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欢迎光临“海底捞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头——“海底捞大学”。别误会,这并不是说我们学校跟那家连锁火锅店有什么合作关系,也不代表我们个个都是爱火锅的吃货。之所以会有这个亲切的外号,是因为“中传”很注重学生的意见,提出的问题马上就能得到解决,就像海底捞火锅店一样,会为学生提供贴心的五星级服务体验。
就拿中蓝女生公寓附近的天桥来说吧,中蓝公寓和教学区之间隔着定福庄东街,这是校外的一条公共道路,以前女生们在宿舍区和教学区之间往返,需要绕很远的路。学校为了保障女生的安全,顺便解决绕路麻烦的问题,就直接在校内修建了一座过街天桥,一头连着女生的宿舍区,另一头连着教学区,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通行。考虑到天桥一端和女生公寓距离较近,学校还在天桥边竖了一块大牌子,写着“23点之后,禁止男士通行”的字样,实在是非常贴心了。
当然,校内天桥只是我们“海底捞大学”众多福利的冰山一角。很多学生有时赶着上课会踩草坪抄近路,学校不但没有阻止大家,反而直接在草坪上铺上了石头小径,让大家可以正大光明地走近道。宿舍里的东西坏了,甚至有任何你看不顺眼的地方,都能随时申请上门免费维修和更换。
最有趣的是,朝阳区有个商场叫大悦城,我们依葫芦画瓢,戏称我们的图书馆是“大阅城”,没想到学校听说之后,直接在图书馆门口立了块大石头,上面就刻着“大阅城”。学校领导开通了微博,校园里的大小事情都可以在微博上@他,有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现在去微博上一搜,还能看到学生们发布的连不上校园网或是救助流浪猫狗等各种消息。
“中传”就是这样一所以人为本的可爱学校,在这里,学生的每件事都不是小事。
这里的明星多到见不完
追星族们为了见自己的偶像一面,经常得花钱买票,甚至还要长途跋涉去到另外一个城市。但在“中传”,你不用主动去“追”星,明星们会自己来到这里让你看个够。
在“中传”,偶遇明星的机会简直不要太多,各种剧组、话剧、展演、专访层出不穷,以前只能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面孔,现在就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周润发、高圆圆、周星驰、撒贝宁、陈坤、大张伟、杨澜、冯巩、毛不易……可以说,几乎没有我们见不到的明星,“中国追星大学”绝不是说说而已!
但事实上,刚入校的时候,我还会因为偶遇明星而兴奋不已,可时间长了,见的明星也多了,慢慢就习惯了。更何况,还有很多明星就是我们的同学或老师。
从“中传”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人,既有“金龟子”刘纯燕、陈鲁豫、欧阳夏丹等知名主持人,也有胡可、马思纯、张紫宁等演员和“爱豆”。有—些已经离开母校,还有一些仍然留在这里,比如《吐槽大会》上说着经典台词“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的主持人张绍刚,他的另—个身份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副教授。
除了人人都能叫得出名字的明星之外,我们学校还有许多老师都是传媒行业内的“明星”,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见识,会在课堂上分享行业最前沿的动态和技术,也会利用自己的业界资源,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到一线的实践中去,做策划、跟剧组、剪片子,我们完成的不仅仅是作业,是饱含心血的作品。
在“中传”,你也有机会过一把明星瘾,除了大大小小的活动、比赛、堪比“春晚”的盛大晚会,许多学院毕业的时候还会走红毯,毕业生们换上西装、礼服,缓缓地走过红毯,周围此起彼伏的快门声见证着他们璀璨夺目的时刻,恍惚间真的给人一种戛纳电影节既视感!
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中传”学生的颜值,放在全国高校都排得上名次。毕竟这里有很多人,毕业之后可是要站在荧屏一线“靠脸吃饭”的。但别以为我们都是花拳绣腿,虽然很多人已经拥有了漂亮的脸蛋,可他们偏偏还多才多艺。
“中传”作为传媒行业的“黄埔军校”,有成熟的学生电视台、价值不菲的转播车、还有传媒博物馆和广告博物馆,各种价值昂贵的设备都可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环境里,几乎人人都会摄影、PS、剪片子、策划晚会。
但每个人又拥有自己的独特色彩:有的人大三就成为湖南衛视的导演;有的人拿到舞蹈十级证书,组建了自己的舞团;有的人天天打游戏,打进了世界排行榜前500名……
每年毕业季,“中传”动画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都会登上热搜,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已经能够制作出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前两年那部国风动画《识途》现在还躺在我的收藏夹里,“骗”去了我不少眼泪呢!
虽然“中传”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院校,学术氛围不如一些综合性大学那么浓厚,但这里的校风更加自由、更重实践,学校鼓励学生在各个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寻找自己的方向。我们会比很多学校的学生更早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梦想。学校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为你提供广泛的知识和平台,你想学什么做什么,都由你自己去选择和摸索。
就是这样一所自由包容又体贴入微的校园,见证着我的大学时光。我很珍惜这里的一切,需要早起才能吃到的广院肉饼、晴天傍晚的钢琴湖、大阅城的玻璃墙,都是我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乐章。
我在这里学会了自由独立,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带着学校传递给我们的勇气和信念,—路向前,无所畏惧。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国传媒大学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头——“海底捞大学”。别误会,这并不是说我们学校跟那家连锁火锅店有什么合作关系,也不代表我们个个都是爱火锅的吃货。之所以会有这个亲切的外号,是因为“中传”很注重学生的意见,提出的问题马上就能得到解决,就像海底捞火锅店一样,会为学生提供贴心的五星级服务体验。
就拿中蓝女生公寓附近的天桥来说吧,中蓝公寓和教学区之间隔着定福庄东街,这是校外的一条公共道路,以前女生们在宿舍区和教学区之间往返,需要绕很远的路。学校为了保障女生的安全,顺便解决绕路麻烦的问题,就直接在校内修建了一座过街天桥,一头连着女生的宿舍区,另一头连着教学区,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通行。考虑到天桥一端和女生公寓距离较近,学校还在天桥边竖了一块大牌子,写着“23点之后,禁止男士通行”的字样,实在是非常贴心了。
当然,校内天桥只是我们“海底捞大学”众多福利的冰山一角。很多学生有时赶着上课会踩草坪抄近路,学校不但没有阻止大家,反而直接在草坪上铺上了石头小径,让大家可以正大光明地走近道。宿舍里的东西坏了,甚至有任何你看不顺眼的地方,都能随时申请上门免费维修和更换。
最有趣的是,朝阳区有个商场叫大悦城,我们依葫芦画瓢,戏称我们的图书馆是“大阅城”,没想到学校听说之后,直接在图书馆门口立了块大石头,上面就刻着“大阅城”。学校领导开通了微博,校园里的大小事情都可以在微博上@他,有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现在去微博上一搜,还能看到学生们发布的连不上校园网或是救助流浪猫狗等各种消息。
“中传”就是这样一所以人为本的可爱学校,在这里,学生的每件事都不是小事。
这里的明星多到见不完
追星族们为了见自己的偶像一面,经常得花钱买票,甚至还要长途跋涉去到另外一个城市。但在“中传”,你不用主动去“追”星,明星们会自己来到这里让你看个够。
在“中传”,偶遇明星的机会简直不要太多,各种剧组、话剧、展演、专访层出不穷,以前只能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面孔,现在就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周润发、高圆圆、周星驰、撒贝宁、陈坤、大张伟、杨澜、冯巩、毛不易……可以说,几乎没有我们见不到的明星,“中国追星大学”绝不是说说而已!
但事实上,刚入校的时候,我还会因为偶遇明星而兴奋不已,可时间长了,见的明星也多了,慢慢就习惯了。更何况,还有很多明星就是我们的同学或老师。
从“中传”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人,既有“金龟子”刘纯燕、陈鲁豫、欧阳夏丹等知名主持人,也有胡可、马思纯、张紫宁等演员和“爱豆”。有—些已经离开母校,还有一些仍然留在这里,比如《吐槽大会》上说着经典台词“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的主持人张绍刚,他的另—个身份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副教授。
除了人人都能叫得出名字的明星之外,我们学校还有许多老师都是传媒行业内的“明星”,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见识,会在课堂上分享行业最前沿的动态和技术,也会利用自己的业界资源,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到一线的实践中去,做策划、跟剧组、剪片子,我们完成的不仅仅是作业,是饱含心血的作品。
在“中传”,你也有机会过一把明星瘾,除了大大小小的活动、比赛、堪比“春晚”的盛大晚会,许多学院毕业的时候还会走红毯,毕业生们换上西装、礼服,缓缓地走过红毯,周围此起彼伏的快门声见证着他们璀璨夺目的时刻,恍惚间真的给人一种戛纳电影节既视感!
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中传”学生的颜值,放在全国高校都排得上名次。毕竟这里有很多人,毕业之后可是要站在荧屏一线“靠脸吃饭”的。但别以为我们都是花拳绣腿,虽然很多人已经拥有了漂亮的脸蛋,可他们偏偏还多才多艺。
“中传”作为传媒行业的“黄埔军校”,有成熟的学生电视台、价值不菲的转播车、还有传媒博物馆和广告博物馆,各种价值昂贵的设备都可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环境里,几乎人人都会摄影、PS、剪片子、策划晚会。
但每个人又拥有自己的独特色彩:有的人大三就成为湖南衛视的导演;有的人拿到舞蹈十级证书,组建了自己的舞团;有的人天天打游戏,打进了世界排行榜前500名……
每年毕业季,“中传”动画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都会登上热搜,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已经能够制作出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前两年那部国风动画《识途》现在还躺在我的收藏夹里,“骗”去了我不少眼泪呢!
虽然“中传”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院校,学术氛围不如一些综合性大学那么浓厚,但这里的校风更加自由、更重实践,学校鼓励学生在各个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寻找自己的方向。我们会比很多学校的学生更早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梦想。学校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为你提供广泛的知识和平台,你想学什么做什么,都由你自己去选择和摸索。
就是这样一所自由包容又体贴入微的校园,见证着我的大学时光。我很珍惜这里的一切,需要早起才能吃到的广院肉饼、晴天傍晚的钢琴湖、大阅城的玻璃墙,都是我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乐章。
我在这里学会了自由独立,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带着学校传递给我们的勇气和信念,—路向前,无所畏惧。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