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法对比分析视角下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大学英语写作入手,运用英汉对比分析等相关理论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层面的差异,并深入分析了这些差异所导致的高职高专学生在写作中产生的常见错误,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写作教学相关策略。
  【关键词】英汉对比;句法;英语写作
  【作者简介】胡春燕(1986.01-),女,重庆万州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汉对比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资助的市级重点教改项目:汉英句法对比教学在《现代汉语》和《大学英语》双课程的应用研究——以重庆高职高专为例[162067]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英语写作,是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同时也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笔者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这极大限制了他们英语写作技能的提升,也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造成了困难。
  二、理论依据
  20世纪五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出了对比分析,提出可以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语言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同来分析母语对目的语的作用和影响,并假设人们总是倾向于把本族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分布迁移到外族语言中去。针对语言负迁移问题,有的学者侧重研究语言迁移的外在环境,有的却是从语言内部结构,如语音,语法,词汇等着手。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中谈到,“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词性、词义、语法范畴和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运用汉语的情况来和英语做比较,以得到更深刻的领会。”众多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英汉对比教学能使学生对这两种语言能有更直观、深入的体会和认识。由于篇幅所限,本篇文章所研究的英汉对比分析是通过探讨汉英两种语言机构系统在句法方面的差异来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三、英汉句法对比分析
  句子是语法结构层次中级别最高的语言单位,同时也是表达完整语意的语言单位,从宏观层面,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方面存在以下几种差异:
  1.汉语的意合与英语的形合。就句法结构而言,意合与形合是汉英两种语言本质的区别。语言学家王力在研究汉语和英语的区别时提出,就句子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连淑能认为意合是指汉语句子逻辑关系是通过非语言手段来表达的;形合则恰恰相反,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句子逻辑关系。
  2. 汉语的话题-述题结构和英语的主语-谓语结构 。汉语是主题显著性语言,其表述结构为话题-述题;英语是主语显著性语言,话题表述结构通常是主语-谓语结构,此为英汉两种语言的第二大差异。汉语句子大多数是主题结构,只要话题论述清楚,是否有逻辑主语无关紧要。汉语的表意是否清楚,不取决于句法成分的一致性,而要参考语境和语序等因素。而主谓结构的英语句子,主语通常是不可或缺的,谓语动词处于中心地位,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时态等方面通常保持一致。鉴于此种结构差异,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分不清主语和主题,经常把汉语的主题当成英语的主语,产出错误的句子。
  3. 汉语的人称和英语的物称。汉语和英语的第三个重大差异是人称和物称上面的区别。汉语,注重思维的整体性,强调的是人对物的作用和影响,习惯以人称作主语,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学生的英语写作大量采用“I”“We”“People”作为句子主语。而英语,多用客观事物或者抽象名词来作主语。然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写作中,忽略了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的语言特点,习惯性借助汉语思维对英语句子进行“直译”,没有对英语句子进行重新架构,从而经常产出以人称开头的语法结构固化的句子。
  四、英汉句法对比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英汉句法差异的对比意识。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引导学生识别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特点,有效避免汉语思维。分析两种语言差异的同时,也需要指出两种语言的相似性,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能够利用好相似性,同时有意识注意差异性的负面作用。
  2.加强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1)勤查词典,明白英语词汇的来源和使用语境,扩大词汇记忆的链条;(2)熟练掌握汉语的基本句型和英語的五种基本句型,增强英语句子表达的有效性。(3)进行汉英双语不同体裁文章的背诵和观摩,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语言背景下各种体裁的文章呈现出的特点,达到有效识别汉英双语的差异,为写作提供参照。
  3.线上线下直击问题。英语写作是主观意向的表达,教师也不可能对所有的文章都一一做精细分析,因此可以将学生的习作引入线上批改和同伴互评。利用在线的作业批改平台,实现基本句法错误的过滤,同时,在课堂上做同伴互评,使学生对句法方面的错误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避免错误的产生。
  五、结论
  总之,教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汉英语言差异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使其掌握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善芬.汉英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根據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初步得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既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生态化教学也没有取得突破性成果。然而,生态化课堂又是提高英语水平,彰显学生自我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它也作为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影响着我们日常的学习节奏。所以,本文从小学英语教学出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制定了针对性的方法策略,并着重强调了生态化课堂的构建研究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态化课堂;构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英语绘本阅读恰恰因为它与课程理念的契合而成为深受师生欢迎的英语阅读资源。绘本阅读具有插图生动、情节有趣、语言地道、主题广泛等特点,可以提供给
【摘要】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着力培养各学段學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成为TESOL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为积极改善现状,本文以笔者澳洲TESOL培训经历为蓝本,结合澳洲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以期为我国TESOL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TESOL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顾慧艳,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一、当前我国TESOL教学背景  TESOL全称为“英语作
【Abstract】In the curriculum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ree methods of Chinese
【摘要】随着全球跨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成为研究课题,跨文化教育亟须具有英语文化知识的思辨创新能力,要注重对学生的目的语文化的认知、分析、阐释、创造的能力培养,营造英语思辨阅读教学和学习的环境和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英语思辨式阅读和训练,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奠定语言文化基础。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范丽军(1971.06.27-),女,
I. The notion of Genre  Swales, in 1981 and 1990, offered a specific notion of genre as follows:  “It is a recognizable communicative event characterized by a set of communicative purpose(s) identifie
【摘要】英语写作是衡量一个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技能。本文就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衔接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英语写作;衔接;连贯  【作者简介】洪俊(1979.1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写作,武汉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章为2019年武汉传媒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实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阶段性成果
【摘要】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大部分学生只会使用简单的、中文式的语句,而不会用教材中出现并熟背过的地道、优美的词句。针对该问题,笔者基于“过程性写作”方法,凭借问卷调查、试题反馈等方式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展开一场行动研究。  【关键词】过程性写作;写作素材;教材文句;行动研究  【作者简介】周金芬,北仑区白峰中学。  一、研究背景  通过这几年中考卷书面表达的批改,笔者发现,尽管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积累,
【Abstract】 In 21st century,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o drink tea an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ea culture, which is the accumulation of both material and spi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现状,尤其是顶级翻译人才的稀缺。这本身就显示出翻译尤其是口译的职业前景广阔,但同时,也说明了口译的难度极大,口译职业也就被认为是吃青春饭。本文通过分析口译的特点和对译员素质的要求,试图阐述口译并非是吃青春饭之说。  【关键词】口译;职业前景;青春饭  【作者简介】聂建厚,郑州科技学院,英语口译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