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初中开始,学生正式学习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文言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事实上,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尤为重要,它可以为学生高中乃至终身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纵观当前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以“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为原则的“串讲法”却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诚然,“串讲法”能做到知识点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是另一方面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学习”的尴尬境地,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这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串讲法”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学中要根据文章特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体味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尝试了以下一些文言文教学法。
一、诵读教学法。“诵读教学法”就是教学中以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口诵心悟的方式,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与独立阅读能力。“诵读教学法”主要适合于文字优美,节奏感强的韵文。以韵文《三峡》为例,如果要把文中旋律优美、意境丰富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实在大煞风景,而诵读教学法则能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文章那优美的旋律、如画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本人实践和他人经验,推行“五步”诵读教学法:一读准字音,二读明节奏,三读懂意思,四读知感情(道理),五读记名句。同时,教学中还实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融合:范读与自读、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个人读与集体读等。各种阅读方式的互相融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乐于阅读,长期坚持“诵读”训练,对他们语感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自然就能理解文章大意。笔者常常对学生说:把诵读进行到底,你会发现文言文并不深奥。
二、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就是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做主进行探索研究、深入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主体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激励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古汉语字典阅读文本并进行翻译,然后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出问题,接着自己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和总结。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怎样去读,怎样提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如《爱莲说》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自由诵读,自主翻译。
[学习建议]教师提示重点字词、语句,必要时师生协作完成翻译。
3.阅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学习建议]教师提示学生从语言、结构、主旨或其他方面提出问题。
4.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5.教师评价总结。
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使其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能以自己的能力读懂文言文,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喜欢上文言文。
三、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此教学法首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生”来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教师的情感反应,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与文章情境吻合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桃花源记》时,可以事先播放现代纪录片中对“桃花源”的一些描述,欣赏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美丽、富庶、和平的桃花源,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第三,可营造相对应的生活情境,优质的生活情境能给学生真实的感受,使学生融入文本进而真切地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比如,学习《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写景性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登山赏水的经历体会山之雄伟,水之秀美。
四、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就是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它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文章,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例如,笔者在教学《论语七则》后,曾以“读《论语》,找座右铭”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要找,而且要赛,看谁找的座右铭最好,最切合自身实际。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致高涨,很多学生都能借助字典、网络深入阅读全本《论语》,在成果展示会上,学生的发言可谓异彩纷呈:生1:因我常犯错误,所以我以“一日三省吾身”为座右铭,提醒自己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生2:作为学生,应当有宽广的胸怀,所以我以“君子坦荡荡”为座右铭,提醒自己要胸怀宽广。
生3:我以“刚、毅、木、讷”为座右铭,提醒自己要刚强不懦弱,要果敢不犹豫,要朴实不轻浮,要谨慎不浮躁。
……
事实证明,“活动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具体文章,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如学习《赵普》等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故事复述表演,也可以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并进行剧本表演。
五、拓展阅读法。“拓展阅读法”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有关作品的教学方法。比如,从节选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或者整篇作品,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拓展阅读可以拓宽阅读的范围,扩大读者的视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在课堂上提到课本以外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对这些内容会特别感兴趣,也更愿意走近教师。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笔者先讲了《史记
一、诵读教学法。“诵读教学法”就是教学中以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口诵心悟的方式,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与独立阅读能力。“诵读教学法”主要适合于文字优美,节奏感强的韵文。以韵文《三峡》为例,如果要把文中旋律优美、意境丰富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实在大煞风景,而诵读教学法则能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文章那优美的旋律、如画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本人实践和他人经验,推行“五步”诵读教学法:一读准字音,二读明节奏,三读懂意思,四读知感情(道理),五读记名句。同时,教学中还实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融合:范读与自读、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个人读与集体读等。各种阅读方式的互相融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乐于阅读,长期坚持“诵读”训练,对他们语感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自然就能理解文章大意。笔者常常对学生说:把诵读进行到底,你会发现文言文并不深奥。
二、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就是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做主进行探索研究、深入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主体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激励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古汉语字典阅读文本并进行翻译,然后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出问题,接着自己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和总结。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怎样去读,怎样提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如《爱莲说》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自由诵读,自主翻译。
[学习建议]教师提示重点字词、语句,必要时师生协作完成翻译。
3.阅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学习建议]教师提示学生从语言、结构、主旨或其他方面提出问题。
4.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5.教师评价总结。
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使其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能以自己的能力读懂文言文,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喜欢上文言文。
三、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此教学法首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生”来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教师的情感反应,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与文章情境吻合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桃花源记》时,可以事先播放现代纪录片中对“桃花源”的一些描述,欣赏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美丽、富庶、和平的桃花源,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第三,可营造相对应的生活情境,优质的生活情境能给学生真实的感受,使学生融入文本进而真切地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比如,学习《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写景性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登山赏水的经历体会山之雄伟,水之秀美。
四、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就是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它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文章,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例如,笔者在教学《论语七则》后,曾以“读《论语》,找座右铭”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要找,而且要赛,看谁找的座右铭最好,最切合自身实际。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致高涨,很多学生都能借助字典、网络深入阅读全本《论语》,在成果展示会上,学生的发言可谓异彩纷呈:生1:因我常犯错误,所以我以“一日三省吾身”为座右铭,提醒自己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生2:作为学生,应当有宽广的胸怀,所以我以“君子坦荡荡”为座右铭,提醒自己要胸怀宽广。
生3:我以“刚、毅、木、讷”为座右铭,提醒自己要刚强不懦弱,要果敢不犹豫,要朴实不轻浮,要谨慎不浮躁。
……
事实证明,“活动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具体文章,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如学习《赵普》等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故事复述表演,也可以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并进行剧本表演。
五、拓展阅读法。“拓展阅读法”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有关作品的教学方法。比如,从节选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或者整篇作品,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拓展阅读可以拓宽阅读的范围,扩大读者的视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在课堂上提到课本以外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对这些内容会特别感兴趣,也更愿意走近教师。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笔者先讲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