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呼吸》单元分析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内容分析
  《我们的呼吸》单元是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重点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是:
  3.2 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0.2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围绕这几条重要目标,本单元设计了3课的学习内容。
  第12课是《呼吸与空气》。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由“体验呼吸”和“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两部分组成。
  “体验呼吸”这一部分,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憋气一小会儿,我们有什么感觉?”使学生体会呼吸的存在及憋气难受的感觉。第二个环节是“测一测一分钟呼吸多少次?”让学生在平静的状态下,测量自己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同时了解儿童在平静状态下正常呼吸次数的范围。
  “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这部分,有两个实验。第一个是对比实验,实验是分别往两个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个杯子中呼气,向另一个杯中注入空气,使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向一个杯子中呼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另一个杯子注入空气,变化不大,进而了解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较多。第二个实验是利用气体传感器设备准确测量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更进一步验证人在呼吸的时候,人体消耗了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让学生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第13课是《呼吸器官》。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人有哪些呼吸器官”,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深呼吸时身体的变化,旨在让学生体会在吸气和呼气时身体某些部位的变化,进而了解从外表观察到的身体变化,推测到呼吸器官在身体内是运动的,为后面的学习了解肺的运动打下基础。第二个环节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自己知道的呼吸器官画出来。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对照呼吸器官的挂图(或模型)讨论,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在身体流经的途径是怎样的。在讨论的时候学生对上一环节画出的呼吸器官做对比并修正,从而进一步认识呼吸器官,再来讨论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身体流经的途径。
  第14课是《保护呼吸器官》。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由“测量肺活量”和“怎样保护呼吸器官”两个部分组成。
  “测量肺活量”这部分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制作一个简易的测量肺活量的仪器,测一下小组同学的肺活量,使学生知道人的肺活量是可以测量的,并且知道简易肺活量测量仪也可以利用我们身边丢弃的物品来制作。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测到的肺活量的数据与对应的呼吸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让学生了解肺活量的大小与呼吸次数有关,呼吸次数少的人肺活量大。
  “怎样保护呼吸器官”这部分内容书中介绍了6种方法(当然远不止这6种),重点让学生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性,认识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單元各课实践活动、与课程标准中对应的目标及课时安排见表1,单元概念关系为:我们呼吸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我们的呼吸由呼吸器官来完成,因此要了解呼吸器官→我们有哪些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氧气人会死亡。
  2.知道人体有哪些呼吸器官,并能进行简要描述。
  3.知道保护我们人体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并能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4.能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对比实验,以探究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增加了,使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运动变化。
  5.能通过呼吸前后检测到的一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能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单仪器并进行检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7.在实验中能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在实验过程中如实做好实验记录。
  8.能与同学相互交流,并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9.通过《保护呼吸器官》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单元评价分析
  1.科学概念发展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发言、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实验以及学生活动手册完成情况等多种途径,评价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情况(见表2)。
  2.科学探究能力发展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动手制作的能力、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见表3)。
  3.科学态度发展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方式,评价学生的科学态度(见表4)。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发展评价
  通过学生的交流、记录手册以及围绕环境好坏对我们呼吸器官的重要性的讨论,评价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看法(见表5)。
  单元各课介绍
  1.《呼吸与空气》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从研究呼吸与外界空气关系入手,进一步探究人体内部呼吸的秘密,主要科学活动为“体验呼吸”和“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两部分。
  “体验呼吸”这一部分,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憋气一小会儿,我们有什么感觉?”第二个环节是“测一测一分钟呼吸多少次?”教师最好能提供一个大的电子钟或做一个计时课件,以便学生能准确计时。在测量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的第二个部分是“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这部分有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分别往两个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个杯子中呼气,向另一个杯中注入空气。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一是要提醒学生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如实做好实验记录。二是要提醒学生只能向杯子呼气,千万不能吸气,以免将澄清的石灰水吸入口中。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让他们如实汇报实验中发现的现象,然后通过交流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虽然课本中也有提示,但能够让学生讲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
  第二个环节也是一个实验,是利用气体传感器设备准确测量出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做这个实验时,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但是设备吹气口要用酒精棉消毒保持卫生。然后讨论交流,测出来的数据说明了什么,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人在呼吸的时候,人体消耗了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让学生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氧气人会死亡。
  拓展应用部分“运动前后呼吸的变化”,实际上是“测一测一分钟呼吸多少次”这个活动的延伸——运动后呼吸次数有没有变化。教材呈现一个学生在做30秒钟的原地下蹲运动后,测一测一分钟呼吸的次数,然后对比运动前后呼吸的次数,学生会发现呼吸次数不一样,再让他们讨论:数据不一样说明了什么?使学生明白,运动的时候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呼吸次数会增加。
  2.《呼吸器官》
  人的呼吸是通过呼吸器官来完成的,本课的科学实践是由三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观察深呼吸时身体的变化,体会在吸气和呼气时身体某些部位的不同。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平静地深呼吸,并将双手放在胸前,让他们感受到身体的变化。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自己知道的呼吸器官画出来。如果不会画,写出来也行,同小组同学先讨论再画也行。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对照呼吸器官的图片(或模型)先认识人体有哪些呼吸器官,对照第二环节自己的图示进行对比和修正,讨论后认识呼吸器官及呼吸时气体流入流出的途径。
  拓展与应用部分“了解肺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先是用身邊一些材料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呼吸器官的模型,这些材料有:塑料瓶1个、“Y”形管1个、小气球2个、橡皮膜1块。
  其制作方法是:剪掉塑料瓶的底部,用小木塞当瓶塞并打一个圆孔;安装“Y”形管,并将2个小气球分别套在“Y”形管的两个小管子上,“Y”形管倒放固定在小瓶盖上的圆孔中;将橡皮膜套在剪开的瓶底上,这个模型就制作完成了。实验方法是:用手往下拉橡皮膜,可以看到小气球吸进空气鼓起来;放松橡皮膜,可以看到小气球排出空气瘪下去了。学生由此认识到,肺部的呼吸运动跟这类似。
  瓶内的空间好比是胸腔,2个小气球好比是左右肺,橡皮膜好比是膈肌,这个模拟实验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肺是怎样工作的。教材最后,提供了一小段资料,使学生对肺的功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保护呼吸器官》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前两课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的呼吸过程和呼吸器官,知道呼吸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因此,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是这一课重点讨论研究的内容。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由“测量肺活量”和“怎样保护呼吸器官”两个部分组成。
  “测量肺活量”这部分有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制作一个简易的测量肺活量的仪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物品来制作,使学生能知道人的肺活量是可以测量的。
  第二个环节是测量的肺活量的数据与对应的呼吸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更多学生的数据,甚至是对比运动前后的数据,让学生了解肺活量大的人呼吸次数少,反之亦然,运动后亦是如此。
  “怎样保护呼吸器官”这部分内容,教材介绍了6种方法。教师不要孤立地引导学生认识这6种方法,而是要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主动寻找每种方法背后的原因,主动联系呼吸的原理,从而认识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在此基础上,教育他们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系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编者)
其他文献
通过闽北地区农业气象部门对葡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践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有益的启示,并总结实践经验,期望进一步完善服务实践的运行机制。
文章就认定与适用法律事实的过程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将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证据到证据事实的阶段;二是从证据事实到法律事实的法律认定阶段。
以长乐雷达站的实际情况,对雷达故障维修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三种测试仪表:Tektronix TDS3032B型示波器、AgilentE4418B型功率计和AgilentE4405型频谱分析仪介绍使用方法及要点并
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院校缺少的国家财政支持,但灵活性远高于绝大多数的公办院校,能够快速的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办学理念。民办高校正是要抓住灵活性这一特点认真研究社会对专业人
诗词、俗语、成语、谚语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把它们引入科学课堂,能引领学生感悟其文学意义的美,探究其科学意义的真,可以使科学课堂更加富有魅力和人文情怀。  挖掘诗词的科学意义,感悟文学和科学融合之美  我在设计《看月亮》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就确定了文学意义和科学意义两个方面的重点。我出示苏轼的《水调歌头》,提问:“这首词中哪些语句提出了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同学们思考片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福建山区,最易对架空线路造成危害的是雨凇型的电线积冰,其次是雾凇型积冰。闽西闽北(浦城、泰宁和寿宁)出现的电线积冰主要以雨凇型为主,占有比例高达8-9成,九仙山站近半成是雾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怀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县委宣传部、县文广体新局联合举办“文化惠民月.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展示活动,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主旋律,传播社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面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出让更多的"权利",让学生主动思考
学习管理适当的方法去表达和处理自身情绪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的一种技能,针对诸多情绪挑战,大学生应学会控制。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