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损伤主导促进小鼠肝脏肿瘤生长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09x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物理损伤因素在无免疫调节因素的情况下,对小鼠肝脏肿瘤早期生长的促进作用。

方法

以重度免疫缺陷NCG小鼠作为建模对象,建立两类肝脏肿瘤模型。模型一:脾脏注射人肝癌SMMC-7721-RFP-Luc2细胞,建立脾脏注射肝转移动物模型,其中实验组(n=7)物理损伤小鼠肝左外叶,对照组(n=6)无损伤;模型二:人肝癌SMMC-7721-RFP-Luc2细胞成瘤后组织块移植小鼠肝脏肝左外叶,建立组织块肝脏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其中实验组(n=7)物理损伤小鼠肝左外叶,对照组(n=6)无损伤。利用活体成像系统比较两种模型肝脏物理损伤与否与肝脏部位肿瘤生长速度的关系。

结果

脾脏注射肝转移动物模型第11天行活体成像检测,物理损伤组小鼠成瘤率100%(7/7),对照组成瘤率6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块肝脏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第7天行活体成像检测,物理损伤组小鼠成瘤率100%(5/5),对照组成瘤率66.7%(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行活体成像检测,物理损伤组小鼠成瘤率100%(5/5),对照组成瘤率83.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物理损伤因素在无免疫调节因素的情况下,对小鼠肝脏肿瘤早期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海绵窦瘘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评价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兔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采用侧侧吻合的方法制作12只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海绵窦瘘模型。镁合金覆膜支架在透视下置入颈动脉海绵窦瘘处。分别在支架植入后3、6、12个月,通过造影随访来评价覆膜支架的封堵性能。结果所有12只颈动脉海绵窦瘘均制作成功,术后3 d可见明显眼球搏动、突出,结膜充血外翻。覆膜支架成功置入10
目的观察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过表达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FGFR2基因,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24、48、72 h增殖能力。过表达FGFR2基因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14 d后,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检测细胞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钙蛋白(OCN)、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联合植骨支撑治疗成人肱骨小头-滑车骨折中期疗效。方法选择手术治疗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7.6岁;受伤原因:行走摔伤3例、电动自行车摔伤7例、运动摔伤3例、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骨折采用AO分型、Dubberley分型及Bryan-Morrey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1 d,平均7.5 d;手术方式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竹节参地上部分提取物中所含总苷成分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药理活性。方法取24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竹节参地上部分总苷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6只。后3组通过在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佐剂性关节炎建模,实验中进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评分,分别对各组大鼠体重变化趋势、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进行测定;在实验结束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
期刊
期刊
胃癌是死亡率极高的肿瘤之一,中国胃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在胃癌治疗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存活率。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外泌体、肿瘤干细胞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断推动着胃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以及胃
目的观察RNA干扰c-Myc对胃癌SGC7901细胞体内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胃癌SGC7901的c-Myc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胃癌SGC7901的c-Myc基因表达,噻唑蓝(MTT)法及体内成瘤法检测胃癌SGC7901增殖。结果RNA干扰技术沉默c-Myc基因后,胃癌SGC7901的增殖速度及体内成瘤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第7天时,相对于空白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