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变革中国社会的战略思想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24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为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奋斗了一生,他的基本思路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长远的和阶段性的战略目标,有步骤地将中国推向前进。他的战略思想,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其中也不乏迷误和曲折。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应当怎样搞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时代要求解决的头等重大问题,直到本世纪八十年代下半期,邓小平同志还说,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在摸索之中,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有些还有待于继续探索。今天,历史跨入九十年代之初,人们已经看到,经过七十多的的努力,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经验的启迪。
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困扰了几代仁人志士的艰难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就是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中国的现代化。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事业的历程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回顾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以及十四大召开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了新的认识。在理论界,人们开始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笔者认为,学习这一理论,不仅要学习它的主要内容,而且要研究它的形成过程、伟大贡献,探讨其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期改革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每前进一步,无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改革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整个进程中都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辟的一条通往现代化未来的崭新道路,这条崭新道路最显著的特色和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并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中国人有一个追求仓廪充实,衣食富足的大同美梦。可是,两千多年以来,由于受到小农平均主义思想的局限,许多次的努力都最终未能摆脱贫穷,当今时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崭新图式,它将切实有效地实现中国人民的夙愿,用理论和实践来解答历史的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传统小农平均主义的比较分析。
1.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客观对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和研究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方法并非单一,而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日益发展而产生的许多新成果基础上,形成多元的研究方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一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具体科学方法和综合性科学方法。
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论述发展问题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可以这样说,“发展”理论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精华部分。现在,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如果讲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恐怕不会有什么人不赞同了,但是,一讲到要加快发展速度,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争论。而我认为,恰恰就是速度问题,才是小平同志“发展”理论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