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蛋白C缺乏症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19年中国医科大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诊治的1例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女,2 d,因"发现双下肢肢体末端发黑1 d"就诊。查体见头顶部约1.0 cm×1.5 cm黑紫色斑块、中心颜色深、边缘呈淡红色,边界清楚;右足及小腿背侧大面积皮肤呈黑紫色,中心重、边缘轻、界
【机 构】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沈阳 110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蛋白C缺乏症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对2019年中国医科大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诊治的1例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儿,女,2 d,因"发现双下肢肢体末端发黑1 d"就诊。查体见头顶部约1.0 cm×1.5 cm黑紫色斑块、中心颜色深、边缘呈淡红色,边界清楚;右足及小腿背侧大面积皮肤呈黑紫色,中心重、边缘轻、界限清楚、表皮有水疱;左足底部、跟部及踝关节皮肤黑紫,面积较右侧略小,双足及病变周围组织肿胀,病变部位皮温低。实验室检查提示蛋白C活性降低,基因检测提示杂合性突变c.796+1(IVS8)G>T和c.263-1(IVS4)G>C。诊断先天性蛋白C缺乏症、新生儿爆发性紫癜,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局部病变较前好转。入院第7天,患儿病情较前加重,家属放弃治疗,患儿退院后死亡。
结论蛋白C缺乏症引起的新生儿暴发性紫癜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罕见疾病,临床医生应早期识别并干预。
其他文献
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发生率、病死率高,病情凶险,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脓毒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其中,液体复苏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对后续的液体平衡管理问题争议颇多。本文将从液体平衡治疗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大剂量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影响,为儿童脓毒症液体治疗的完善作一参考。
每年数以万计的住院儿童发生心脏骤停,仅有一半左右的患儿能存活至出院。及时识别心脏骤停,尽早启动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复苏过程中,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避免心脏节律恶化成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对改善生存是有益的。对于可电击心律,建议除颤初始剂量为2J/kg。侵入性气道在复苏中可能是有害的。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病例尽早行体外心肺复
目的研究分析我院1例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children Takayasu′s arteritis,c-TA)病例,旨在对c-TA的诊疗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例c-TA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患儿,女,8岁,因乏力就诊,血常规显示中度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高。抗感染及补铁治疗效果欠佳,最终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c-TA。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指在发热状态下(体温≥38 ℃),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紊乱及无热惊厥史而发生的惊厥。目前认为FS是多因素所致的,主要为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易受发热影响,加上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和遗传因素)而诱发。按发作类型分为单纯性、复杂性FS,区分两者有利于制定临床干预策略。苯二氮类能迅速止惊,多用于持续时间超过5 min的患儿。同
目的分析1例特殊方式起病的急性坏死性脑病,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分析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结果11月龄婴儿,以热性惊厥起病,次日完善颅脑MRI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对症治疗后仍存在持续发热,入院第3天开始出现意识障碍及肌张力改变。入院6 d热退,但复查颅脑MRI可见双侧丘脑、胼胝体压部、顶叶、桥脑被盖及双侧小脑半球对称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T2 flair呈稍高信号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的认识,以期早期识别及明确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4例WAS患儿病例资料并总结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二代测序(NGS)或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明确诊断。结果4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 d~2个月。临床表现均有顽固性血小板减少,3例伴有感染症状,2例伴有皮肤症状;WAS评分2~4分。4例患儿均采
目的探讨腺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我院诊治的1例腺体外系统受累起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8岁,反复高热起病,病程中出现腹膜炎表现,伴气促。肺部CT显示实质和间质炎症。抗感染治疗无效。腹腔镜探查未发现明显外科病灶。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阳性。唇腺活检病理示腺泡内淋巴细胞浸润。糖
目的探讨婴儿Pearson综合征的基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为突出表现的Pearson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3个月2 d患儿,女,因面色苍白2月余就诊,实验室检查示正细胞或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涂片铁染色示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占12%。线粒体全基因16 569bp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显示:发现与疾病表型相关的高度可疑变异(缺失区域为:chrM:8483-1344
目的探讨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PCNS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因"嗜睡、乏力1个月"起病,头颅磁共振(MRI)结果:双侧基底节区、双侧额顶叶及左侧枕叶多发异常信号,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确诊为颅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行化疗,随访50个月仍无病生存
目的分析NBAS基因变异致儿童反复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1例NBAS基因变异导致反复肝功能异常患儿的诊疗过程及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4岁,因发热、咳嗽及嗜睡等症状分别于2018年4月及2021年4月在我院PICU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肝衰竭,间隔期间多次因发热及肝功能异常于我院小儿消化内科病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