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恍如一袭黑衣包裹,夜,凉如水。橘黄色的路灯轻洒着淡淡的温馨。漫步于环河公园的林荫小道,万籁俱寂,细碎的雨丝踏着凌乱而曼妙的舞步飘然而下,于是,薄薄的湿气便弥漫在了偌大的草坪之上。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就喜欢一个人静下来思考,回味走过的每一步,细品每一张笑靥、每一滴泪水,咀嚼那些逝去的悲伤与欢喜。
  那依偎在母亲怀里,抿着忘忧草,听着古老的故事,痴痴数星星的幼童是我嗎?
  那一路欢奔,一路歌唱,一脸自豪,红领巾随风飘扬的孩子是我吗?
  那托腮而坐,凝神静思,眉峰轻蹙,稚气而略显忧郁的少年是我吗?
  那满脚泥巴,浑身疲惫,不修边幅,手握锄头的小知青是我吗?
  那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站在高高钻塔操作台,飞越吊钩的青年是我吗?
  那些日子里,我是一只灵动的燕,轻盈地飞过,而天空中却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是啊,人生就是一次远征,道路越泥泞,步履才越稳健,脚印才越深。拼搏的岁月如夏花般绚烂,燃烧的青春如血色残阳般凄美。
  怀念过去的同事与朋友,微笑和泪水。
  感谢所有的日子和步履,坎坷与等待。
  曾经懵懂,以为长大遥不可及;曾经憧憬,想象未来异彩纷呈;曾经轻狂,自诩功名唾手可得;曾经叹息,踟蹰前程一路崎岖。
  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曾经是你幻想的未来。
  幡然醒悟,自己的举手投足都在刻画着未来的人生。
  记得有那么一个清晨,我站在高矗的钻塔操作台上,对着升起的朝阳肃然起敬,告诉自己它就是我的颜色。那一刹彤云乍现,红光铺满了大地。也许明天风雨交加,也许前路荆棘丛生,也许千难万险一脸狰狞,也许千沟万壑在笑我痴狂……
  但我坚信,天道酬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我无所畏惧!
  记得在一个秋日的黄昏,暗淡的天空中飘着细细的雨丝,在井场不远处的山坡小路上,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往前挪动。秋风掠过,黄叶漫天蝶舞翩跹。他,望着我们挺拔的钻塔也许有些感慨吧。
  平和的晚年,不应当是此情可待的追忆,而该是曾经沧海的厚实。为这,我将燃尽青春的每一份激情。
  我的未来必然有阳光。我立于山巅对着一切坎坷艰难大笑不绝,青春的傲气如利箭四射。
  我期待着有一天,当我如秋叶般静静衰老,可以微笑地告诉自己:青春做伴,我已有过,虽未光芒万丈,但在追寻宝藏的路上依然坚定不移,奋勇前行。是感恩,是满足,是奉献,没有遗憾!
  (和风朗月摘自《中煤地质报》/图 雨田)
其他文献
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皇宫里搞建设,急需大竹,圣旨发往光州(今潢川)。光州知州盛度,名气很大,皇帝曾称其博学,只因得罪了宰相寇准,他才被贬光州。当征集大竹的圣旨下来后,他并未根据实际派任务,而是想当然地定指标,下令光州所属各县三日内完成定量。  既有圣旨,又有名头很响的上司下令,谁敢不从?很多县令接令后,不管三七二十一,遵命行事。然而,光山县县令则不同。他接令后,思索再三,觉得该命令
单位发了一本日历,是那种老式的日历本。装帧很精美,玫瑰红的硬面子上印着烫金的喜庆图案,A4纸的一半大,厚厚的一本,砖块一样沉甸甸的。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却有些惊喜。现在很少有人用这样的日历了,然而我倒是觉得,日历是看得见的时间,过一日撕去一张,让每一天的到来和逝去都有了一种仪式感。  儿时生活在乡村,家里除了一架老式座钟可以看时间,唯一能够标注日子的物件,就是挂在墙上某处显眼地方的日历本了。每到临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我们读到的所有古籍,不管是宋版书、明版书还是清刻本,不管装订的样式是卷轴、经折、蝴蝶装还是线装,不管是单色印刷还是套版彩印,统统没有页码。如果你能在一部中文古籍上见到页码,那甭问,一定是最近百余年内出版的古籍影印本,出版方为了讓读者更方便地阅读和检索内文,特意添加了页码。  书没页码,读起来当然不方便。譬如说我正在读的一本《南宋市肆记》,前面有目录,内文无页码。目录上按顺序印
体育现已成为西方教育的亮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近400年来,体育精神已成为西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进校就运动,大课间必须出教室  英美中小学生上学时间一般在早上8点钟之后。孩子进校后的第一件事,是直接到操场上运动。学校因地制宜地提供各种器材,供学生自由选取。老师站在操场上看护学生,保证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玩耍。  英美学校规模都不大,所以学生们常常是跨班级、跨年级地一起游戏。运
1998年的一天,天津师范大学的大礼堂里放映了国语译制片《泰坦尼克号》,全场座无虚席,电影播放了将近三个小时,由于剧情感人,全场人都哭得稀里哗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季冠霖也不例外。  除被剧情感染外,她也被里面的声音深深吸引,她很好奇,为什么外国人说中国话能说得那么好呢?后来她才知道,那不是外国人说的,那是我们中国演员把声音配上去的。天生有着一副好嗓子的她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来自己也要从事配音工
从小双目失明,14岁拄着盲杖闯荡省城学按摩,21岁借钱二次创业,29岁开办70余家盲人按摩连锁店,创办按摩培训学校,帮助1000多位盲人就业、创业,“90后”盲人创业者颜学千,在黑暗中摸索出了一条照亮自己的追光之路,还为更多盲人打开了一扇窗。  1991年,颜学千出生在湖北洪湖农村,自小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小学上了不到一年就辍学了。父母南下温州打工,留下颜学千和爷爷奶奶为伴。爷爷是个退伍老兵,他并
建筑工地上传来了字正腔圆的诗朗诵,这场景和声音,是不是有些违和?农民工李小刚手捧红砖朗诵诗词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并获得央视主播海霞的点赞,海霞邀请他一起切磋朗诵心得。  风风雨雨的生活,从未放弃写作和朗诵  36岁的李小刚是陕西省榆林神木市人。他的父亲是木工,母亲是家庭妇女,兄弟姐妹7人。小时候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动物世界》里赵忠祥的配音特别有磁性,深深地吸引了李小刚。听久了之后,有时候他
伏尔泰在讽刺小说《老实人》的结尾处,给读者一个耐人寻味的忠告:我们应该好好打理自己的园子。在目睹人间诸种恶行,历经千难万险之后,老实人为什么要道出这样一个“平常”的说法??  近日,我偶然看了一部纪录片《最大的小小农场》,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这部纪录片讲述了美国夫妇约翰和莫莉艰辛创业的故事。他们创业的项目不是什么时髦的互联网公司,而是一个农场。他们原先根本没想过创业,这样做的起因也十分简单
秋浓时,落叶像一群找娘的孩子,在路上东跑一阵,又掉头西跑几步,然后原地转几个圈儿,伏在地上寻找着、追索着。远方的田野退去绿意,调色板上大片的枯黄,任由秋风东抹一道、西涂一片,草叶、芦叶、玉米叶、豆子叶、花生叶等,这些弃儿们于低洼处挤作一团,或依偎在秸秆根旁,或缠绵在秋风中。  每当踩在铺满落叶的路上,望一眼田野里的荒草、秸秆,我都会为这些曾经农家院里的功臣惋惜。因燃气入户、电锅普及,枯叶们无缘再登
近年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上街都要进花店带几枝花回家插瓶。我不懂花道,所以不太讲究花材的搭配和花器的选择,买来喜欢的花,就往注了清水的器皿里随便一插。我不喜欢太过造作的插花作品,为了出奇制胜,把一些枯木弯枝也拼成作品,这实际上已超出了插花的领域,应该是一种造型艺术了。有些插花作品和盆景,甚至有扭曲和肆虐的倾向,更不喜欢了。我喜欢西方的“瓶插”,花器敞口、高、粗,这样的盛器必然要配大把大把的花才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