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风华奋斗逐梦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th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昌,八一起义的地方。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在这里,“红色”基因与“蓝色”情怀交织。航空人在党的领导下,牢记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勇于创造,敢于突破,不懈奋斗。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款自行设计制造的教练机、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第一架具有典型三代机特征的高级教练机……一型型航空装备从这片红土地出发,为祖国的蓝天碧海铸就起强大的空天堡垒,在我们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忠诚于党、守护国家安全的激昂战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70年来,航空工业洪都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中,承担了教练机全谱系发展使命,研制了强击机,为军队战斗力生成、捍卫祖国空天长城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共和国发展历史中谱写了壮丽华章。
  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良好开端
  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硝烟战火中,建立一个强大的空军迫在眉睫。1951年,中共中央要求国有航空工业力争在3至5年内,从修理起步,逐步过渡到争取能够仿制前苏联教练机和歼击机。1951年4月23日国家航空局正式发文,宣布在南昌建厂——国营洪都机械厂(洪都公司)。一时间,南京、上海、株洲等全国各地有志航空的热血之士云集南昌,开始了航空报国的征程。
  当时工厂百废待兴。几幢旧砖房仅供厂部办公使用,只有一座“八角亭”式厂房和几个被飞机炸坏的机棚,以及一条长1500米的碎石跑道。荒凉的景象并没有减弱大家报效祖国的决心,创业者们住竹棚,睡地铺,克服重重困难建设新工厂。建厂148天后,就开始修理飞机。当年年底就修理好雅克-18型飞机38架,有力支援了部队需求。
  维修飞机只是起步,航空赤子们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维修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朝着更为远大的目标前进。1953年底,工厂基本掌握了5种飞机的修理和零部件制造技术。1954年4月1日,洪都公司接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和航空工业局批准试制初教5的指示后,吹响了“为制造祖国第一架品质优良的飞机而奋斗”的号角。40天内完成初装所需零件制造,20天完成总装装配,这期间,洪都员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就这样从4月20日发出全套图纸到6月30日整机交付试飞站,仅用了70天。
  1954年6月30日,02架初教5飞机进入试飞站,开始了试飞前的准备。为组织好这次试飞,洪都公司拟定了试飞大纲和任务书,经总工程师审定后呈报部、局批准,并取得空军同意。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02架初教5飞机由段祥禄、刁家平驾驶第一次升空。在场的目击者仰望着飞翔的雄鹰,情不自禁地欢呼鼓掌。中国人又一次扬眉吐气,无比自豪!第一次升空情况良好。至7月I1日,试飞人员共飞行了14个架次、13小时16分,完成了规定的全部试飞科目。经国家级试飞员黄肇濂对飞机进行飞行检查后,于7月14日提交国家试飞委员会作最后审查。7月20日,国家试飞委员会随即作出书面结论:第一架初教5飞机性能符合苏联资料及技术条件要求,可作空军航校教练机之用,可以进行成批生产。
  同年7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题为《我国自制飞机成功》的新闻,轰动了全世界。8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了给洪都的嘉勉信,称“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初教5的试制成功,揭开了新中国飞机制造史的第一页,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也成为创立一个航空新时代的标志。从此,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犹如一颗嫩苗一样,越来越茁壮,正以自己的步调走向世界前列!
  新中国有了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
  四季交替,岁月更迭,如今新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初教6飞机已经飞越63年风雨历程。作为我国元勋级初级教练机,初教6飞机的出现不仅在航空工业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我国飞行员培养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8年初,工厂接到了研制红专502飞机(后命名为初教6飞机)的任务。工厂上下十分重视,洪都公司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了红专502试造车间,组成了90多人的设计队伍。航空人将研制初教6飞机这项任务视作一场证明中国人自主研制能力的争气仗、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为了全方位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厂上下都为试制大开“绿灯”,红专502的零件,车间优先制造;红专502需要的器材,供应部门运到车间;工会、共青团全心全意服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福利科把饭菜送到现场……多少个日夜,车间的干部职工坚守在岗位上奋战不止,以厂为家,厂内一片热火朝天作贡献的工作氛围。
  1958年7月,红专502第01号机在经过两周初装、七昼夜总装、一天试飞准备工作后,完成了静力试验和起落架落振试验。8月27日,红专502第02号机由试飞员吕茂繁、何银喜驾驶,成功飞上了祖国的蓝天。
  短短72天,从开始详细设计到飞机首次升空,洪都员工凭借着“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信念和毅力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初教6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已从修理、仿制发展到自行设计制造的新阶段。
  “路遥知马力”,作为一款持续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飞机,初教6飞机以其良好的操控性和高性价比赢得了国内外航空界的广泛赞誉。1979年12月,经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批准,初教6型教练机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章,成为了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飞机。“值得信赖”已成为初教6飞机最具代表性的标签。时至今日,初教6飞机已生产近3000架,广泛应用于中国空海军、航校等单位的飞行员培养,并出口多个国家,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
  作为中国飞行员的“启蒙教练机”,初教6飞机被赋予了“中国飞行员的摇篮”“飞行员初恋”等亲切昵称。无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还是近几年因川航迫降事件名声大振的中国版“萨利机長”刘传健,都是从初教6飞机这一机型起步的。2015年9月3日,初教6飞机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精彩亮相,完成了阅兵首秀。空中护旗方队初教6飞机中队指挥长王汝欣说: “初教6飞机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属于功勋机型,参加阅兵是对这种机型的认可。”   2019年2月28日,初教6飞机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TC/PC(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后,标志着初教6飞机正式进入国内民用航空市场。在2020年10月31日的南昌飞行大会上,“红星”飞行表演队就驾驶一架民用款初教6飞机,与两架L15并肩齐飞,进行了首次飞行表演,初教6飞机的不老传奇不断延续,续写新的传奇故事。
  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喷气式时代
  从一开始,航空工业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在国家提出迫切需要一种比较先进的强击机的时候,航空工业急祖国所急,马不停蹄开始了强击机的研制历程。
  195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从沈阳到洪都,担任了强5飞机的主管设计师,拉开了强5艰难而曲折的研究序幕,他也成为我国强击机研制事业的开创者。历时20个月,经过4次大范围修改,发出两次全套生产图纸,洪都公司终于完成强5飞机的设计工作。
  1960年5月起,强5飞机试制工作大面积铺开。然而,正当试制工作进入高潮的时候,受质量整风运动的影响,1961年,上级取消了强5飞机试制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陆孝彭等人本着对祖国航空事业负责的精神,多次提出不能停止强5飞机试制的请求。最终,洪都公司党委做出决定,采取“见缝插针”的原则,坚持试制强5飞机。
  试制车间除陆孝彭外,仅剩下5名设计员、2名工艺员、4名铆工、1名调度员、1名资料员。这14个人的研制小组,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在洪都公司“秘密”坚持试制强5飞机一年多,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史上的一段佳话。
  1963年6月,第一架强5终于完成总装,进入研制工作的新阶段——静力试验。随后,进行了多项试验,效果良好。10月26日,强5飞机进行最后一项静力试验——全机悬空加载试验。当天,时任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常乾坤、国防部六院院长唐延杰,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参观团团长王弼及其带领的参观团成员、省市领导等100余人在看台上落座,加上参试人员,整个试验大厅盛况空前。
  当加载到85%时,一声巨响,悬在半空中的飞机拦腰断为两半。后来,经过调查,原因是一根模拟发动机惯性载荷的直径为16毫米的钢索,被不恰当地用两根直径为8毫米钢索代替所致。一根钢索,毁尽五年心血。
  此后,陆孝彭根据01架强5飞机的静力试验情况进一步修改了设计,加强了机翼根部的结构,并且改变了机翼前后蒙皮的厚度,使机翼刚心前移。也正是这次的设计修改,彻底解决了强5飞机机翼的刚度问题,使飞机在低空大速度飞行时机翼仍能保持比较好的气动外形。
  1965年6月4日,强5飞机02架在樟树机场首飞成功,我国首款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终于飞上了祖国的蓝天。
  1969年,国家正式批准强5飞机进行批生产。至此,历时10年4个多月的强5飞机试制阶段就此宣告结束,开始走上了生产、装备和使用发展阶段。1985年强五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并屡立战功。
  陆孝彭带领研制网队几经挫折,为祖国强击机的研制奉献了大量心血,他们在研制过程中形成的“自强自立,求实创新;百折不挠,团结奋进;献身航空,勇攀高峰”的强5精神也已经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开创新中国教练机研制新高度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中国航空工业来说,开展国际合作、自筹资金、引进发动机、先国外市场再国内市场,这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而K8却集如此多的“不可想象”于一身,创造了一个惊艳的传奇。
  1982年,洪都公司将目光瞄准了新一代教练机,专门成立了教练机方案组,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挑起了方案组组长的重任,通过研究比较,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确立了“提高训练效率、降低训练费用”的研制思路,以及满足基本性能要求和适应不同国家需要的两种训练体制。
  几经磋商,1986年8月,中国航空部、中航技和洪都公司组团到巴基斯坦商谈新型教练机合作研制事宜,并签订了合作研制新型教练机的总协议。从此,新型教练机研制工作全面展开,研制经费由洪都公司、中航技和巴基斯坦三方共同投资。为纪念中巴友好合作,取喀喇昆仑山脉的拼音字首,将新型教练机命名为K8。
  由此,洪都公司开始了技术攻关,三年研制的历程。巴方派设计师小组来洪都公司参与K8设计,洪都公司派技术骨干进行业务衔接,一步步推进研制进行。进入初装后,初装车间提出“我是洪都员工,洪都是我家,不完成K8初装,决不下火线”的口号。总装厂提出“大干20天,总装出车间”的口号。1990年11月21日,K8飞机实现首飞。
  1992年,K8飞机参加了新加坡航展,成为第一款中国在国际航展进行飞行表演的机种,被誉为“亚洲明星”,正式迈出走出国门翱翔世界的第一步。1994年11月,首次向巴基斯坦交付6架K8飞机。1997年9月1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K8以包括尾冲等特技飞行,显示了优越性能,9机编队飞机金字塔。此后,K8又赴津巴布韦、赞比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7国进行飞行表演,共历时23天,航空147760公里,一路引起所到国家政府和航空界的喝彩,开创了中国飞机远程飞行表演的纪录。1999年,K8飞机首次在欧洲上空作飞行表演,被誉为该次航展的“十大明星”之一。在国际舞台上,K8飞机扩大了中国教练机的影响,为中国航空工业赢得了崇高荣誉和骄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经历了数年艰难的市场培育后,K8飞机外贸出口实现重大突破,与埃及簽署了120架K8E合作项目,成功进行了飞机成套技术输出,帮助埃及实现了本地化生产、飞机综合后勤保障和建立飞机研发中心。K8E项目,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由飞机的单一出口到整机成套生产技术出口质的飞跃,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成套技术出口的先河。
  据统计,K8飞机累计向巴基斯坦、埃及、赞比亚等国家出口300余架,大修建线3条,出口交付量占到全世界同类教练机出口贸易总量的70%。   K8飞机基本机型的成功研制,建立了中国航空飞训装备制造业一个新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航空产品研制引进外资的先河,开辟了中国自主研制飞机飞出国门的航线,开始了中国占领喷气式基础教练机国际市场的战略步骤,为优化中国空军飞训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教练机研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进入新世纪,为了满足新的训练要求,提高训练效率,世界各国已然开展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的研制。为有效支撑人中国民军队现代化和先进战斗力生成,航空工业洪都决定运用新概念,利用新技术,研制出具有“三高”(高機动、高安全操控、高效费)典型特征的L15高级教练机。
  责任与荣耀并存,一段满怀期待却又异常艰辛的研制岁月拉开序幕。
  “L15高教机不仅要满足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需求,还将通过局部系统配置调整,适应未来先进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要求,性能先进,技术复杂并有其独特的难度,这对我们设计人员是挑战,但更是勇攀设计高峰的机遇”。L15高教机总设计师张弘的话,激发出广大设计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大家加速、加速、再加速,终于不辱使命,提前发出全套详细设计图样,夺取了研制节点的胜利。
  当时,年轻的设计员发出了“让青春与高教机一起飞翔”的誓言。从冻结技术状态到完成详细设计,飞机设计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这在当时国内新机设计中是绝无仅有的。而后,洪都公司所属各单位都围绕首飞目标层层签订“军令状”,层层落实责任制,倒排计划,掀起了大干、决战、保节点的高潮,打响了决战“生命工程”的战斗。
  2006年3月13日16时26分,L15高教机在青云谱机场飞向天空。这标志着我国教练机的研制水平跨越到了一个新高度,进入了世界先进教练机行列。
  随后,L15高教机先后多次征战迪拜航展、巴黎航展及珠海航展等重大国际性航展并进行飞行表演,亚非拉欧美20多个国家评估考察,屡获好评。在迪拜航展上,L15高教机的精彩表演引起国际世界的高度关注。美国《航空周刊》在首面刊登了L15高教机的消息,并将其与美国F22、欧洲的台风并列为航展三大明星。世界航展主要读物《FLIGHT》杂志同样对L15高教机进行了详细报道。L15高教机还积极参与商务洽谈,产品推介等活动,高调亮相,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国际市场开拓奠定了基础。2015年12月,L15高教机成功交付首个海外用户。
  与此同时,L15高教机的生产交付为中国人民军队飞行员成长为优秀战斗员提供了装备保障。2017年3月,L15高教机代表国家征战“航空飞镖”国际性军事赛事,并取得强击机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18年7月,L15高教机正式列装海军航空大学,标志着该型飞机实现了我国空海军的全面交付使用。2019年10月1日,L15高教机以编队形式“米秒不差”飞跃天安门,圆满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2020年初,L15高教机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十年磨一剑,L15高教机以首个订单的突破为标志,开启了又一型国际名机之路,至此洪都公司也形成了初、中、高级教练机谱系,在为我军提供高效低费的飞行训练装备的同时,更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优化飞行员选择和训练体制机制的军事改革中,为推动我国飞行员战斗力生成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助力。
  70年来,人民空军的需要,就是洪都员工航空报国的方向,一代又一代洪都员工秉承航空报国初心和使命,坚定服务国防和航空事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中国第一,有力支撑了国防建设。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一路走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发展,不断推动我国航空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精神接力传承。从“自强自立,求实创新;百折不挠,团结奋进;献身航空,勇攀高峰”的强5精神,到“献身航空,团结奋斗,创新担当,争创一流”洪都精神,到再到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洪都员工薪火相传,矢志不渝;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广大职工群众的群策群力。从仿制到自主研制,从二代机到三代机,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大家戮力同心挥洒青春与智慧……
  进入新时代,洪都公司积极践行航空强国的伟大使命,坚定不移地履行强军首责,聚焦和突出军品主业,以兴装强军为首要任务,紧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需求,为飞行员培养和战斗力生成提供软硬件支撑,在实现中国梦、航空梦的征程中再创洪都新辉煌!
  K8飞机基本机型的成功研制,建立了中国航空飞训装备制造业一个新的里程碑,开始了中国占领喷气式基础教练机国际市场的战略步骤,为优化中国空军飞训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1951-2021  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七十周年  70年70事  1951年 新中国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烽火硝烟中诞生  1952年 抢修飞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前线  1953年 “一五”期间大规模重点建设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和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  1956年 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和涡喷发动机诞生  1957年 航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957年 新中国第一架运输机诞生  1957年
期刊
吴燕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我国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标志性一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激励我们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令全体航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
期刊
航空工业凯天志存高远,致力于成为国际国内智能感知与控制系统的一流供应商。  70年弹指一挥,航空工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航空工业凯天,从蹒跚学步,到振翅翱翔,以“感知控制”为力量源泉,坚守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穿越时光,回首来路,这份初心,点燃了艰苦卓绝年代里的报国热情,激发了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奋进活力,砥砺了新时代逐梦新征程里的强国力量。  蹒跚学步初心
期刊
创新文化是影响创新活动最深刻的因素,也是创造力最持久的内在源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划时代意义的高度概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国家“十四五”规划更是再次对科技创新做出了系列决策部署。在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将科技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擘画,提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期刊
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涵,中航西飞用文化“软”指标做出支撑保障发展的“硬”效果。  “十三五”以来,中航西飞深入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提出了“54172”的行动代码,以“新素养、新理念、新形象、新员工、新文化”为主题,深入推进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  新素养养戚,孕育“航空报国”和煦暖风。以“创新引路新风启航”为主题,中航西飞开展“社会主义新风奖”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陕西好人、航空工业风
期刊
加快构建新时代航空强国“领先创新力”,全面激发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装备科技创新动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强国强罕使命。  作为国内唯一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研制专业机构的航空工业航宇,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戮力同心、开拓创新、坚毅前行,不仅完成了繁重的现代化航空装备配套科研生产任务,而且在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专业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部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已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航空工业要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10月20日,在对AG600飞机水上首飞的贺电中,总书记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准定位了航空工业在建设航空强国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对我们以何种精神状态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
期刊
航空工业制造院要以系统观念、全球视野和长远眼光,聚力创新、锐意改革,为实现航空工业“领先创新力”提供战略支撑。  2016年12月26日,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制造院”)正式组建成立,这是航空工业党组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升集团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技术水平的一个重大举措。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这是历史的回声。1957年,根据“航空工
期刊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对把握科技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实力
期刊
七十年风云激荡,七十年岁月如歌。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始终与祖国同向同行。  走过70年峥嵘岁月的新中国航空工业,  正昂首阔步踏上了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新征程。  我们感受过春风吹拂,也经历过夏雨洗礼,  既与秋霜同行,也不惧冬雪相伴,  不改国企担当,不负红色血脉,  栉风沐雨,茁壮成长。  中航西飞,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征程中逐梦前行。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滑过巨大的厂房,航空梦从这里开始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