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中坚力量。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从师德提升、教学能力、科研素质、在职深造、身心素质五个方面思考高校青年教师素质的提升路径,探讨高校长远发展的人力资源储备问题。
  关键词: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路径
  作者简介:唐美丽(1975-),女,湖南衡阳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梁仪(1987-),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度高等教育调研与政策研究课题“我校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1GJB010)、201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人文关怀价值的研究”(项目编号:11JY018)、2011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建立项课题“我校青年党员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DJ2011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20-02
  教育部2009年有关数据显示,全国高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近61万人,占高校教师总数的47%。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力量。怎样全面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江苏省近五年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校之一,近几年大量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人数占到全校教师总人数近一半。因此,必须积极思考青年教师素质提升的路径问题,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一、师德提升路径
  “德乃师之魂”。高校教师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问题,还关系到大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目前,受社会外部、高校内部和青年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师德整体上很优秀,但也存在诸多不足。部分青年教师侧重知识和技能传授,但忽视为人师表的道德作用,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校青年教师应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师德素养:首先,塑造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格魅力。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正处于趋于成熟但尚不成熟的阶段,教师对他们的影响非常直接。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年轻富有朝气,多数青年教师从高校或者研究机构毕业不久,与学生有较多的共同话题,学生也更喜欢这些的年轻教师。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传递师德的感化作用,一点一滴地给学生形成影响,启迪学生的心灵。其次,以人为本,关爱和尊重学生。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引路人。育人的前提是热爱学生,用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使青年教师既用智慧的钥匙为学生开启了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又用自己的优良品德去塑造了大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根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我校近五年新引进的教师岗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学历层次高,专业素养好,知识视野广阔,但多数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是刚毕业的博士生,没有经过教学基本功的系统训练,缺乏教学经验,学校要求新教师必须接受岗前培训,新教师需要系统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校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并通过岗前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此外,还需要通过普通话测试等环节,才能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新开课试讲制度
  学校要求青年教师第一学期尽量少带课,主要是先学习,多观摩,对下学期要开的课程先试讲。青年教师所在的教学单位在开课前必须组织严格的试讲工作,认真检查青年教师的教学大纲、教案准备、教学内容掌握情况及教师本人对所讲课程的理解程度,全面考核其课程准备情况。在正式开课前进行严格的把关。
  3.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青年教师所在的教学单位为其配备指导教师,安排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资深教师进行为期1~2年的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教师通过听课、评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4.教学督导制度
  我校通过聘请十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教学督导,加强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督”与“导”,通过校、院两级教学督导教师随机听课的方式,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跟踪,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授课效果,课后与青年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帮助青年教师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全面考核制度
  学校通过学生网上评教、教学质量信息员提供信息、召开学生座谈会、同行互相听课打分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并将相关信息存入青年教师培养考核档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三、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高水平的教学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持,科研很多时候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深入研究的,两者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
  1.我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
  总体来说,青年教师对学校科研作用突出(见表1)。近几年,我校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逐年上升,教育部青年项目也收获丰厚。青年教师立项数占到全校科研项目立项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见青年教师科研对学校的重要性。且学校被SCI、EI检索的高水平论文快速增多,很多作者也是青年教师。科研考核业绩为突出档和优秀档的青年教师明显增加,青年教师晋升高级职称比例大大提高,部分青年教师甚至破格晋升为教授。
  


  2.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虽然学校新近几年引进了大量的博士,学校的青年教师科研目前主要是靠他们;学校针对原有教师提出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现在也基本实现。但是,很多青年教师近几年忙于在职博士学习,要发表以就读学校为第一单位的高水平论文才能达到毕业要求,同时又要忙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本单位的教学和科研有一定影响。
  3.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建议
  第一,重质量,不盲目追求数量。学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提升主要是在质量上做文章,做深做精,不盲目追求数量。
  目前的考核机制既要数量又要质量,进行排名并对最后几位进行警告和降级,部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短时间内上不去,只好把时间用于拼凑论文数量上,导致更难有时间产出高水平论文,这也是我国整个科研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二,多培训、多交流。为了更好地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需要不定期的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主办课题申报经验会,鼓励他们申报课题,激励青年教师参加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当他们在教学、科研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应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同时,可以在学院里通过定期召开学术沙龙等活动,形成较好的科研氛围,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与外部联系。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合作,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增加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加强横向课题科研能力。学院应给青年教师多创造一些与外部联系的机会。
  四、加强青年教师在职进修深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1.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
  虽然近几年高校新进教师基本拥有博士学位,但之前已有的师资中部分教师还不具备,我校在2007年提出青年教师三年“博士化”目标。要求35岁以下的教学岗位青年教师在2010年必须博士毕业或者考上博士,这个目标在2010年已经基本完成,绝大部分院系实现了青年教师100%博士化。有些教师虽然不是35岁以下,但也多在攻读博士学位,学校又提出50岁以下教师岗位尽可能“博士化”,尤其是针对要晋升教授职称的教师,要求必须具有博士学位。除了教学岗位教师,学校一些行政岗位或者辅导员岗位的教师,也在攻读博士,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力资源储备。
  2.提高青年教师国际化水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2012年召开的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明确提出“精英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三化”目标。学校采取多种途径大力推进国际化,通过国家留学基金、省留学基金、国外课程进修和受邀到国外做博士后等形式,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高校和高端科研机构从事访问学习和研究工作,开阔国际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3.提升青年教师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它着眼于生命和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了解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作用,从而增进知识、开阔视野、升华境界,乃至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大学的教师,必须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需要涉猎哲学、经济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包括西方人文科学知识,提升青年教师的人文素养。
  五、青年教师身体和心理素质提升
  多数青年教师由于之前一直在读书,步入工作岗位时基本上年龄都不小,但是社会积累很少,他们普遍面临着职业压力、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等,他们需要养育孩子、赡养老人、买房还贷、应对物价上涨等问题,重重压力使得他们的身心都可能透支。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上升期,任务重,有的青年教师经常熬夜,中午不午休,生活作息不规律,教师科研工作坐的时间太长,很多时间以一个姿势面对电脑,不少教师患有颈椎疾病。此外,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用脑,有的青年教师掉头发比较严重甚至较早就头发谢顶。由于方方面面的压力和缺乏适当的心理调试,甚至出现一些高校青年教师自杀或英年早逝的案例。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身体是1,其他是0,0再多,没有1是不行的。因此青年教师更需要较好的身心健康。
  我校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职工,建有专门的教职工活动中心,提供教师免费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活动的场所,并定期举办教职工球类比赛,参加的年轻教师较多,还有针对教工的瑜伽、肚皮舞等培训,在青年教师中举办秋日登紫金山、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和情谊联络,提高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素质,为青年教师的身心减压,激发那种能够提高他们工作水平的持久而巨大的原动力。
  总之,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应该积极探讨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教学突出、科研优秀、文化素养丰富、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为高校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储备,使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4960/index.html,2010-12-30.
  [2]杨叔子,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3]贾焕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4).
  [4]尉迟文珠.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薪酬激励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1,(9).
  [5]陈锋.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的几个问题[J].文教资料,2011,(25).
  [6]朱梅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2).
  [7]陈楠,肖娜,岳东辉.浅析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对策及建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7).
  [8]李延保.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质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4,(6).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毕业生的培养要求入手,围绕少学时专业课授课质量以及理论和实践教学关系,提出了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总体思路,并从专业总体高度将课程教学和诸多实践环节统一进行考虑,实现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贯通一体。具体阐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改革方案,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课;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徐秀玲(1977-),女,黑龙江七台河人,沈阳工程学院机械
摘要:“仪器分析”是河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课是加深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剖析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增加实验课时、实行实验预习制度、合理安排实验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方法和实验形式等措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环境工程;仪器分析;实验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的良好局面”,要“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这些目标和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点出了地方普通师范院校(以下简称“地方师院”)的短板,即生源质量不理想和课程设置不当
期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也明确指出
期刊
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和发展契机。作为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的主要场所,依托于民族地区的地方师范院校在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联动性作用,但由于受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发展过程又呈现出特殊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如何破解民族地区教
期刊
安庆师范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安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戏曲之乡、文化之邦、禅宗圣地”的美称。安庆也是安徽之源。安徽省的“安”即取自安庆,安庆府和徽州府各取一字加在一起就是“安徽”。  安庆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现在的校址为1897年的敬敷书院旧址,敬敷书院1901年改为安徽大学堂,1928年成为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