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学生人格缺失的关系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xu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的“驯化式”教学,扭曲了师生间的关系。本文着重从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学生人格缺失的关系来阐述,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对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误区 人格
  
  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新《大纲》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次提出要发展学生个性等,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新理念。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驯化型”的教学,学生“不违如愚”被奉为典范。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其师寿镜吾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但这样一位“和蔼”的先生在鲁迅请教他“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时,“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传统的“驯化型”教学模式扭曲了师生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沦为“授受型”了,使师生之间异化为统治与被统治、驯化与被驯化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没有任何民主可言,学生只是“道”(封建伦理思想)的承载容器,学生的思维权力被完全剥夺,而教学过程也异化为强制性灌输思想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最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人人格上的某种缺失——“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有一位名师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他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在研讨文末“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时,让学生说说“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但却没人举手,老半天才有学生小心翼翼地说“不矛盾”,老师问为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鲁迅先生是大家,他不会出错的”。那位教师当众夸奖学生聪明,并大谈特谈“大约”与“的确”是如何的不矛盾。
  学生的回答委实让人不寒而栗,我们不是在培养学生,我们是在培养奴隶。
  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容易造成学生在知、情、意、行的某方面有先天或者后天的缺失的,都属于人格缺失。
  不仅传统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思维,社会大环境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也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的原因之一。其二,传统道德意识因很多优秀作品没被阅读而出现断裂层造成的人格缺失。其三,素质教育口号下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传统语文教学上存在的缺陷
  
  完成认知目标,使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
  语文教学,从一年级始字音、字义、词、句到成段、成章,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准确地使用语言,自如地运用语言,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期望。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到高中了,我们的许多学生还并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不要说有没有体现出作为年青一代应有的朝气和追求,也不要说有没有充盈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如此情感世界荒芜、精神家园失落、个性残缺不全是长期以来教育一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智力的培养的弊病,也可以说是物化世界的缺陷,是理性教育的偏颇。
  现代人的教育一定要重视“另一半的教育”,即除认知目标外的情感教育。情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内核的东西,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最不易伪装的东西。所以,情感借助一定的情境可以被唤醒、激发、巩固甚至深化、升华,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及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全而独立的人格。
  从根本上说,语文的感悟是学习者接受心智挑战的胜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从一个感悟到又一个感悟的积累,养成人的灵气、悟性和才华,乃至全面充实人的内在素质。
  
  三、刻板的教学,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初中大纲)“……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中大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义教课标)“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高中课标)
  我们的教师兢兢业业,备课、查资料,为了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绞尽脑汁之时,不能不无奈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考试答案严格按照专家的标准来检查。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只好一味强调按照“专家”的意思来“理解(实质是记忆)”。理由很有力也很简单,因为他是专家,是不容辩驳的。我们应当尊重专家,因为如此,我们想尽办法让学生接受这样一个牵强的答案,置学生如坠云雾之中,并不是真正的解惑除疑。我认为,语文是知、情、意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不同常人的哪怕是幼稚的或者偏颇的异想天开,其实有何不可?我觉得人生很多道理,他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添加和修改,真正感动人心的是契合于心底的需要。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行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教师的分析、讲解是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任何形式的合作也无法代替学生个体的阅读。
  可以说,语文教育,就应该流淌着生命快乐的灵动,就应该架设着精神丰韵的崇高。我们的新课程课改更需要的是一些尝试和挑战。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从不能自主到不由自主创作,让写作成为他们心里的绿洲,成为他们思考和沟通的平台,自古及今,真正感动人心的有哪一篇不是来自心灵的声音呢?
  
  四、形式完美的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一堂小学美术课,老师主要的讲课内容是关于福娃的绘画,要求学生利用一种新的材料进行绘画。
  从课程设置来说应该主要侧重两方面的教学,一个是对于福娃的认识,其次是对于新材料的感受。这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可以说非常丰富,又是动画片的展示,又是福娃玩偶的展示以及作品示范。
  在课程结尾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展示的总结,这是新课标中所推崇的,要求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课堂。恰恰就是这个展示让不少老师产生了一定的议论。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谈论与总结的不是对于自己作品的介绍以及新材料使用的感受,而是说了许多的对于福娃以及北京奥运的祝福,其中更是有个小朋友在说自己台词的时候在看自己作品的背面,仿佛后面有事先写好的台词。
  这样的表演课,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的思考,往往也给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只要能取得好成绩,可以弄虚作假,许多真实的东西就这样自觉不自觉地隐藏了起来。
  细细思考,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土壤还是要以“真”为基础,要时时“求真”,真实朴素是语文课的基石。教师惟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体会,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心灵的共鸣,再进行表演或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师的课程使命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尤其要通过平等和诚挚的对话,为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体验铺设多种路向,使之拱破语文知识体系的硬壳或束缚而燃起创意阅读、创意听说和创意写作的强烈激情,以期最终发现那条开发自我、更新自我的语文发展的独特道路。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百花齐放、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从时间上看它具有历时性、同时性、即时性;从教育对象看它具有多元性、难预性、差异性。
  综上所述,我们深深觉得,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聚焦在文化认同上》于漪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5年Z2期
  2.《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周庆元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中国语文教育通论》 叶苍岑主编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7年
  4.《语文思维培育论》魏灿金著 语文出版社,1994年
  5.《语文教学心理学》蔡起福编著 语文出版社,1994年
其他文献
1影响畜禽免疫效果的因素1.1疫苗因素1疫苗的质量:疫苗的质量是影响畜禽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应选择经农业部批准并经GMP质量认证的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
<正>亚硒酸钠维生素E是一种非处方药,分针剂和散剂两种,在畜牧兽医行业中有广泛的用途。1药理作用硒作为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份,在体内能清除脂质过氧化自由基中间产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计划到2025年形成纯种基础母羊15万只的核心育种群,重点选育的地方品种主要肉用性能提高10%以上,绵羊产羔率牧区达到120%以上、农区达到150%以上,山羊产羔率达到180%以上,培育10个左右肉羊新品种,肉羊群体生产性能稳步提高。  《计划》明确了我国主要肉羊品种的遗传改良思路。对于绵羊品种,重点是开展乌珠穆沁羊等品种的选育,扩大
大别造山带北部北淮阳褶皱带中分布少量变质变形基性侵入体,锆石U-Pb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是新元古代(784&#177;18 Ma),与北大别杂岩带中TTG片麻岩的形成时代一
以实测剖面和路线剖面为基础,采用旋回沉积学理论和地层优势相(亚相)法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代的充填序列和沉积旋回特征.指出该区充填序列自下而上由
在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将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
本文以大量化石资料为基础,结合生物礁研究成果,重建了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早-中二叠世礁相地层层序,确定了地层时代归属.礁相地层自下而上分为5个岩组.阿其克库勒组为陆块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