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民俗体育是具有"活态性"的传统文化遗产,对推动国家文化战略、增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界对民俗体育的关注可追溯到20世纪初,研究主要经历了"发掘、阐释"→"去粗取精"→"整理、创新"→"现代化"等过程。21世纪后,"保护与传承"成为民俗体育研究的热点。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文献梳理得知,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民俗体育的数字化保护形式,对于其保护内容和方法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通过跨学科视野和多学科参与,以文化景观为主线,以民俗体育为载体,以数字化研究的理论创新为目的。将民俗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行动的实践"(数字化保护)与"理论的思考"(文化景观基因)相结合,弥补传统数字化保护过于注重民俗体育活动本身,而忽视民俗体育的"文化空间",将民俗体育保护作为一项文化生态系统工程,进行全方位多学科融合的保护实践与理论探讨,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资料查询、数据库文献检索、图书资料借阅等多种方式对有关本研究的各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述和运用。田野调查法:通过对田野工作点与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相关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文化景观基因进行长期田野参与式考察,获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第一手资料。对比分析法:从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表现形式、内在特征、空间分布、群系性规律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并总结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基本规律。归纳法:通过对湖南省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数字化处理,归纳出相应民俗体育的形态特征、文化特质、识别要素、文化传承等规律性特征。研究结果:本研究以湖南省古村镇民俗体育项目——汝城"香火龙"为研究个案,通过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提取;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数据库构建三个方面,探索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数字化的技术流程、实现方法。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采用景观基因理论开展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运用分析比较法、资料记录法和观察法三种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的景观基因识别方法,从传承载体、表现形式、文化信仰和意象特征四种途径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基因进行识别,并构建出相关的识别指标。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提取:以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分析、筛选、整理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资料,归纳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在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的主要特性,并利用元素提取法、图案提取法、结构提取法、含义提取法等方法,提取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数据库构建:从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GIS技术流程;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GIS技术编码;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可视化表达三个方面实现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数据库构建工作。研究结论:课题组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数字化理论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运用GIS技术结合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积极探索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保护。通过对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提取及数据库构建,探索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治理路径,进而形成可供实用的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促进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探索性特点,是以往尚未有过的集"文化景观、民俗体育、基因图谱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实现古村镇民俗体育文化的整体性保护与传承创新,为现阶段的"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复兴""乡村振兴"等战略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