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田纪云考察农业开发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12月17日凌晨4时15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农业部副部长刘江、湖南省常务副省长陈邦柱等陪同下,乘坐115次列车来到零陵。我和零陵地委几个副书记将田纪云一行迎下了火车。
  田纪云这次来零陵主要是考察湘南的农业开发问题。我国粮棉生产自1984年登上新的台阶之后,出现了新的徘徊。为加速发展农业,增加有效供给,中央已经启动了三江平原、黄淮平原、松辽平原等地区的开发以及广西、云南、新疆等地糖棉基地的建设。1988年初,国务院、省政府将湘南(包括郴州、零陵、衡阳)列为了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和农业重点开发区。零陵地区在农业开发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田纪云虽经一夜旅途疲劳,但精力仍然很充沛,在冷水滩宾馆稍事休息,吃完早餐就执意启程考察。
  上午8时,我们陪同田纪云一行驱车前往第一个考察点,即地区柑桔示范场。在车上,我将零陵地区的概况、开发性农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主要设想向田纪云作了简要汇报。10时许,柑桔示范场党委书记、场长徐景屏已在场门口迎接。田纪云下车后,径直去看现场。田纪云步履轻盈,思维敏捷,边察看边询问相关情况。徐景屏紧张地回答,我陪在侧边时而进行补充。当田纪云了解到用科学技术指导群众开发作用很大的情况时,便很高兴地说:“你们场有技术力量,可以发动技术人员与农民签订合同进行承包,可以采取办训练班、办点示范的方法,向农民传播科学技术。科技人员为农民群众服务可以适当收点报酬,搞有偿服务。农民出劳动力,科技人员出技术。这样,你们依靠群众搞开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搞开发,这是一种好形式。你们不要把科技人员看得很神秘,那些老工人也是科技人员,你们要发挥好他们的聪明才智。通过开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争取把商品打入全国市场。”田纪云对柑桔示范场的工作比较满意,他对生产经营、科技服务、惠及群众方面作出的指示,让我很受启发。视察完柑桔示范场后,我们陪同田纪云在地委招待所吃中饭,下午2时30分出发赴江永县。
  之所以请田纪云重点考察江永,是因为当时江永县尚有30多万亩荒地,全部是参差不齐、高矮不一的茅草地,如全部开发利用,就相当于新增加一个江永县。江永县的农业开发起步较早,开发的进程却很曲折。曾有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江永的农业开发戏说为“50年代屯过兵,60年代住知青。70年代苦学生,80年代搞不清”。
  18日上午8时,由江永县委书记曾昭薰、县长谭政等引路,我们陪同田纪云来到桃川洞考察。桃川洞地处都庞岭山脚下,与广西富州、恭城交界,是一片开阔平坦之地。进入桃川举目一望,无边无际,有“好鸟难飞桃川洞”之说,亦有人把它称之为陆上的“南洞庭”,总面积有20多万亩,仅未开发的茅草地就有10多万亩。我们首先来到圣人山,因为有座石山貌似毛泽东仰睡的模样,故人们又称它为“毛公山”。一下车,田纪云便爬到离圣人山不远的高处向下俯视,只见大片大片的平展而又肥沃之地,却被荆棘杂草铺盖,他深为惋惜地说:“这么好的地方未开发出来,真可惜!”看了圣人山,我们立即驱车10多公里去察看茅草地。茅草地的茅草长过人高,盖过头顶,由于没有现成的路,曾昭薰就在前面扒开茅草开路。我们陪同田纪云一直走到茅草地的一个隆起的丘岗地,省、地、县有关领导边走边汇报,田纪云边听边指示,气氛非常融洽。当他了解到圣人山和茅草地地势平坦,土质也好,只要把容量达6900万立方米的古宅水库修好,把库容达4060万立方米的源口水库配套工程搞好,这两片都可以开发成水田,能够生产粮食时,田纪云就向陪同的省水利厅厅长王明湘进一步问明江永的水利建设情况,并指示说:“开发要考虑水利建设。修好这两个水库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渠道和土方工程发动群众自己搞,石方、水泥由国家来支持,资金问题国家资助一点,你们自筹一点,要抓紧修建,用三五年时间把这几片地开发出来,大概可以开发6万亩吧!解决了水,这一片形成水田就不难,要多开点水田种粮食。”田纪云这一番话,破解了我们在开发中碰到的难题,使我们增加了搞好农业开发的信心。
  


  在桃川洞,田纪云还视察了香柚基地和粗石江镇槐木村的柑桔园。田纪云高兴地对村支书何中权说:“通过开发既种粮又种果,人平收入1300元,人平占有粮食675公斤,夺取了双丰收,这是群众致富的好路子。你们这里搞得很好,学校盖得不错,有了钱就要多想长远,要多为群众办点好事。”临近中午,我们返回江永县城吃中饭,下午2点30分又出发赴国营回龙圩农场的鸡公山和马鞍山。在杂草丛生的马鞍山上,田纪云兴致勃勃地踏荒了很长一段路。他站在马鞍山最高点,看到回龙圩茶场及黄家岭、松柏等一大片平地,一眼望不到边,便高兴地说:南方还有这么大一片可开垦荒地而没有开发,实属少见。鸡公山、马鞍山的状况与圣人山、茅草地差不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很有开发的潜力。田纪云嘱咐一定要把它开发好。
  田纪云沿途视察和听取了地、县、场有关领导汇报,对零陵地区的农业开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说:“零陵地区的开发性农业抓得不错,有战略眼光。试垦的地区如柑桔示范场、江永香柚基地和粗石江镇槐木村柑桔园这些项目,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像江永圣人山、茅草地、回龙圩这样大片的荒地未开发,在全国都是少有的。这里的土壤较好,温光条件也好,就是水利条件差一点,只要解决水的问题,开发很有潜力。你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切实把开发湘南的工作做好。”
  在农业开发的指导思想方面,田纪云赞成零陵地委总结的“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开发,承包经营”的思路。对如何调动群众参与农业开发的积极性问题,田纪云说:“搞好农业开发,关键的问题是要给点政策,用政策调动群众开发的积极性。国家可以采取补贴的政策,群众承包了以后,国家与他们签订协议……为了鼓励群众开发,国家可以搞低息贷款,也可以搞贴息贷款,只要政策对头了,群众就有了开发的积极性。像江永那样有大片荒山荒地的地方,人口稀少,可以采取土地招标的办法,从人口稠密的地方吸引一大部分群众去开发,也不叫搬迁,就是到哪里去搞开发性生产,每户给几亩几十亩荒地,开发搞得好致了富,群众也就愿意在这里安居乐业了。既可利用土地资源增加财富,又可以安排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个问题,你们可以试试。”
  田纪云每视察一个地方,都详细询问了经营机制是否落实的问题。田纪云说:“开发可以建立开发基金。有了开发基金就要搞一批投资省、见效快的项目。荒地最好不要到户,可以统一规划、集中开发,权属不变,适度规模经营。”
  田纪云考察湘南农业开发,不仅对零陵地区的农业开发作了重要指示,而且对零陵的发展也寄予殷切希望。田纪云在考察过程中很重视培养人才、激励干部。在柑桔示范场考察时,他指示要重视科技指导,自力更生,培养自己的科技人员。在江永县茅草地视察时,田纪云询问了曾昭薰的年龄、所学专业。他对我说:“江永县委书记很年轻,今年只有44岁,工作很有干劲,其他县市书记也很年轻吧?”我说:“整个零陵地区的干部都年富力强,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田纪云说:“好啊,年轻的干部有生气,你们一定要把农业开发这个事情办好,把零陵的经济建设搞好。”陈邦柱插话说:“我们将认真落实您的指示,力争把湘南开发搞好。”
  田纪云非常平易近人。12月9日,田纪云结束了对零陵的考察,临行时与我们陪同人员、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一起照相,并一一握手告别,他深情地说:“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了!”田纪云回到北京两个月后,江永县成为湘南农业开发的重点县,国家每年投入了不少的农业开发资金,并纳入了国家第一、二、三期农业开发重点地区。后来,为了农业开发方面的工作,继任的江永县委书记谭政还到北京去找过田纪云。这次考察,田纪云为零陵地区农业开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不但争取了政策,理清了思路,还树立了信心。
  在我卸任后,新的地委班子也非常重视农业开发工作,不但努力争取国家项目,还竭力安排配套资金,并且大力实行了农业综合开发。如今走进圣人山、茅草地、马鞍山,已是葱绿满山,硕果满枝,香柚、柑桔、国外松一片一片的。金秋时节,米黄的香柚和金黄的柑桔有如金灿灿的元宝悬挂于枝头。原来的荒芜之地成了富饶宝地,前来调运香柚、香芋、香姜、柑桔的客商络绎不绝。当地群众每当讲起田纪云当年来视察的情景,脸上都泛起了感谢党和国家的笑容。
  (摘自2008年5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八十年春秋》,作者系原零陵地区地委书记)
其他文献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军,在江西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一伟大创举成为中共建军史上的里程碑。而促成朱、毛井冈山会师的重要联络人正是毛泽东的小弟弟毛泽覃。  在纪念建军80周年前夕,笔者到湖南韶山采风,有幸得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大力帮助,在不多的有关毛泽覃的馆藏资料中,梳理出一段段珍贵的记忆。一点点、一滴滴联结成章,一个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