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爱唠叨,怎么办?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大妈来自安徽农村,养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3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城市成家立业。10年前,刘大妈在镇上开了一家小铺子,卖点针头线脑,替人卷个裤边啥的,补贴生活。后来,刘大妈的老伴病逝了。孤身一人的刘大妈只好关了小店进了城,住进了大儿子家里,替儿子照顾4岁的孙子。一晃8年过去了,刘大妈每天忙着做家务,照顾一家人的吃饭,接送小孙子上下学。
   刘大妈没有退休工资,她的收入来自于3个孩子每月给她的零花钱,一共600元。“说实话,媳妇对我不错,从来没有说过我一句重话。”刘大妈的老年生活,她自己还是很满意的。
   可刘大妈有个毛病:特别喜欢讲话,逮谁跟谁说。比如外孙子乐乐打电话过来,一拿起话筒:“姥姥啊……”刘大妈立刻开始“滔滔不绝”:“乐乐啊,你要好好学习,不要惹爸爸妈妈生气……”“每天要把饭吃饱了,不能挨饿……”“放学回来就写作业,不要天天拖到老晚……”乐乐一句也插不上嘴,只有“嗯”“嗯”的份儿。
   家长里短说多了,难免出错,一下得罪了亲家,一下又惹恼了亲戚。连小女儿都说:“我工作很忙,有时候打电话过去,本来是想问问她的身体,可她一来又给我扯以前这个人是怎么对她的,她又是怎么对那个人的,我不想听,唉,听着都烦!”
   每次儿子一知道她又说闲话惹了事,就冲她吼,有时还拍桌子:“你一天到晚只知道添乱,还有其他事吗?”说的最重的话,是喊刘大妈“滚蛋”,说刘大妈是“混账”。儿子的这些话,在66岁的刘大妈听起来,特别刺耳和难受。“可我这张嘴,该怎么管?不说话我记不住啊!”
  七嘴八舌
   心理专家朱美云:人上了岁数之后,因为寂寞和孤单,需要和人倾诉、聊天来排解。老人上了年纪,俗称“老小老小”,所以也会出现如“小气、计较”等性格特征,子女应该对老人抱以宽容的心态,在出现矛盾时,不要用刺激性语言来伤害对方。
  
   心理科主任医师顾小扬:人老了,生理上会有明显的退化,很多老年人出现了脑萎缩,必然会带来脑功能的退化,常常是前面说完后面就忘记了,什么时候想起来便又会再说一遍,因此有些唠叨。但老年人唠叨,也是养生的一个手段,可以帮助释放心理压力。如果哪天老年人不爱讲话了,做子女的倒要警惕。所以,老人唠叨时,我们只要当个“听众”就行了。
  
   北京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德珍:凡事都应有度,过度唠叨难免带来一些负面效果,就像文中提到的刘大妈,把亲戚都得罪了一圈了。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不想再做唠叨的老人,请记住以下几点:凡事尽量只说一遍;只说重要的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不管;就事论事,别翻旧账。
   要培养些兴趣爱好来转移不良心绪,例如学画画、练书法;或是找些事干,在精力、体力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一些余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或是走出家门,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总有新鲜事可做,你就不会沉迷在反复唠叨中了。
   老年人如何才能不寂寞,如何能和年轻人融洽相处?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欢迎关注恋爱婚姻家庭新浪官方微博,参与本期话题#老人爱唠叨怎么办#,为刘大妈这样的老年人出主意。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亟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可靠性、功能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基于此,下
期刊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升与发展,我国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人事档案中的核心内容涉及的材料比较全面,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
分析当前我国诸多企业的会计工作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企业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健发展,所以本文研究对于会
期刊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基于PISA编制了地理素养量表,对量表得分与传统考试试卷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地理素养量表得分与传统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30,呈不完全正相关;地理素养量表得分与传统考试成绩拟合值不高;传统考试分数是地理素养水平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关键词:PISA;地理素养;传统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本研究基于PISA编制了地理素养量表。为探究其质量,
1.忌无冷却水启动如果待柴油机启动后再加冷却水,会使缸套、缸盖等部件骤遇冷水,引起炸裂或变形。2.忌滑坡启动滑坡启动是反传动,再加上低温油凝,各部件运转困难,磨擦力增加
期刊
道路桥梁在冬季时常会遇到较大的难度,给施工作业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公路工程尤其是高速公路桥梁而言,混凝土则是不可缺少的施工材料之一.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施工工艺
贵州省贵阳市有个叫“纪念塔”的地名,在当地家喻户晓,只是多数人只闻其名,未见其塔,因该塔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拆除.“纪念塔”之名究竟是从何而来?而“塔”,又是为了纪念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