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超过19%的CdTe薄膜太阳电池

来源 :新能源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电池结构、关键制备技术与流程、功能层材料与器件性能方面详细阐述了本研究组在高效率宽光谱CdTe薄膜太阳电池方向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扩散预制层制备工艺,拓展梯度带隙吸收层制备和组分调控工艺窗口;协同调控梯度吸收层预制结构与Se扩散相关的吸收层制备热过程和活化热过程,优化梯度吸收层组分分布和能带结构;解决前电极窗口层与传统制备技术的兼容性问题,消除限制转换效率的前界面势垒;制备得到两种主流结构的CdTeSe薄膜太阳电池,获得19.1%的器件光电转换效率.
其他文献
研制双丙甘醇/角鲨烷/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癸酸酯复合纳米乳(MER-SCEX),应用于头皮洗护产品中,对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头皮养护及毛发修复功效进行检测和评价.所制备的MER-SCEX平均粒径为30.2 nm,PDI为0.218,Zeta电位为-22.3 mV.建立保湿功效、毛鳞片损伤修复、梳理性、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及限制性马拉色菌活性抑制的实验方法,研究评价MER-SCEX对头皮养护和毛发修复的效果.结果显示,制备的MER-SCEX能显著增加皮肤水分含量、减少经皮水分流失速率,对损伤的毛鳞片具有明显的修复
期刊
皮肤致敏性评估是化妆品原料和产品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动物福利,基于有害结局通路(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原理研发的致敏替代方法发展迅速.由于单一致敏替代方法无法完全替代动物试验,因此对致敏替代方法整合策略的研究也不断丰富完善.对致敏替代方法及整合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化妆品致敏替代试验整合测试与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为调查宣称祛痘及抗过敏类化妆品中是否存在非法添加咪唑啉类成分的情况,采用自建液相色谱法对50批次化妆品中的咪唑啉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批次宣称抗过敏类化妆品中非法添加《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规定的禁用组分萘甲唑啉,该发现属国内鲜有.目前咪唑啉类成分在化妆品领域尚无法定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提示化妆品中非法添加药物出现新趋势,应尽快制定补充检验方法,填补空缺.
精油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诱变、抗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了精油在肤用化妆品、毛发用化妆品、口腔用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还概述了化妆品中精油载运系统,包括微胶囊、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微乳液等的研究进展.最后,简要探讨了精油在化妆品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为调查祛痘类化妆品中是否存在非法添加抗菌增效剂的情况,采用自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00批祛痘类化妆品中的二氨基嘧啶类抗菌增效剂进行分析.结果在1批次样品中同时检出抗菌类药物磺胺甲噁唑和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MP).目前国家及各省份监督抽检中,对祛痘类化妆品的主要关注点为抗生素、抗过敏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添加情况,未过多关注抗菌增效剂的添加.检测结果提示祛痘类化妆品中非法添加药物出现新趋势,应尽快制定补充检验方法,满足监管需求.
为避免太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涂抹防晒类产品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日益繁多的有机防晒剂种类和越来越大的使用剂量,带来越来越高的安全风险.随着人们对有机防晒剂检测的重视程度的增加,相关的测试方法文献也不断发表.本文选取现在使用和被检频次较高的15种有机防晒剂为主要例证,对目前防晒剂测试使用最广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标准品配制、样品前处理、流动相种类、色谱柱和检测波长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防晒剂分析方法开发提供参考.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前处理技术,建立了含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中35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萃取待测组分,经GPC净化,由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发现,35种农药的线性范围为0.02~2.50 mg/L,相关系数≥0.995,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10 mg/kg,定量限为0.05~0.25 mg/kg.35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0% ~120%,相对标准偏差
综述了合成麝香的发展历程,包括线性麝香产品特性,重点讨论了海佛麝香(Helvetolide)和罗曼麝香(Romandolide)制备方法.在种类繁多的麝香产品中,线性麝香是目前最新一代的产品,香气诱人,但其合成难度较大且路线也相对较为复杂,因此选择线性麝香中海佛麝香和罗曼麝香进行重点讨论和研究,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未来麝香研究应致力于加深线性麝香产品合成机制的理解,进一步探究其合成的关键因素,为今后制备线性麝香产品提供方向和依据.
酶水解作为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步骤之一,其高效的转化过程对后续糖发酵至关重要,酶水解动力学研究可为高效转化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但纤维素酶水解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异质反应过程,很难用简单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表征.由于酶分子表面具有分形特性,其与分形动力学具有局部相似性,因此,分形理论可为木质纤维素酶水解的复杂动力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纤维乙醇生产工艺出发,在分析木质纤维素酶水解机理及影响酶解效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分形动力学目前用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酶水解过程的主要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