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瓜州县西湖乡西湖小学,甘肃 酒泉 736100)
  【摘要】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能够在维护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相关知识内容的分析能力,培养其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准备阶段
  对于合作学习来讲,最主要的是老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当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已经深刻理解了合作学习的含义,认识到其在合作学习中所起到的监督作用。在教学准备阶段,小学语文老师通常会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和编组,同时在根据学生具体年龄以及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和编组,转变了传统按照学生成绩来进行分组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的几个小组,将小组成绩作为整体评价成绩,同时,有些老师还会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名字,通过名字来增强小组内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课堂教学阶段
  老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已经为班级内学生进行了分组,同时,老师也会对该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一个阶段评价,这个评价并非是对学生整体评价,而是针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监控,制订相应的标准,通过评价标准,来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老师在监控过程中通常会要关注哪个小组状况最好,哪些小组意见十分同意或者出现纠纷等,然后根据具体状况,为后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供经验和借鉴。
  在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状况下,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监督和监控,而是在适当状况下对小组学生进行准确的引导和指导。也就是说,老师在监控过程中,根据具体监督状况,针对那些出现问题,或者纠纷,或者状态良好或较差的小组进行合适的学习指导,在确保其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其思想的正确性。
  (三)课后评价阶段
  课后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或者说任何学习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评价,同时在评价中发现不足或者他人优点,从而促使自身不断进步。对于合作学习而言也是如此,在没有评价的条件下,就说明合作学习可能并没有产生什么具体的效果,因此,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小学语文老师就应当在教学准备阶段就将课后评价概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
  合作学习条件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后评价是多样的,例如老师可以让小组内成员进行相互间的评价,从而在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争论的同时,维护小组成员间的感情;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在听取其他小组对相关语文课程等内容作出的分析之后,进行小组评价,将小组荣誉感植入每个小组成员心中,将小组成绩作为个人成绩,加深学生相互间的互助和进步。
  二、提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学习开始被大多数学校及老师所接受,对于合作学习来讲,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提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是要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学生自主活动方式和范围,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学习来获取学习中的快乐,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二)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合作学习条件和机会
  在现代化教育条件下,合作学习可以说是符合当前教育要求,能有效提升教育效果的方式,同时也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特点,合作学习更加具备学习的开放性和民主性,能够在学生获取知識的同时,拓宽思想,加深相互间的情感交流。
  1.要相信学生有合作学习的能力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一些老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心理素质不成熟,几乎不存在合作学习的能力,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认识到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同时学生是学习主体,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这种状况下,相信小学生有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条件,要相信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思考、探究的空间留给这些学生,让其通过思考体会小学语文学习的快乐。
  2.提供学生更宽广的合作学习空间
  受到传统教育影响,许多小学语文老师没有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仍然是死板的通过灌输式教育来对学生讲解语文知识。想要有效提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老师要在认同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有利的合作学习环境和条件,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其通过寻找合作对象,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而好奇心则是发现问题的主要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思想意识并不是有十分明确的界限,因此很容易因为其好奇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耐心地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式的解答,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尤其对于合作学习来讲,合作学习是完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上,只有拥有探究能力,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学到相应的语文知识。
  1.要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很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首先要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建立在信心基础上的问题解决,会让学生本身产生一种不服输、不认输的心理,同时在问题解决之后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即使是问题解决失败了,也仍然会让学生自身不气馁。
  2.恰当的指导和引导方式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适当的指导和引导,通常能够让学生迅速的跳出知识误区,从而掌握正确的探究方式和思路。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在不断研究学生具体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学生做出恰当指导和引导,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掌握正确学习方式和思路。
  参考文献
  全英.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在涉及圆周角或圆心角的有关计算、证明题中,若能从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入手,往往可快捷地找到解题思路,从而使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正确的解答.下面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