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个案咨询实践,阐述了小学阶段代币奖励法在小学生行为习惯辅导中的实践应用。代币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解决小学生行為问题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代币作为强化物,其价值在设定之初就确立,在获得过程中行为标准不可太严; 避免后援强化物一成不变,选择范围要广且明确;奖励必须及时到位。代币奖励法对小学生长期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帮助。
〔关键词〕代币法;行为辅导;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8-0053-04
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的心理行为问题可分为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我在与许多班主任老师的交流中发现,班级中有以上问题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他们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的现象。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都是由长期的不良行为积累形成的, 是重复行为形成的表现。针对这一特性,在改善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问题上,我们以行为方法为主,认知方法为辅。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代币法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一、代币法简介
学习行为习惯问题日益增多,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衍生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小学这个关键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那么势必影响他们后续的发展,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养成习惯的基础时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善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不良问题有着现实性的意义, 对促进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二)代币法技术的价值
在制定代币法规则时,将学生希望被奖励的事
代币法也称表征性奖励制, 是目前行为疗法 ( 或物) 以虚拟的货币来量化。学生完成了事先设
中被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来惩罚消除不良行为, 从而达到最终的效果。其主要原理是: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2)强化。这里主要是指阳性强化,也就是鼓励法。(3) 行为自控。 人的行为可以自己调控, 不一定被外界左右。 一个人的认知会有相应的行为反应,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消退训练。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当某种行为不得到强化或不被引起重视时,行为就会消退。
二、代币法在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辅导实践中的优势
(一)实践研究意义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约束力较弱、在自我认知上也不够健全, 面对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大班化的教学,小学生的定的事项就给予其对应数量的代币来作为奖励,集齐一定数量后学生再将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事物或是实现某个“ 心愿”。这里的代币, 我们可以看作是行为改变和强化物之间的一个媒介。学生出现并坚持了好的行为,就可以得到代币,由此得到了强化,这样,受到强化的事就会再次发生。其核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从而强化这个正确行为,矫正之前的不良习惯。
代币法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代币法是通过代币的一定积累,这个积累是强化行为的持续,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换取学生所需求的强化物, 这样可以促进其延迟满足的能力。独生子女想要获得某件东西或想要做某件事, 其父母长辈往往都会立刻满足。久而久之,一旦没有被及时满足,孩子就容易出现逆反行为。由于代币奖励法的兑换细则是事先约定的, 在实施过程中,代币数量不够时不能换取奖励物,所以闹脾气也没有用,只能慢慢积累代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延迟满足能力得到了提高,意志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还能改改“臭脾气”。
代币法也被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帮助教师“立规矩”的同时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多低龄段年级,班主任老师在管理班级的方式上加入了一些“代币奖励法”,如班级竞赛榜、每日之星等。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觉得公平、有理可依,学生也喜欢; 对于老师而言, 代币法的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很适用于班级的公约建立、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代币法的强化机制,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时常给予学生正向鼓励,使学生逐渐产生良性的自我认知,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代币法在小学生行为习惯辅导中的运用实践——以两个真实个案为例
(一)实践对象
我于 2016 学年第一个学期, 通过班主任推荐、学生咨询案例筛选的方式,在我校高行校区选取两名学生进行了代币法在行为习惯上的辅导运用。
学生一:小杨,男,9 岁,三年级学生。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差,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 小霸王”。他上课经常开小差, 时而还会发出怪叫声,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由于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他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性格变得孤僻,自暴自弃而甘于落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