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扬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熟读精思,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不耻下问,博览多闻;知行结合,躬身实践。新教材带来了新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成为语文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
  把思想品德教育放于首位
  在社会全球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都加大加重了,要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各任课教师都要教育学生自尊、自强、善良、诚信,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校和老师要重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配合,充分利用家长会、电话访、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充分发挥学生校外自治小组自我管理作用,把德育延伸到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德育三位一体的局面。
  把听说读写训练与德育结合起来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老师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学生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和信息的加工中心,他应该懂得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取舍、加工整理成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尤其是在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反应,课堂以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为主,让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例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完成项目、唱歌、跳舞、陈述、讨论等。围绕课本组织学生听说读写和实践活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相互帮助,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都会悄悄增强。这些品质在考试中不会涉及,但它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合作学习训练中学会做人,从而慢慢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并发扬了我国语文教学的学、问、思、辨、行相结合的优秀传统。
  把汉字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我国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汉字教学,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拉近识字与学生的距离。校园内的标语、板报、花坛的告示牌,上学路上的商店名称和广告招牌、屏幕的字幕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活教材。语文教师还可定期举行各种主题的识字交流活动,如“我最喜欢的电视剧”“我会读书”等,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识字成果的机会。语文教学注重实践和兴趣结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这是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特别注意的。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灵活学习汉字,重视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偏旁部首知识及书写等内容。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语言评价
  教学本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的活动过程,面对新课改挑战,教师应在课堂上建立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的贯彻实施,也会影响对语文优秀传统的继承。所以,课堂上教师要真正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如“你的见解真有创意!”“你们真是合作的好伙伴!”“你的观察真细致!”“不要紧,坐下来慢慢思考!”“很好,你的声音真动听!”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不但还学生以自尊、自信,还让语文优秀传统在无声中得以接受并继承。
  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总结和反思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是面对新课程,如何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可反思“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对课堂出现的不可预料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课后反思可从“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入手,也可以从导入新课、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