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验证码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新课程的教学实验中,我们也都在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沟通,课外实践活动的拓展、延伸,实现一种“生命的交往”,产生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意识,进而无痕地化为道德行为。
  关键词:小学品德 教学 验证码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92-0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的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校的配合和联系中弹性的延展。”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
  1 本位验证——课堂教学须有效
  1.1 把握教学目标的正确性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品德课程以全新的综合课程面貌出现了。在品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定位、把握,达成目标,成了当前许多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我们应以整体思想为指导,正确理解教学目标。品德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但我们不能因为不可测量就不去关注,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地关注更本质的东西。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不是某一节课、某一周能完成的,但是每节课必须体现这些目标,靠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
  1.2 体现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教材的呈现往往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课堂教学却是生成性,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预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既考虑学生的整体状况又要关注本班学生中的个体差异,预设方案要具有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活动发展的进程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我们可以改变教材呈现顺序,或有选择地使用教材,或干脆安排一次活动,一次对话来替代某一具体培养目标下的教材等,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的预设,而应艺术地捕捉住与儿童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教育因素,去再现现实生活,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也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
  2 合作验证——家校联通促实效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家长的配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需要家长的合作参与,需要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从课堂扩展到家庭及其儿童生活的许多空间,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第3课“我会管好我自己”,教学时,如果我们只在课堂上进行说教,活动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落实到行动上,体会就不深刻。若要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课堂承诺,教师又不可能去一一落实、去指导。为此,教学时我就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制作了家校“联系卡”(如记录每天的行为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尊敬的家长:
  “尊敬长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在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事,请家长给予支持,谢谢!
  家长寄语:
  一年级(1)班 学生 家长
  3 实践验证——无痕延伸育真品
  我们现在的德育把孩子封闭在校园这片“净土”之中,给予他们纯粹的真善美的教育,使他们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成为“笼中之鸟”。一旦接触社会,就会在真实的“现实规范”与学校的“理想规范”间彷徨无助,继而产生心理的错位。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让德育从封闭的校园走出来,回归到无限宽广的生活中去。
  纵观我们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其中很多内容涉及社会生活。
  3.1 课前小实践
  相同的教材,可以有不同的拓展,这就要根据学情而定了。教学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各自充分利用本地课程资源灵活进行,使课堂与学生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教学源于生活、富含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2 课中实践
  品德课堂中的好多内容,可以或者说需要甚至是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当然这要结合本地特点,用实践体验来替换、补充教材,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真实性与实效性。
  一位教师在执教《欢欢喜喜过春节》时,课前没有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是照本宣科地大谈“庙会”。而我们南方孩子有逛庙会体验的极少,面对着毫无生活经验的课程资源,孩子们哑口无言,整堂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有一位教师却将教材中的这块内容替换为讨论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挂灯笼、倒贴福字、贴春联、分压岁钱、拜年等等,学生从中感受到过年是多么的快乐啊!
  只有向社会生活开放的课堂,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引领。
  3.3 课后延伸
  品德教学的课外延伸是十分重要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增强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依赖教材中的素材,而不是有针对性的开拓、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尤其是社区课程资源,那么,我们的教学形式有如画饼充饥,失去实效。
  4 整合验证——学科相融达综益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的成果,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效益。”
  以课时数为最多的语文学科来说,要做好品德课与语文学科的相互链接和整合,首先要“整合”两门学科的知识点,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也是轻松驾驭课堂的基础。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些知识的结合点,适时恰当地运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道德,只有它在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德育新课程,只有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通过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努力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的回顾中,自主建构起积极向上、愉悦有益的“品德大厦”,并抓住课堂中一闪而过的生成性资源,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引导生活,学会做人,让师生充分感受到品德课程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2] 中国家庭教育.2008(2).
  [3] 新农村建设.2009(162).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留观患者护理满意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0例急诊留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
良好的感官性状是景观水体的基本特征,封闭景观水体的水域面积小、环境容量低、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决定了其易受到污染。目前针对该水体修复常用的技术手段多为换水及固定
根据福建省的气源情况,结合国内天然气汽车加气技术路线的现状,对CNG汽车加气技术路线与LNG汽车加气技术路线在可靠性、经济性、能耗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福建省的天然气汽车加气
对于防冻液作为供热介质的供热系统,探讨了防冻液的选择、设备选型,与热水供热系统进行了经济性比较。分析了在投产试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理论分析地埋管地源热泵相比空气源热泵的节能率。结合工程实例,对地埋管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冷凝器进出水温度、热泵机组日能效比、供暖期能效比进行了实测计算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培养口腔专业人才具有较高专业英语水平,本校在目前条件下对两届口腔本科学生进行口腔内科学的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进行的双语教学
摘 要:锅炉是以煤炭为燃料将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设备,锅炉在燃烧煤炭是,其炉内受热面会有大量的积灰附着在表面,极大的降低了热传导效率,增加能源消耗,既不环保也不经济,而且在管道堵塞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爆管,必须要停炉清灰,不利于系统的连续正常运行。在锅炉的日常维护中,为延长锅炉使用寿命,提高热传导效率,采用吹灰来解决积灰带来的问题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本文对锅炉积灰所带来的危害及吹灰进行探讨论述。  
结合工程实际,为实现对新增电厂用户的供气,对LNG气化站供气和现有天然气次高压管网供气的方案进行分析,选取现有天然气次高压管网供气方案。分析比较了增加电厂用户后次高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