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在高校的传承路径与时代价值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西有斑斓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各高校要充分利好本土的少数民族文化,寻求适合的路径与方法,打造出独具本土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使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在高校中传承创新,体现其时代价值。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高校传承;时代价值
  一、研究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2017 年 1 月,中共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全方位融入到学校中,并提出要把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个方面。[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5)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十二个民族,各民族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民俗风情,“广西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其校园文化必然受到民族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4](P24)如今,在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好本土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打造出优质、特色、包容、创新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本文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这一视域,对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创新性的实践路径,期盼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得以传承与展现,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能走出以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的传承发展之路 。
  二、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在地方高校的传承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在高校的教育力度
  其一,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广西地处岭南西部,越文化、滇文化、楚文化、中原汉文化、客家文化、壮族骆越文化均在壮乡大地上交汇,形成了广西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这些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应该萃取和提炼其文化精髓融入到地方高校的各学科教学之中,不仅能够丰富地方高校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也使广西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创新。比如广西有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鼓楼、风雨桥,这些资源可以融入建筑、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侗族大歌、黑衣壮山歌、蚂枴舞、苗族的苗歌、壮族的民族乐器“马骨胡”、侗族的民族乐器“牛腿琴”、苗与瑶族的民间乐器“芦笙”、瑶族的民间舞蹈铜鼓舞与芦笙舞、壮剧、彩调剧、桂剧等等,这类歌舞戏曲资源可以融入音乐、舞蹈等课程;世界罕见的宁明花山岩画、举世称奇的壮锦和在瑶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的民间印染工艺——蜡染,这些珍贵的资源可以用在美术、设计等课程,而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则可以与学生探讨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与传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常强调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另外,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些乡土特色的德育资源作为各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其二,要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要使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在地方高校得以更好的传承创新,各高校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要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保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也要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教材是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要素,高校可以成立由民族文化专家、任课老师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编写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研究、收集提取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思想道德资源、景观建筑资源、歌舞戏剧资源、民间文学资源、民间美术资源等等,再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与学生需求,去其糟粕,选其精华,开发优质的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其三,重视师资的培养,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出色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校园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保障,要使少数民族文化在高校得到高质量的传播,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强、高水平、高技术的少数民族文化教师队伍。这支少数民族文化教师团队,除了培养本校的教师外,还应该考虑到少数民族文化养育在民间,她的精髓与灵魂都在民间,通过“引、选、聘、挂、请”等多种方式聘请祖祖辈辈口手相传的民间手工艺传人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化在高校得到有血肉、有灵魂的传承。
  (二)丰富少数民族文化在高校传承的活动形式
  其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感知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是促进本土少数民族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共建的有效方式。将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中表现出来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在校园中展示少数民族的各种艺术精品、 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庆祝活动、校园文艺晚会融入少数民族艺术表演、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讲座、举办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各项比赛等等,这种种方式都可以使得少數民族文化在校园中大放异彩。例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就将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天琴艺术进行了开发与利用,成为了学校一项民族艺术特色项目,也促进了天琴艺术的传播。
  其二,开展社会性的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实践活动,社会性的民族文化实践活动是学生们接近社会、了解社会、接近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广西高校要发挥好社会性文化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共建中的作用。广西拥有1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集聚地也众多,地方高校可结合自身特点,主动与少数民族集聚地联系,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另外,学校可以引导、鼓励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志愿活动,与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一起参与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以此增强大学生们的家园意识。各高校也应在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给予这类社会性的文化实践活动适当的政策倾斜。   其三,开展国际间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在世界大舞台上不断地交流、融合与创新。而高校肩负着科学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交流与创新,也理应成为各国民族文化汇聚与碰撞的平台,各高校应加强国际间的民族文化交流,向外展示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和借鉴各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西与东盟各国或是山水相连,或是隔海相望,或是血脉相连,为广西高校与东盟各国高校进行民族文化交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加强,为广西高校的国际化交流建立了非常好的平台。广西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要立足自身的民族特色,增加师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责任感之外,还可以增进与东盟各国高校间的民族文化交流,比如,成立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经常开展以国家为类别的文化日活动,活动以展现各国风俗习惯和民族风情为内容,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民族文化发展途径。此类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校园文化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
  (三)优化少数民族文化在高校传承的载体
  其一,近些年來,广西各高校的学生文化社团在党、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各种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社团成员覆盖了校内不同的院 系、年级、专业,社团类别也呈现出多样化。大学文化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是,在广西高校中,民族文化社团却相对匮乏,有的甚至空白,在文化强国的推动下,民族文化社团发展前景广阔,广西各高校在社团建设中,建议加强各类民族文化社团的创办去传播民族文化。广西民族大学在学生社团中就成立了不少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的社团,例如:相思湖文学社、红豆剧社、民族文化和谐促进会、大学生戏曲协会、摄影协会等等,对校园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共建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二,要注重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校园建筑中的运用。校园建筑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外显的文化,是校园生命与灵魂的表征,承载着文化育人的使命。校园建筑出现单一性、雷同性,就容易缺乏文化审美。正如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在学校应该让每堵墙都说话”。[5] (p21)广西高校要充分运用好本土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聘请高级设计师,从外观上建设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校园建筑,改变旧有的、缺少地域民族风情的单一建筑风格,将多元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的建筑中来,让校园的建筑充满文化气息,体现出地域办学特色。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校门上就巧妙地运用了民族文化元素,把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壮锦,运用到了门口的花岗岩石柱的雕刻之中,另外,除了壮锦,壮乡的文化代表——绣球,也运用到校门的设计之中,这些都是校园建筑上运用少数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其三,要充分发挥以多媒体与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传播载体。“互联网作为全球性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集多种媒体和多种传播形式于一身,便于信息的传输、储存、检索,便于人们在网上交流。”[6](p9)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为校园文化主要传播手段,具有信息覆盖面广、传递迅速、受众广泛、影响深远等效果。当前,广西高校在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开展民族文化宣传的功效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运用。在习近平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广西高校应牢牢把握这契机,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的优势,推动校园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共建的有效宣传。例如,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建立与民族文化相关的的信息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客户端(APP)、校园网站、讨论组等等, 将少数民族的历史故事、礼仪风俗、英雄人物、信仰崇尚、道德思想等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给以呈现,促使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营造一种地方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
  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开展,使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承、发展与创新
  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学是国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2012年教育部制定与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以期培养青少年的美好品德;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广西有12个民族,拥有博大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广西少数民族融入地方高校,大大丰富了高校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而熟悉的传统文化也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开展。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7](P6-7)  说明了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去展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姿,这既有利于广西高校大学生在接受多民族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及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使大学生能以一种灵活、开放的态度对待“他文化”和主流文化,又可促进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在高校的开展,使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中得以传承、交流,乃至创新。
  (二)促进地方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见,国家对课程思政的重视,课程思政近年也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蕴涵丰厚的道德资源,通过挖掘与筛选,可以作为很好的课程思政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7]P6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不仅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8]广西是拥有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绚丽多彩,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德性伦理特征,蕴涵着丰富的优秀道德思想和观念,是少数民族几千年实践经验的凝练和精神价值的结晶。因此,在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推进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
  (三)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将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入高校就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地方高校通过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的同时,也注重师生爱国情操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青年学生对地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意识。这是民族文化传承背景下,全面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与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民族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民族团结是构建社會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广西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这些大学生们在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将本土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广西高校校园文化,使来自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促进同学之间异文化的理解与对话,使各民族同学之间能够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对方的异质文化,并能愉快的沟通与相处 。广西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爱国、团结、和谐等思想,这些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激励着各民族的大学生们团结一心,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努力奋斗 。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
  [3]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9(12).
  [4]陈学璞.桂学与广西民族区域校园文化建设[J].贺州学院学报,2013(02).
  [5]韩明涛.大学文化建设 [M].济南 : 山东人出版社,2006.
  [6]王冬梅.大众传播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0.
  [7]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9(12).
  [8]周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
  李永秀,女,广西梧州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民族文化国际传播 。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民族文化传承背景下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方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KY25005);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GA370)
其他文献
一次性输液针因其性能的局限,常规在病人输液结束后即予以拔除.然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因病情需要,短时间内再次静脉给药,重新进行静脉穿刺,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不利于病人血管的保护,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往往还会埋下护患纠纷的隐患.鉴于此,笔者将一种在不拔针的基础上暂时保留静脉通畅的方法介绍如下。
目的 探讨预防老年尿毒症患者会阴部皮肤损害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65岁以上的尿毒症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入院2 h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及会阴部皮肤损害的危险因素评估,对照组入院时只进行护理评估,对2组患者的会阴部皮肤损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会阴部皮肤发牛红斑、瘙痒、糜烂、水泡、溃疡的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会阴部皮肤损害危险因素的评估,可以较为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心理干预及其措施,并验证其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十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干预组根据制定的心理干预模式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分值、孤独分值、负性情绪总分的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缓解妇科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保持较良好的身心状
摘要:微信表情符号使用频率高,其语用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探究微信表情符号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旨在揭示微信表情符号的语用功能产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不同人群造成了何种解读偏差,从而避免交际过程中因为误用表情符号而造成的矛盾,进一步消除误解,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  关键词:微信表情符号;语用功能;新变化  表情符号最早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所创造的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符号。微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600例需要进行留置针穿刺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外套管与针芯分别送入血管至留置针根部的方法穿刺,实验组采用外套管与针芯一起送入血管至留置针根部的方法穿刺,观察穿刺成功率.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套管与针芯一起送人血管至留置针根部的
住院病人由于卧床,进食少,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普通肛管灌肠,一方面由于肛管质地较硬,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粘膜,导致疼痛和插管不适;另一方面插入长度短,一般7~10 cm,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因此灌肠液停留在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刺激,产生强烈排便反射[1].尤其是肛管疾患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更容易边灌边流,不能充分软化粪质,影响灌肠效果.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属新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为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临床用于治疗由对头孢哌酮单药耐药、对本品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我科手术后患者常联合使用.配药前我们查阅了药物说明书。
期刊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配合音乐疗法在儿童腰椎穿刺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要行腰穿的患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腰椎穿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干预配合音乐疗法.对两组腰椎穿刺术前使用镇静剂、检查配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有12.5%使用镇静剂,对照组42.5%需要使用镇静剂,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
患者女性,45岁.曾于2001年及2002年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咽部脊索瘤切除术,术后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堵,视力下降,张口困难,间断性头疼2年.于2008年9月以鼻咽部脊索瘤术后复发收住我科进行手术治疗。
我院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和其他工作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它彻底改变了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1].如何改变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力求护理质量在创新科学的道路上迈出关键的一步,这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