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得到了教师的重视。教师开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基于此,本文对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希望使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改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固定模式。开展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素质教育也强调了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与学生互动,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活跃的探索空间,使学生有展示自己并锻炼自己的机会与平台[1]。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语文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及问题解决能力。
一、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互动的对象单一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会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关注较少,忽视了全体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参与度[2]。其次,在进行师生互动时,一些教师没有对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把握,在提问时没有对问题进行分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简单的问题虽然能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答案,但很难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动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而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难以正确解答,这就会打击被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3]。
(二)忽视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会以自身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教学节奏全由教师一个人掌控。师生之间的互动只限教师提问的形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与教师缺乏语文理论知识的交流[4]。同时,由于教师的主体地位较凸出,学生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长此以往,就在語文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挫伤了语文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急于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认为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会影响课堂纪律,同时会减慢语文课堂教学进度,因此,会减少课堂上的互动行为,影响了互动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三)教师教学时未能有效把握互动时机,学生不配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因此,教师要想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就要把握合适的时机。教师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互动教学的要求,而对教学节奏没有充分把握,盲目与学生进行互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参与度[5]。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部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教师展开的互动方式无法充分理解,也就不会参与其中;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畏惧心理,害怕在进行师生互动时,问题回答不正确或说错话而受到同学的嘲笑与教师的责罚,所以也较为抵触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因此,小学生的不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动教学的质量。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师生互动的措施
(一)教师要把握互动的恰当时机
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6]。例如,教师在教学后通常会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要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进行融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问题的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发现更多适合学生的文章讲解方式,同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7]。
(二)提高师生互动的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积极性,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有意识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思想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师生互动[8]。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交流,再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文章。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还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积极创新互动的方式
小学生尚处在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对周围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也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而转移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互动方式的创新与改进,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9]。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故事或诗歌的方式进行展现,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自主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对自己的畏惧感。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真实的社会生活或某种角色,从而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10]。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改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固定模式。开展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素质教育也强调了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与学生互动,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活跃的探索空间,使学生有展示自己并锻炼自己的机会与平台[1]。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语文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及问题解决能力。
一、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互动的对象单一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会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关注较少,忽视了全体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参与度[2]。其次,在进行师生互动时,一些教师没有对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把握,在提问时没有对问题进行分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简单的问题虽然能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答案,但很难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动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而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难以正确解答,这就会打击被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3]。
(二)忽视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会以自身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教学节奏全由教师一个人掌控。师生之间的互动只限教师提问的形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与教师缺乏语文理论知识的交流[4]。同时,由于教师的主体地位较凸出,学生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长此以往,就在語文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挫伤了语文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急于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认为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会影响课堂纪律,同时会减慢语文课堂教学进度,因此,会减少课堂上的互动行为,影响了互动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三)教师教学时未能有效把握互动时机,学生不配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因此,教师要想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就要把握合适的时机。教师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互动教学的要求,而对教学节奏没有充分把握,盲目与学生进行互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参与度[5]。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部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教师展开的互动方式无法充分理解,也就不会参与其中;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畏惧心理,害怕在进行师生互动时,问题回答不正确或说错话而受到同学的嘲笑与教师的责罚,所以也较为抵触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因此,小学生的不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动教学的质量。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师生互动的措施
(一)教师要把握互动的恰当时机
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6]。例如,教师在教学后通常会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要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进行融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问题的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发现更多适合学生的文章讲解方式,同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7]。
(二)提高师生互动的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积极性,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有意识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思想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师生互动[8]。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交流,再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文章。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还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积极创新互动的方式
小学生尚处在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对周围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也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而转移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互动方式的创新与改进,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9]。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故事或诗歌的方式进行展现,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自主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对自己的畏惧感。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真实的社会生活或某种角色,从而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