到。刚好,我也累了,不想玩了。”母亲叉重复一遍:“铺晚了就凉了。”我和母亲一抻一拽,一起铺好被子,她才坐回自己那里。那一刻,我发觉,她得到我的配合和响应后,神情一下子恢复了自然和轻松。我突然恍悟到,我的事其实越来越少地需要她,也许只剩下准备一日三餐和铺被子这样的小事,做母亲的天职一点点地被剥夺,满心的给予一点点被忽略,她一定感到从里到外的失落和伤感。
  接下来的几天,我有意留心观察母亲:即便她与父亲发生不愉快,她的心情很糟,面对我时,她也脸上挤出笑容,每顿饭前必叮嘱我“别冷风热气吃,喝点热水”;即便我吃饱饭或是清晨起床,她必嘱我“多吃点”“多睡会儿”,时间一长,我觉得哕唆,便当听不见,不回答她,下一次她照样嘱咐;还有,我正视她时,她的眼神总是躲闪不定、不知所措,她看我时,带着几分讨好的笑意……母亲的无微不至与小心翼翼、爱与隐忍,与我莫名的厌烦、冷漠和叉臭又硬的脾性,形成鲜明对比。往往事一过,我就感到后悔;我也清楚,时间过得越久,在外面遭受的风雨越多,我就会越怀念、越愧疚。
  夜里,我躲进被窝,不停地搜索、拼凑我与母亲间的点滴记忆。一句话的点,几句对话的片段,破碎、断裂、凌乱,难以拼凑完整;更不必说找寻出我究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令母亲变得今天这样谨慎、小心翼翼。我回味这几天的“留心观察”,深深的愧疚最终使我掉下眼泪。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等我发现时,母亲的爱,依然强烈,但它却比落满地面的尘埃还要低。低到。我的痛不停地在内心翻滚,无法名状、无可排遣,却又清晰可见。
  编辑 邱文瑾
其他文献
在社区便利店买了一箱蒙牛奶,回家打开包装,才发现18袋牛奶竞少了一袋。我很生气。怎么会这样?  想带上牛奶去找那家店主理论,又嫌麻烦费时费事,万一碰上个倒打一耙的主儿,耍赖不认账,不给补足。还怪我冤枉她——怎么当时不打开包装数清楚再走?那是有理也说不清的事啊。到时。还不是气上添气?罢、罢、罢,以后不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了。  老公和女儿回来后,问因,老公哄我。别生气了,不就是一袋牛奶吗?以后咱们不去那
西落的太阳将我的身影拖曳得烦乱而渐长,可我仍坚守在黄昏的街头,低头拾起那微小的一米阳光,那抹暗淡的黄,温暖我的记忆,已足够。  在那个沉寂的一隅,阴凉的树影下,总是有我捧书细读的身影,在许多个不知名的午后,沉醉在文字间。抬头,看见外祖父嘴角未隐去的笑意;颔首,看见在脚边跳跃的一米阳光,我的心中溢满了幸福。恍惚间,觉得外祖父的注视与笑意就像阳光一样:平凡、温暖。  冬日的午后,已习惯了安静地看窗外金
2013年5月12日凌晨,河南省周口市发生一起杀人案,周口市中院法官高天峰和女儿高玮艺在家中被杀害。随后警方查明,高天峰的儿子、18岁的高三学生高炜晟涉嫌雇凶杀人。  可怕的血案发生后,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高天峰家境十分富裕,他的儿子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事情?平时他与父亲和姐姐到底有哪些纠结?  高炜晟在家里深受宠爱和重视,家人对他期望非常高,对他的高考给予全力支持。高炜晟在漯河读高中,
我很喜欢这本杂志,它不仅文字清新,而且意境高远,情感故事真实感人,能让人心灵润泽。闲暇时,我常常细细品味这些优秀的作品,心随作者的意境婉转,或喜悦,或激动。这时,我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应是灰暗的,而应丰富一些,有目标,有盼头。这些精神的鼓舞,只有《做人与处世》能带给我,给我抚慰,适时化解生活中的各种困苦,让我活得芬芳、甜蜜,更有尊严。因此,生活中有它相伴,犹如鲜花有绿叶衬托,更显得生机勃勃。它不但能给
朋友在画数字油画,当那些五彩斑斓的“作品”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朋友不无得意地对我说:“瞧你,学画画学了那么多年,还没画过凡·高的《向日葵》吧?我现在都能画出大师级作品啦,怎么样?而且我的画有人收购,可以赚不少外快呢!”那是怎样的一幅《向日葵》?远观貌似接近原作,近看细腻工整、一丝不苟,简直与凡·高奔放不羁的灵魂背道而驰。  面油画的人形容作品时会用到一句话:“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牛屎成堆。”话虽不雅,
十三岁时,我得到了一盒来自遥远大城市的酒心巧克力。它们被装在一个深蓝色的铁皮盒子里。剥开艳丽的包装,轻轻咬开褐色的巧克力瓶颈,酒瓶里晶亮的苹果甜酒就明晃晃地颤抖起来。仰着脖子倒进嘴巴,一股冰凉冰凉的液体倏地滑到舌尖,散发着浓郁的苹果酒香。最后把整个小瓶子放在嘴巴里嚼碎,可可和苹果酒的味道完美地混杂在一起。天,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一种甘甜、馥郁的美味。  我把这盒无比美味的酒心巧克力放在床头,无时无刻
你的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白费  他出生在陕西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靠庄稼带来的收入微薄,父母带着他和哥哥举家迁往新疆,做起了贩卖蔬菜的生意。经过辛苦打拼,一家人终于在新疆觅得了安身之所。就在生活日趋好转的时候,一场横祸突然袭来:母亲遇车祸,不幸身亡。这对于年幼的他,是多么无情又致命的打击,一个正需要母爱滋润的孩子,如何能承受得了这与年岁不相符的悲痛?在那
不纳千条溪,如何成大河    上课的时候,与学生展开讨论。就一个问题:假若时光可以倒流,你更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  一个抹眼影的女孩,宣称说自己最愿意生活在唐朝,因为武则天竟然可以当皇帝,足可见那时女人的地位有多高。这一句触怒了身旁一个东北来的大男生,他嚷嚷道:可最后还不是被男人重新给夺了皇位去?总是一脸自信的班长,站起来信誓旦旦道:自己还是愿意生活在当下,因为古代既没有电视可看,也没有电脑可玩,
2012年11月中旬,余秋雨的老母亲突发中风,失去意识,病情危重。他得知后立即从北京赶回上海,陪母亲最后一程。几个早已安排的课程,他只能请假。对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他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  赶回上海后,余秋雨一直守护在91岁母亲的病床前。此刻,他没有回天之力,力所能及的只是与医生商量治疗方案,为母亲做点小事,每日写些短语,用心灵向母亲倾诉。  
一个操东北口音的中国人在美国白宫说相声,当着美国总统的面开他的玩笑,两千四百位政界和新闻界的人士起立为他鼓掌。这个人戴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会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标准工科男的模样,他就是黄西。  黄西1970年出生在吉林省白山市的河口公社,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高二前,他喜欢和朋友玩,抽烟、喝酒、看武打录像,当时他几乎不是在武打录像馆,就是在去那儿的路上。所以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里垫底,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