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过,“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这说明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关键词:妙笔;美术;江南;工艺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12-02
在园区主题美术课例活动中,历时四个星期,我和孩子们真是历经了各种酸甜苦辣。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历程感悟颇多,特别是在活动中,孩子的个性得以全面地释放,在他们的笔下“大阿福”一个个的鲜活起来;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不仅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
一、畅所欲言见个性
主题创意教学首先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课堂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在由《大阿福》、《青花瓷》、《马格利特之眼》这一系列课程中,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让他们了解我的想法、述说他们的想法,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以提升创意教学实施的效果。
二、视角独特见个性
本次主题美术课例研究是以“江南民间工艺再创”作为主题,难度就在于“再创”两字。江南民间工艺虽然很丰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选择一个贴近学生但视角独特,而在最后的作品展示中又能凸显视觉效果的主题呢?带着疑问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混混沌沌中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并越来越清晰起来。我虽然是地道的苏州姑娘,但籍贯是无锡。我童年的记忆都与那里息息相关。每次从无锡带回一两件“奈泥姆姆”都会在孩子圈中引起一场不小的“骚动”,那圆润的可爱造型、夸张的乐呵表情、鲜艳的线条色彩无一不让小伙伴爱不释手。因此,大阿福的形象一下子跃然心上。可是如何展现大阿福的形象呢?太大会显得粗糙,太小又会削弱视觉冲击力。一次又一次的纠结,最后在沈兰老师的指点下豁然开朗,我决定将大阿福与青花瓷、苏州园林的花窗相结合进行传统的展示,而假借马格利特之眼进行再创呈现现代装置艺术的魅力。
三、情感愉悦见个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艺术的出现从一开始就印记着原始人类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寄托与满足情感的初始愉悦,注定着美育与娱乐欣赏是密不可分的。给一个可能枯燥的主题加入喜悦和欢笑,让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堂课。在第一课时中主要围绕着“观察”,由现存最早的大阿福开始,让学生与自己记忆中的泥塑进行了比较,而后通过同学交流的传说,给大阿福增添了文化氛围,同时由同学的描述又一次让学生进行了比对观察。接着出现当代两位泥人大师合作完成的大阿福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造型、色彩,直接聚焦到五官、服饰、装饰等细节上。到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游戏,一下子出现了五个大阿福,哪里不同?除了五官、服饰,还有……再一次地深入观察,原来是怀抱的东西不一样。答案揭晓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比较,归纳出传统民间美术中寓意手法,这让四年级的学生很快地联想到学过的剪纸:象征性寓意、谐音寓意和文字与画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引出让各小组围绕一个主题来创编大阿福。学生们非常喜欢合作的形式,在之前的几课,譬如棋牌乐和有趣的生肖都是以小组形式完成作业,当整班作业展示出来后,学生非常震撼,我都喜欢这种感觉!所以营造一种安全的、令人愉快的、充满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氛围太重要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的步骤无论对错,都被视为值得的努力。通过在教学中纳入新鲜的元素,不仅阻止了学生分心,而且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记忆深刻。
四、创新想象见个性
当某样东西是新奇的(新的、不寻常的)时候,会使学生着迷,会吸引学生百分百的注意。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应担当起保持学生注意力的责任的。运用新奇的方式导入新主题会引发学生更高的参与度。在主题之三《马格利特之眼》的教学开头就颇具悬念,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戴面具的苹果》中的苹果,而后再看《倾听的屋子》中的苹果,它们给了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当然答案很多。接着导出我们要一起走进奇妙的领域——雷内·马格利特世界,借用马格利特之眼来表现大阿福,借机出示现实主义画派马格利特的《错误的镜子》,让学生进行想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学生的智慧、童趣和想象,并紧紧地抓住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围绕着一个主题自主地去探究。在课例研究中还运用了新奇的元素来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具备各种新颖的观点和学生所熟悉的流行语言。老鼠爱大米,学生爱流行。关注学生当前最感兴趣的活动,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不断引导中,学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天马行空。他们通过想象创造了很多新奇、有趣的大阿福,有的在桶上创设科幻色彩,出现了大阿福版太阳神;有的创设引人入胜的海底情境,美人鱼版的大阿福跃然纸上;有的与花卉相结合……开课引题,学生的想象力一直在延伸,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学习。
总之,这次主题课例活动是点燃创新灵感、引导自由畅想、聚集智慧火花的舞台。一次次地追问,一组组的作品点亮了我的美术课堂,同时,该方法既放飞了学生的个性,又唤醒了学生的生命。美术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杨慧娟.浅谈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5).
[2]于艳红.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中旬),2010,(05).
[3]曾俊.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4]许平.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及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8,(02).
关键词:妙笔;美术;江南;工艺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12-02
在园区主题美术课例活动中,历时四个星期,我和孩子们真是历经了各种酸甜苦辣。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历程感悟颇多,特别是在活动中,孩子的个性得以全面地释放,在他们的笔下“大阿福”一个个的鲜活起来;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不仅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
一、畅所欲言见个性
主题创意教学首先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课堂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在由《大阿福》、《青花瓷》、《马格利特之眼》这一系列课程中,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让他们了解我的想法、述说他们的想法,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以提升创意教学实施的效果。
二、视角独特见个性
本次主题美术课例研究是以“江南民间工艺再创”作为主题,难度就在于“再创”两字。江南民间工艺虽然很丰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选择一个贴近学生但视角独特,而在最后的作品展示中又能凸显视觉效果的主题呢?带着疑问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混混沌沌中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并越来越清晰起来。我虽然是地道的苏州姑娘,但籍贯是无锡。我童年的记忆都与那里息息相关。每次从无锡带回一两件“奈泥姆姆”都会在孩子圈中引起一场不小的“骚动”,那圆润的可爱造型、夸张的乐呵表情、鲜艳的线条色彩无一不让小伙伴爱不释手。因此,大阿福的形象一下子跃然心上。可是如何展现大阿福的形象呢?太大会显得粗糙,太小又会削弱视觉冲击力。一次又一次的纠结,最后在沈兰老师的指点下豁然开朗,我决定将大阿福与青花瓷、苏州园林的花窗相结合进行传统的展示,而假借马格利特之眼进行再创呈现现代装置艺术的魅力。
三、情感愉悦见个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艺术的出现从一开始就印记着原始人类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寄托与满足情感的初始愉悦,注定着美育与娱乐欣赏是密不可分的。给一个可能枯燥的主题加入喜悦和欢笑,让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堂课。在第一课时中主要围绕着“观察”,由现存最早的大阿福开始,让学生与自己记忆中的泥塑进行了比较,而后通过同学交流的传说,给大阿福增添了文化氛围,同时由同学的描述又一次让学生进行了比对观察。接着出现当代两位泥人大师合作完成的大阿福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造型、色彩,直接聚焦到五官、服饰、装饰等细节上。到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游戏,一下子出现了五个大阿福,哪里不同?除了五官、服饰,还有……再一次地深入观察,原来是怀抱的东西不一样。答案揭晓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比较,归纳出传统民间美术中寓意手法,这让四年级的学生很快地联想到学过的剪纸:象征性寓意、谐音寓意和文字与画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引出让各小组围绕一个主题来创编大阿福。学生们非常喜欢合作的形式,在之前的几课,譬如棋牌乐和有趣的生肖都是以小组形式完成作业,当整班作业展示出来后,学生非常震撼,我都喜欢这种感觉!所以营造一种安全的、令人愉快的、充满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氛围太重要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的步骤无论对错,都被视为值得的努力。通过在教学中纳入新鲜的元素,不仅阻止了学生分心,而且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记忆深刻。
四、创新想象见个性
当某样东西是新奇的(新的、不寻常的)时候,会使学生着迷,会吸引学生百分百的注意。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应担当起保持学生注意力的责任的。运用新奇的方式导入新主题会引发学生更高的参与度。在主题之三《马格利特之眼》的教学开头就颇具悬念,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戴面具的苹果》中的苹果,而后再看《倾听的屋子》中的苹果,它们给了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当然答案很多。接着导出我们要一起走进奇妙的领域——雷内·马格利特世界,借用马格利特之眼来表现大阿福,借机出示现实主义画派马格利特的《错误的镜子》,让学生进行想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学生的智慧、童趣和想象,并紧紧地抓住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围绕着一个主题自主地去探究。在课例研究中还运用了新奇的元素来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具备各种新颖的观点和学生所熟悉的流行语言。老鼠爱大米,学生爱流行。关注学生当前最感兴趣的活动,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不断引导中,学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天马行空。他们通过想象创造了很多新奇、有趣的大阿福,有的在桶上创设科幻色彩,出现了大阿福版太阳神;有的创设引人入胜的海底情境,美人鱼版的大阿福跃然纸上;有的与花卉相结合……开课引题,学生的想象力一直在延伸,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学习。
总之,这次主题课例活动是点燃创新灵感、引导自由畅想、聚集智慧火花的舞台。一次次地追问,一组组的作品点亮了我的美术课堂,同时,该方法既放飞了学生的个性,又唤醒了学生的生命。美术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杨慧娟.浅谈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5).
[2]于艳红.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中旬),2010,(05).
[3]曾俊.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4]许平.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及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