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撑出“致富伞”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ga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建良,天津蓟县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代表,现任蓟县农广校兼职教师,天津市蓟县中亿建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多年来一直从事食用菌培训、示范、栽培和技术推广工作。戴建良先后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蓟县优秀科技特派员、天津市农村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合作社种植食用菌3300亩,种植社员1068户,年产鲜菇14000吨,年创纯收入5000多万元,安置剩余劳动力8000余人,食用菌种植成为出头岭镇主要的经济支柱,出头岭镇种植、销售食用菌的火爆场景成为蓟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官员及市、县有关领导多次考察合作社及下属基地,并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赞扬。
  身份转型,我先行
  几年前,戴建良也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每天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南方水果大量涌入北方市场,造成本地水果滞销,价格压低,丰产不增收。在做了深入的调研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今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能不能把现有的葡萄大棚进行改造,种植食用菌呢?戴建良决定率先尝试。他找农广校的老师请教咨询,踊跃报名参加农广校计算机培训班。一有空闲时间,就用拿惯锄头的粗手开始笨拙地敲打键盘,学会了计算机的使用,方便了与专业老师的沟通,也增加了他种植食用菌的决心。百姓看到戴建良实验成功后,纷纷建起了大棚,和他一起种植香菇。蓟县农广校帮助菇农联系了天津师范大学的食用菌专家郭成金教授,请郭教授到大棚现场指导,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品质。农广校根据出头岭镇的发展情况,在该镇中裕村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免费配备了电脑、复印机等设备。农广校还在村里举办了农村信息员培训班,教菌农学会计算机,戴建良担任班主任。当地香菇质量好,销路顺畅,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每个菌棚年收入达到10万元,带动本镇建设食用菌大棚100余座。
  培训先行,富农民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给农民开辟新的致富门路,戴建良紧紧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了天津市蓟县中亿建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施“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典型示范工程,不仅为社员引进新品种,还与天津市著名大专院校取得联系,每月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培训班、为社员进行现场指导、发放技术光盘等,开通了食用菌专家郭成金教授和市场营销专家夏瑛瑄教授主持的24小时服务热线。蓟县农广校和合作社联合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农民培训5000人次,举办培训班106期,发放技术资料8000多份,发放技术光盘2320个。
  戴建良结合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总结编写了《白灵菇栽培技术》手册并作为蓟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免费为学员发放。戴建良对白灵菇种植深入研究并申请两项专利:“一种利用已出菇平菇菌棒移栽白灵菇的方法”和“一种使白灵菇高产的方法”,两项专利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这两项专利可使白灵菇产量增加30%,优质菇率由50%提高到95%,能带动合作社成员每年增收12000元,当地种植户增收800多万元。
  戴建良这位普通的农民,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食用菌种植为特色,通过先行示范、科普创新、共同发展,积极构筑一个职业农民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中国梦。
  天津市蓟县农广校 杨振兵 张秀菊
其他文献
一、国内鲜活农产品  2013年第10周(2013年3月4日—3月10日,下同)“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9.68(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下降5.46个点;“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9.29(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下降6.54个点;重点监测的50家批发市场60个品种交易总量为44.46万吨,比前一周减少2.9%。  (一)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第10周,牛肉和羊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算过一笔账:“根据湖南省物价局调查统计,2011年农民种植每亩水稻的纯收益仅有116.6元,但其中包括109.1元的国家粮食直补,实际上不含补贴农民纯收益只有7.5元。”真是有“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说法。据调查,目前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超过55%,初中文化不足40%,高中文化不足5%,大专以上仅占0.2%,参加过专门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0%。很多
陈淑,现任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乳山市分校校长,高级农艺师,市政协委员。自1986年大学毕业以来,陈淑一直从事农民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她秉持着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教育的理念,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乳山的农民教育事业。  兢兢业业从教 为农民致富提供人才支持  多年来陈淑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适应政府、农民和农村的需要,坚持“四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以“艰苦创
农广校既要承担学历教育,又要承担国家、省市各种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工作;既要利用实践基地进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又要实施送科技下乡、田间地头指导、咨询服务等农业技术推广,与其他职业学校相比,农广校教学目的性、实用性更突出。这就要求农广校教师既要对国家政策导向及本地的经济发展都相当了解,又要对本地区的科学文化、人文环境有充分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农广校教师只有树立学习意识、知识更新意识、为民服务意识、忠诚农
当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生产新技术接受慢等问题,由于过去采取的集中灌输式教育培训方式枯燥乏味,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民不愿意听,也听不懂,记不住,加之培训时间选择不当,培训时间短,致使培训效果较差。如何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效果,是一个一直以来困扰农广校的难题。农民田间学校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新型培训方式,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采用非正式
受《婚姻法》解释及限购房政策的影响,购置婚房时出现了登记在谁名下、在房产证上加名、婚前合资购房等问题及误区,读者应特别注意提防。  登记在一方名下则为一方房产?  案例:大学毕业后,王某和妻子在北京购买了一套二手房(总价100余万元,其中王某父母资助50万元,王某与妻子出资50万)。因妻子名下已有一套住房,新房登记在王某名下。装修期间,妻子与张某出轨,二位年轻人协议离婚。妻子提出均分房产,王某认为
送教下乡旨在通过直接在乡村就地就近建立教学班,让农民不离乡土就可学习,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自涉农中专教育工作实施以来,依据自身特点,在教学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重点把握好领导重视、科学招生、认真施教、严格管理四个关键环节,实现了涉农中专教育的稳健发展。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涉农中专教育属于校外全日制班,与校内班
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根据农业部实施的“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的部署,在顺利完成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的基础上,2008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了天津市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市农广校承担了其中的“农民中专学历教育证书培训项目”任务。在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农民中专教学“完善体系、落实制度、保证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培训就业、树立典型
《决定》提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要切实加强所办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一批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国家队”的引领作用, 加快健全中央、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努力实现农民田间学校“一社一校”、“一企一校”、“一园一校”,使农广校全面延伸覆盖新型经营主体,为构建“一主多元”体系夯实基础。  依托农廣校健全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内容必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何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农广校需要探讨的新课题。为了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纵深发展,江苏省农广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一、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主要做法  1. 加强体系建设,增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