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素及抗震措施探索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ao81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其质量的可靠保证,应当受到设计师以及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基本抗震性能需要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需要从方法和材质,以及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建筑物能够在地震灾害中减少可能发生的损伤,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本文探讨了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素及抗震措施。
  【关键词】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素;措施
  地震灾害的影响较大,对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带来巨大迫害。为此,加强建筑住宅的结构设计、抗震处理十分必要,是提高住宅建筑稳定性、功能完善性、合理性的关键举措。
  1、建筑抗震概念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1整体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应当注意建筑的整体合理性,尽管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相关的抗震设计,但是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留意建筑整体的合理性,不能够为了满足抗震设计而不遵守相关的建筑规定。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很多的建筑都有着基本的规定要求,这些要求都是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定要注意遵守这些要求。
  1.2结构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确保建筑结构的合理,从建筑的整体布局以及整体结构上进行考虑,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建筑的布局应当尽量以平衡性以及稳定性进行考虑,尽量降低建筑的侧拉力,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
  1.3竖向均匀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建筑的竖向均匀,在发生地震时,建筑会受到较大的外力,这时候就容易导致建筑发生一定的形变。如果建筑的竖向设计不均匀,在不均匀的应力作用下,如果建筑的强度与刚性不够,建筑很容易发生扭曲造成整体的形变,从而使得建筑的危险系数上升。因此在进行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确保建筑的竖向均匀,对于建筑的竖向受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确保建筑竖向上的力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此外,还应当确保建筑物内的墙柱等承重结构上下连接的一致性,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的均匀性,提高建筑吸收地震力的能力,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素及抗震措施
  2.1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
  在抗震设计中,如果该建筑的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并且该建筑结构的布置符合建筑抗震规范要求,那么此建筑物势必会具备优秀的抗震能力。所谓的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指的就是在设计建筑结构体型过程中,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建筑物平面规则、对称布置,这样才能保证该建筑同一楼层间平面刚度变化一致,其次尽量考虑建筑物竖向凹凸少,使得建筑竖向刚度变化上保持稳定,避免不同楼层之间抗震时刚度不稳的现象,这样合理的平立面布置对建筑抗震有利。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而言,良好的抗震缝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抗震缝两侧结构完全分开,中间间隙距离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两侧结构不发生碰撞。抗震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若抗震缝设置不当在地震发生时就会变成薄弱环节,不利该建筑物的抗震。
  2.2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建筑材料应轻质、高强;构件间的连接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延性,且能发挥材料的全强度。按照此原则,钢结构是最符合抗震材料要求的,多次地震灾害实例表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好,但钢材的造价及维护费用较高。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造价低廉,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经设计可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但该材料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弱点:当地震持续较长时间时,在反复的地震荷载作用下,构件刚度因裂缝的开展而递减,将混凝土挤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但它的抗震弱点在于框架节点等构件接头强度及变形能力均低于构件本身强度而形成薄弱环节;同时预制构件装配时会产生次应力,整个结构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故这类结构不宜在高烈度地区采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达到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目的,必须科学合理选择适合该建筑的建材。
  2.3建筑场地的选择
  尽量选择土地成分及土地结构具有良好密度和硬性的场地,并且该场地土质成分均匀性良好,这样的场地作为建筑结构工程的建设场地,才能保证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土地能更好地、均匀地承受上部建筑结构的荷载。设计人员在建筑场地选择中应该避开软土、液化土、采空区以及河岸边缘等相关地段,避免因为上述地质范围中土体的密实度、坚硬度以及凝结度等相关性能的低劣而导致建筑物在应对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出现土体承重荷载能力不够的现象;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滑坡、地陷以及泥石流等山体事故的危险地段,也应尽量避开选择其作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场地;同时尽量避免建筑场地选择在地震断裂带上,这样才能避免降低上部建筑结构对地震灾害作用力的抵抗性能。
  2.4建筑结构参数计算
  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该建筑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措施;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在面对地震冲击力时所具有的荷载作用力完成抗震设计参数的选择;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模型对该建筑的抗震作用力进行清晰明确的计算,保证所选的抗震级别、抗震措施、抗震设计参数、抗震计算模型能够符合该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该建筑抗震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受力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2.5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加强薄弱环节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将工程的建筑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建设,保证其结构能够承受更大力量的压力,在结构设计中,要能够重视对薄弱环节的保护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加强建设,另外一方面,要能够将比如环节的承重荷载尽量转移到具备高強度荷载能力的结构上去,保证工程的承重压力平衡。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意识的对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和加强,以保证工程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总之,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之间密不可分,只有保证两者实现相互协作,建筑物抗震效果才能有所保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外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成果介绍到国内,我国城市规划界也开始引入和探索城市设计理论,并在城市建设与改造的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和发展。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共同采用的一种设计原则,城市设计的目标必须由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共同实现。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1、前言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得到复苏和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控制中,
期刊
轻点鼠标,辖区企业经济运行数据一目了然;轻点鼠标,各级政府出台的新政策第一时间有针对性的“精准”送达企业……这一切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的智慧园区里将能轻松实现.
4个“亿元成交”和近百个“千万成交”,这是去年秋拍艺术品市场交出的惊人答卷.这其中,中国书画几乎是唯一的主角,特别是古代书画,可以说是“一飞冲天”.
本方案包括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理论和方法、信贷管理预测预警模型、信用信息系统模型、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方法研究等内容.在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及新巴塞尔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微型机械加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微型机械加工的主要方法以及前沿关键技术,最后对其发展方向和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特种加工 微型机械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74-02  【Abstract】Domestic and foreign situ
【摘 要】全球“中国烹饪热”及泰国政府对烹饪教育的推广,使得来华短期学习烹饪的泰国留学生逐年增加,给留学生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采取合理开设课程及选择教材,优选烹饪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等教学举措,可提升短期烹饪留学生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烹饪教学 川菜 泰国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
期刊
9月8日至9日,沈阳市侨办举办了“沈阳市第二期侨界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班”,重点对沈阳市初创阶段的新侨人员、海外归国留学生以及归侨侨眷子女进行了培训.辽宁省侨办侨政处
【摘要】建筑与人的生活贴近,因此要生活得舒适就要有精密的设计,注意对生活空间每一个微小细节的研究,真正满足人们舒适、休闲、惬意、健康文明的生活需求,使人居环境更加自然、和谐。本文对建筑设计中户型的选择及配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户型选择;配置措施  建筑设计中合理的户型设计及配置对保障居住者居住的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师应遵循经济安全的设计准则,为居民提供舒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