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的治疗体会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1234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患儿在出生后不同时期根据患儿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通过近远期的结果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长段型食管闭锁(LEA)29例,男20例,女9例。其中Ⅰ型食管闭锁(EA)10例,Ⅲa 型19例。Ⅰ型 EA中施行的手术方法包括胃管成形代食道、胃代食道、近端食管翻转成形术以及食管端端吻合术;Ⅲa型 EA中采取的手术方法包括结肠代食道术、食道肌层螺旋形切开延长、以及一期端端吻合术。结果27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1例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术后近期并发症中肺部感染13例,吻合口漏7例,吻合口狭窄9例,反复气胸1例,胸腔感染5例,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出院前行钡餐检查提示7例存在胃食管反流。随访2个月至10年,术后3个月内12例存在呕吐现象,3个月后则呕吐症状明显好转。术后1年以上得到随访14例,2例胃管成形代食道以及2例胃代食道患儿进食速度快时易出现胸闷症状。食管泛影葡胺造影9例存在胃食管反流,但24 h食管pH 监测7例中,4例存在夜间反流,均未行抗反流手术。结论食管本身作为替代物优势明显,术后功能建立快,远期效果较好;结肠代食道是成熟安全的手术方法,对于早期施行食管颈部造瘘和胃造瘘的患儿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胃代食道和胃管成形代食道可作为新生儿期的手术选择,但应慎重考虑。

其他文献
随着新生儿专业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救治新生命的同时,新生儿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护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患病新生
目的 评价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9例先天性食管闭锁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临床资料,治疗的指征为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观察指标包括吞咽困难改善情况、狭窄口大小、部位、扩张次数及合并症。根据末次治疗后6个月吞咽困难分级评估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59例患儿共进行141次扩张,平均(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A组82例)和2008—2010年(B组82例)出生体重≤1800g、无先天畸形、住院2周以上、存活出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期间经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9例Ⅲ型食管闭锁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2组,从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气管食管瘘复发发生率以及死亡和放弃治疗的数量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1例因患儿体质量低,且食管两端距离过大转为开放式胃上提手术,其余48例均在胸腔镜下一期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