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如何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认知此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利于解决就业难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精准就业”。
  【关键词】精准扶贫;就业心理;精准就业
  精准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开发中的重点工作,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党和国家扶贫的重点对象,他们肩负着本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使命,端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不仅有利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对实现真正的精准扶贫目标至关重要。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是难以支付学费和可供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费用,需靠学校通过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资助来解决经济难题。他们缺乏经济支撑,缺乏社会资源,部分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受歧视、就业签约难、竞争力不够等问题,这导致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就业难问题突出[1]。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面对求职就业有一些独特的心理优势。例如,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于边远地区的农村和城市低保单亲残疾等家庭,从小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他们独立而又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不会因为一些挫折而放弃,始终保有一颗拼搏的心。又如,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无私周到的帮助,在诚信意识、感恩回报社会方面有着较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2]。因此,经济困难学生能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顽强拼搏、爱岗敬业、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这些学生为求职做了更多的专业准备、实践准备和心理准备,以积极乐观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
  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上述一些积极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有少数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自身相对弱势的地位时,出现一些消极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就业形势悲观的心理预期。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感经济和社会资源的不足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处境,但面对困难却又无能为力,在经历多次的求职挫折之后逐渐对自己和社会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部分社会宣传对“寒门再难出贵子”的鼓吹,引发经济困难大学生抑郁悲观情绪,进而出现沮丧消沉、悲观厌世等症状。他们变得不敢于竞争不敢于表现自我。
  2.对自身条件自卑的认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学业每天强迫自己争分夺秒地学习, 害怕参与集体活动占用自己学习的时间,耽误学习[3]。比普通学生付出了更多更为艰辛的代价,背负父母乡亲的殷切期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渴望出人头地,衣锦还乡,所以他们的就业压力要比普通学生大很多。由于生活环境及特殊成长经历直接影响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入校后同学间的互相攀比、贫富差距的明显表露更容易导致他们自卑心理的产生,加之活跃在各级学生团队、组织各种社会活动的,大多是家庭条件优越的所谓 “富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出现的概率很低[4],这种恶性循环影响了寒门学子的就业竞争力。这些学生在找工作时既充满焦虑,又感到自卑,有时会不自觉地贬低自己的能力,不善于發现自己的优势,一遇求职失败便丧失求职勇气,后导致丧失就业机会。
  3.嫉妒攀比心理的作祟。少数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对他人产生嫉妒心理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因为心理不平衡、盲目攀比、强烈不满而生嫉妒。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觉得自己在能力、学业成绩方面并不比其他同学差,甚至优于他们,但仅仅因为经济贫困、缺乏社会资源等原因致使自己比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就业困难,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嫉妒情绪。还有一些经济困难毕业生忽略自身及家庭条件,喜欢与就业好的同学攀比,爱慕虚荣,倾向于选择较高的就业目标,眼高手低结果造成就业困难;当看到其他同学顺利就业时便产生嫉妒心理,对社会强烈不满怨天尤人。
  4.对就业现实的逃避。随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过分夸大自身弱势处境,不敢正视现实害怕竞争,为逃避就业挫折而采取回避策略,例如延长在校学习时间,返回老家寻找就业机会,先“将就”就业再择业等。还有的经济困难毕业生因为遭受就业挫折而主动放弃寻找就业机会,回避就业情境,寄希望于父母和亲戚的帮助,对就业采取消极应对态度。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高校应从本质上多角度解决就业难题。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预防和消除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全面、准确地宣传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秀典型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探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将优秀的用人单位请进来,鼓励举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场招聘会等。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性格,技能,价值观、就业现状等多角度提高学生对自我就业能力的认知,实现“精准就业”。
  作为高校资助管理体系中的重点帮扶对象,科学有效的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树立自我解困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进行全面的职业规划,实现“精准就业”,从根本上实现一个家庭和地区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金晶.高校特困生就业的困境与解困对策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811.
  [2]贾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群体特性研究[J].科教文汇,2009,(9).
  [3]张春燕,董惠平,王丽娜.当代高校贫困生心理分析及解决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 2008,(7).
  [4]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
其他文献
去年,媒体深度报道了某地社工服务项目购买方拖欠社工机构款项问题;今年,某社工在网上又发起了“政府拖欠项目款项,社工该怎么办”的网络投票,引起了很多社工跟帖“吐槽”.从
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成交产品目录高达几万个,如何在众多的中标耗材中遴选出适合医院业务和发展需要、患者满意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是公立医疗机构面临的课题。把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胆管恶性梗阻介入治疗技术的治疗过程与效果.方法: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患者中给予50例患者采用恶性梗阻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50例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煤矿产业作为能源产业中的巨头发展日益壮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在日益突出。本文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研究认为煤矿产业女工工作必须准确定位,找准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各地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群众文化,指的是人们在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性文化。它是以人民群众的活动为主体的,并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做得好的群众文化可以称作群众文化品牌。从群众文化到群众文化品牌,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的加入,却
随着旅游景区竞争的加剧,旅游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游客,越来越重视礼仪培训.但存在着礼仪培训内容浅表化、形式单一化、培训效果不持久的问题.本文旨在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
目的:对经皮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取经皮臭氧注射术治
目的:研究并分析外国定架结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2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按照治疗方
编者按:农垦系统有着革命的光荣传统,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到“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农垦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军力量.在农垦事业发展
人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载体.创新驱动在根本上取决于人才驱动.当前,广东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建设正全面开展,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