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的启示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新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活动主题,以问题解决为活动的主线,学生活动贯穿于始终,教师要精心维护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后的交流与反思,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在反思中升华。一项成功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技能的培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的渗透,而且有助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实现多维目标的达成。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
  案例叙述
  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带领学生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上做了一个策划已久的游戏。我们的游戏规则是:将全班50人平均分为5组,要求每组同学在5分钟之内全部站到边长为60厘米由砖块垫起的正方形木板上,谓之“诺亚方舟”(以下简称“方舟”)。各小组在“舟”上若能够坚持30分钟即为成功,在此期间若有人离开这个“方舟”,即便是一只脚落到汪洋的“海面”——地面上,也将宣告本组失败。最后我有意提高声音补充道:到目前为止,本校的最高记录为40分钟。“哇塞!”同学们高呼,“这个游戏并不是那么好玩的耶!”“这个游戏不光有意思更具挑战啊!”……
  时间不等人,各组组长立即召集组员在“方舟”前集合,大家簇拥在一起商量对策,每组都在“悄悄”地策划着、布置着。可是让他们感到为难的是每组都有3~4名女生,因觉得“男女有别”,安排起来会比较麻烦,看来10名同学都站在边长为60厘米的“方舟”上是一项大的挑战。但孩子们不畏难,积极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组都在行动着,尝试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在“诺亚方舟”上坚持的时间有了结果:第五组2分钟,第三组8分钟,第一组15分钟,第四组26分钟,第二组已经成功地坚持了30分钟,但仍在继续坚持着,看来是想冲击学校记录。
  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按照惯例我们要进行活动总结。为了便于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活动反思、总结,我把当时用照相机拍到的每组的照片投射到屏幕上。
  第五组组长率先到台前指着本组的照片(见图1),剖析本组的问题:“我们组坚持的时间是最短的,因为站位的时候4名女生站在了一起,占据了‘方舟’面积的一半,我们6名男生挤占另一半,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想和女生之间保留一定空隙。可是当我们男生上舟时,还是碰到了女生,引起她们的埋怨,这种拘束最终导致我们只在‘方舟’上坚持了2分钟,可惜!”五组组长不无惋惜地说。
  令我欣喜的是第三组的组长开始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组比他们好一点,没有顾忌性别,可是坚持的时间还是很短。看到刚才老师拍的照片(见图2),通过对比发现,第二组之所以成功,从照片上看是他们自觉地围成一个圆形,我们组围成的则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我站在中间位置,感觉到哪边的同学只要多用一点力,整个‘方舟’马上就会晃动,摇摆不稳,随时都可能颠覆,所以坚持的时间也不长,唉!”
  “其实开始时我们并没有站成圆形,是按照方舟的形状站立的,中间站了一名同学,然后在每个边上分别站了两名同学,而最后一名同学硬是挤了进去。于是不知不觉就站成了圆形。从照片(见图3)上看,我们的‘方舟’变成了‘圆舟’”,第二组组长不乏幽默地表达着。数学课上讲的“圆出自方”这一朴素结论居然在这里得到了诠释。
  “我赞成,因为在学习平面图形时有这么一个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反之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小,所以选择站成圆形,有科学依据,绝对是明智之举。”班里的“数学小博士”率先开始分析站成圆形的科学依据。
  “我们组虽围成了圆形,但从照片上看有一个方位明显超重,而第二组几位高个子或体重较大的同学被分开了,同时还把最重的同学放在中间位置。体重较轻的同学也是星罗棋布,造成各个方向的质量差不多,从正面看他们围成的是近似直圆柱,而我们好像是斜圆柱”,第一组的数学科代表分析得头头是道。
  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面”上升到“体”了,认识在深入。
  “真没想到,我们站位是否科学合理还和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位同学道出大家的心声。
  没等点名,第四组的组长羞愧地说“我们站位很科学,但缺少的是坚持,只差几分钟就成功了。可惜,可惜,实在可惜!”
  “通过观察与思考,各组的问题都找到了,下面让我们来听听成功者的声音吧!”我总结道。
  第二组一名瘦弱的男生有感而发:“一组同学站在小小的‘方舟’上就要融为一个团队,就要心中想着他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再者这项活动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人员站位、分布都有其数学依据。最后一点就是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这一点我感受颇深。当老师宣布已经坚持25分钟的时候,我当时已经体力不支了,想到了放弃。幸亏其他同学不停鼓励我,给了我勇气,使我战胜了自己,我们组也收获了成功,这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案例反思
  通过参与一次小小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收获是立体的,无论是团队精神与坚持精神的体验,还是数学知识的运用。
  首先,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极大加强。现在的很多学生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开展这样的活动会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就是秉持一个信念——我们是一个团队,在团队中要忘记身份、年龄、封建思想,彼此要融为一体,同舟共济。不管你原来成绩好与差,是班级干部还是普通同学,甚至平时的男女有别(很多组就是倒在这个“口”上),在这个“诺亚方舟”上,在这特定的时空内,即使平时有隔阂的同学也需要做到以大局为重,相互扶持,荣辱与共;心中想着集体,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团队就没有自己在游戏中的胜出,同伴之间必须相互谦让,相互协作。因为就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脚与脚的摩擦,身体与身体的接触就成为了必然,这必然让我们大家成为活动共同体。
  其次,这项活动它本身承载的数学知识确实容易被人忽略。但是通过活动现场照片的对比反思,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激发,并去主动探索,不断地深入思考。第二组的学生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站成一个圆形?从数学的角度解释就是:圆是在平面图形中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面积最大,同时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反之平面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学生站成圆形成为一种不自觉行为,成为一种需要。“圆出自方”这个朴素的数学原理是那么自然地被理解,“从方变成圆”像呼吸一样自然,难怪学生会把“诺亚方舟”说成是“诺亚圆舟”。学生除了考虑到站成圆形这一因素外,还要考虑身高和体重等因素,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视角从平面延伸到立体,体现在除了站成圆形以外还要注意各个方位质量的均衡,站成一个近似的圆柱体的观点便呼之欲出了。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的回放对于直圆柱的理解由表及里——在相同高度的情况下直圆柱比斜圆柱重心更低、更加稳定,对于圆和圆柱的特征体会得更深刻,体悟得更透彻。
  学生在这个体验过程、亲历活动中不断领悟,尽管可能有些体会是零散的、初步的,但也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丰厚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诠释了“活动致知”的道理。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不自觉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克难制胜,彰显了数学内在的力量,也定会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数学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万飞)
  
其他文献
“由于免费师范毕业生数量少,且所教科目分散,所以,我们的新思想、新活力很容易就被基础教育中老一辈传统的思想所同化。”    “由于免费师范毕业生数量少,且所教科目分散,所以,我们的新思想、新活力很容易就被基础教育中老一辈传统的思想所同化。”    一、工作感想  《中国教师》:请先简单谈一谈你们目前的工作情况以及在求职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想。  文杰: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目前在校教计算机
边远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谈何容易?他们资源匮乏,他们见闻狭窄,他们缺乏动力;他们面对的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要想取得城市中教师的相应成绩,就要付出更大代价。尽管国家花大力气引导农村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例如,农村骨干教师的“国培计划”等),但是,就我们了解的情况而言,培训似乎变成了外在强加,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便没有希望了吗?农村教师的专业进步,一定要依靠教师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放过滋
“在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上,我们更多地强化了在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培养  《中国教师》:在承担了培养免费师范生的任务后,针对免费师范生的毕业去向,贵校确立了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什么样的培养体制?  陈时见: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围绕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这个总体目标设立的。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对培养体制进行了改革,并通过改革创新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
“慎独”教育作为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团结大街第四小学核心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历经七年的实践和探索,已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自律、自省层面上,而是被赋予了时代特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从“被管理”“被成长”,逐步走向自主管理和主动成长,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基于此,“构建成长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围绕学校核心文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
前言:目前,现代学校正经历着一个从学校管理到学校经营、再到品牌经营的过程。较之从前静态的教育管理,今天的学校经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更注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注重教育教学的效益。它不仅要考虑学校内部管理,还要考虑学校的形象塑造、社会声誉以及与社会的沟通等等。而经营学校最关键的是经营品牌,品牌是学校的生命和核心。  在这诉诸理性而表达的价值探索中,教育界人士纷纷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新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石家庄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以实施教育提升工程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模式为先导,强化制度保障,统筹城乡资源,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加大政府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及时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制定颁布了《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我市十分注重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新举措,从而基本形成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全日制民办学校(幼儿园)1 075所,在校生37.8万人,占全市
张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民盟浙江省委教育委员会主任。  《中国教师》:张主任,您好!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指学校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近十年来是如何在省级层面推动学校的校本教研的呢?  张丰:在人们的通常理解中,校本教研就是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是发生在学校的,由学校自主组织的教研活动,所以出现将“校本教研”与“区域教研”相对立起来的说法。但我不赞成
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实际上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和行为上。教师在教学乃至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语言、行为,不仅可以对他的学生成长发挥指导、示范作用,甚至可以对一定的社会群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言为千秋则,行为万世师”的伟大教育家。认真研究孔子的教育实践,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认识讲求教师语言、行为艺术的必要性,明确教师语言、行为艺术的评价标准,并且从而认清提高教师语言、行为艺术
“采集生成法”,即引导学生把已有经验与新的道德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寻找学习素材,然后理解和表达这些素材,最终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采集生成法”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经验与新的道德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在互相交流与分享活动中,让问题产生,最终通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一、新信息生成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