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w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 有利于学生领悟思想品德的精神实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做到以下方面:将德育观注入学生生活中;尊重学生权利和童年生活价值;提倡广义的课堂学习价值观;构建动态进步的学习知识观;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新时期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而品德与生活科目的学习除了注重技巧性教育外,还要注重情感教育。本文对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
  1.将德育观注入学生生活中
  马克思说过:人的品德及人的生活是相连的,一个人存在的基础就是其实际生活过程的反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生活教育的时候要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在教学课堂及学生生活中注入德育观。学生在参与很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生活阅历不足,很多行为只是本能表现,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对可能发生的结果也不设防,只有将德育渗透学生课堂教学甚至生活中,才能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关于遵守交通规则,保证人身安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参加一些交通活动,通过比较抽象的规则让学生明白社会准则及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待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得到一定经验或教训后,再深入分析课文,进行深层次学习,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这种学习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中将经验与教训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从而逐渐理解德育观和遵守社会准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尊重学生权利和童年生活价值
  《儿童权利公约》曾提到,所有儿童都有自己特有的发展需求及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发展、参与、游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权利。如今,《儿童权利公约》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且深入人心,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也应该随着时代潮流发生改变,但教育过程依旧要建立在尊重儿童的权利基础之上,保障每一个儿童的权利。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更要体现这一点,每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教育状态、生活方式都有独立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及童年的生活价值。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了《和秋天一起玩》后,为了让学生与秋天有体验性的亲密接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对秋天进行各种形式的绘制,包括创作秋天的图画、对树叶进行剪贴、利用树叶制作头饰等,尽管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能只能体现秋天的一角,无论在构思还是创作上都显得比较稚嫩,但这些作品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都是生活经验、智慧及亲身参与锻炼和动手能力的结晶,这个游戏深受儿童喜欢。然后教师将比较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现出来,既给予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在今后学习中不断凸显自我个性和创作能力。
  3.提倡广义的课堂学习价值观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课本上有非常系统的知识,因此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或采用单一教学方式是不适合这门学科的,这与我国传统教学实践有一定关系。我国长期以来将读书狭义地理解为学习,不断强化学习观。而如今,时代倡导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学生、家长都必须重视课本、课外活动及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重视学生亲自参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观念和学习价值改变的前提就是首先承认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及学习类型的等价性,从而进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如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的答复,在学习《欢度国庆》时,可以让学生对“我爱国旗”等内容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诵,教师带有鼓励语言的亲身示范,不但能给学生最直接的情感体验,还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体会学习的价值。
  4.构建动态进步的学习知识观
  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动态的知识观,这与当前学生成长认知心理的塑造有关,学习知识观构建的前提是让学生不断在各自广泛的关系体系中做出反应和再现价值,从中获取成长的体验。也就是说,品德与生活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与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积累知识和经验,对认知结构有很大的补充。例如,小学生都喜欢和同伴一起交流和配合,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形式让学生与外界产生联系,如学习《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时,教师让学生合作比拼劳动技能或参与各项竞技比赛,帮助学生通过活动更好地审视自己和欣赏别人,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怎样与其他人和睦相处,从自我世界中解放出来,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同时锻炼环境适应能力,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
  5.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生活与课堂的联系,其最大特点在于让学生回归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求体验,并逐渐感受生活的乐趣。很多科目的教学只强调知识体系在循序渐进过程中形成的意义,很少强调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很多是课堂上感受不到的,需要学生运用情感教育并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和学习。教师在开展品德与生活学习活动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基础上结合特定条件与背景,寻找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而心动的话题,保证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如开展“好书介绍会”,让学生把日常阅读读物搬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品德良好、不断探究并且热爱生活的人,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学习的新思路,正确树立课程理念中的科学教育观念,同时把握新课程中品德与生活教育原则,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与评价,才能收获显著的教学效果,加强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周进莲.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革新,2011(10).
  [2]高丽丽.浅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2(20).
  [3]唐焕光.浅谈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09).
其他文献
现在,不少学生都有一种惧怕作文的心理。拿到作文题目,他们不知从何写起,更不知怎么写才好。因此每当写作文时,他们会唉声叹气,郁闷不已;更会抓耳挠腮,叫苦不迭……往往为了完成作文
部分语文课堂存在教学模式落后、教育方法单一和师生缺少互动的问题,转变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尝试自主学习教学,解放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对大学生的要求来看,二者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然而,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的,它
★微波炉。微波具有很强的热效应,微波炉正是利用了微波的这一特征,它在短时间内振动加热食物内水分子达到加热、煮熟的目的。因此它产生强电磁波。研究结果表明,离微波炉15厘米处磁场强度最低为100MG,最高达到300MG。现在我们知道所有家用电器中微波炉的磁场最强。微波炉产生的电磁波会诱发白内障,导致大脑异常,对胎儿大脑发育不利。部分专家还认为,微波会降低生育能力。  ★电褥子。电褥子直接接触皮肤,而且
草长莺飞四月天,阳光温暖地洒在六师垦区的大街小巷、田野树梢,尽情地释放着春天的生机。在团场连队、职工家中、春播地头、果蔬大棚、养殖小区,处处活跃着师、团、连干部的
目的:探讨自拟降脂逐瘀汤治疗瘀血痹阻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瘀血痹阻型胸痹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
婴儿出生后,每一位母亲都会倾心爱护,其实,未出生前,还在腹中的胎儿更需要母亲的关爱。法国一位心理学教授鲁凯舒对2000名妇女进行了妊娠分娩的调查,结果表明怀孕期间母亲对胎儿的态度,将对胎儿出生时和出生后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位学者勒特曼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勒特曼根据对待怀孕分娩的态度将411名孕妇分为四种类型。(1)理想型母亲:这类母亲乐于妊娠,对将来分娩怀着美好的期望,并不乏成功
输卵管结扎是我国妇女广泛采用的长效避孕方法。由于输卵管结扎采用局部麻醉,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简便、长效等优点。手术要求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过程须熟练细致
1病例介绍艾某,男,62岁。大量饮酒后走楼梯时,不慎摔倒,枕部着地,当即昏迷,头部有伤口出血,到医院急诊,急查头颅CT提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积气,右侧枕骨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