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小家风,心系国家运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ao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高一(11)班到高二(11)班再到高三(11)班,三年“三重奏”的历史课下研学活动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成人,更提升了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
  访一亲,明一理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文化符号。高一寒假,开展了“我家的春节习俗变迁”主题研学活动,包含两部分:收集古人记述春节习俗的文献史料,形成对春节习俗的认识,初步掌握文献史料的收集方法;访谈祖父辈,形成“口述史料”,以他们的视角看春节习俗,实证浙江普通人家的观念流转和生活变迁。
  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文献史料。一研学小组搜集到很多诗词记载: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范成大对民间祭灶作了生动描写:云马风车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明文征明记述新年赠送贺卡: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清吴曼云有关于压岁钱的诗句: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
  另一研学小组认为地方志、时令志尤其正史中的记述应更具意义:南朝《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清代《燕京岁时记破五》记: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宋史·蜀世家》则记述: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诗词(属文艺史料)、地方志和正史是文献史料的重要形式,通过搜集、辨别和研读,学生们发现祭神、祭灶、燃放炮竹、守岁、压岁钱、赠贺卡、写春联、迎财神等习俗自古已有之。
  又一研学小组侧重从浙江乡土史角度收集材料。《武林旧事·岁除》载南宋杭州春节习俗:至于爆仗,内藏线药,一爇百余不绝;明万历年间《嘉兴府志》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同为明代的《岐海琐谈》对温州春节描写详细:合家长幼,拥炉围坐,名为守岁;诸房室燃烛,名点岁灯。
  除此,采访长辈们,请他们回忆春节习俗,形成“口述史料”,各研学小组整理出几代人春节习俗变迁表现。
  总的看来,变的是:菜肴种類日渐丰富;拜年方式从挨家挨户走亲访友向微信和视频问候转化;一整夜守岁逐渐改变,睡得越来越早;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呈现形式也从纸质红包向微信红包转变;娱乐活动从打牌到看春晚再到手机上刷b站春晚和支付宝集五福;环保意识下,城市里已经严禁烟花爆竹;春节境外游的趋势愈发凸显;爬城隍山等习俗慢慢淡化了……
  不变的是:面对“春运”大潮,无论身处何处,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大家族的团聚永远是重要旋律;祭祖事宜每年都上演;贴春联、剪窗花,在浓浓的“中国红”中许下新年的期盼;每个人脸上浮现的欣喜不变……
  “年的过法不一样了,并不是年味淡了,而是变成了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年。也许再过十年,年又会换一种过法,但年的内核永不会变:共聚一堂,辞旧迎新是年永恒的意义所在。”许嘉乐同学已然明白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寻一物,诉一事
  2019年,新中国迎来七十华诞。七十年,共和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七十年,国与家休戚与共,国家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家里那些“老物件”,承载了一家人的时代记忆。从3月开始,在学军中学历史组的组织下,校园里刮起了阵阵“古董风”,吸引了人民日报、浙江卫视、钱江晚报等媒体报道;5月,“我眼中的七十年”——学军中学学生家藏老物件展开幕,五百多件老物件在西湖博物馆完美呈现,靓丽了西子湖畔,也震撼了远道而来的游客,活动一直持续到“国庆”期间。
  在为期半年的“新中国老物件”活动中,作为主要策划人之一的我积极引导高二(11)班学生参与,并指导他们在过程中不断反思,撰写心得体会。活动共分为家中寻找老物件、班级展示会、校园展、西湖博物馆展等阶段。起初,同学们不知从何物入手,但很快长辈们参与进来,他们提供了很多“传家宝贝”。同学们在挑选、鉴别和取舍后,找到了能够准确实证新中国七十年峥嵘岁月的“实物史料”。
  寻找老物件的过程是一个探寻家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展示和解读老物件的过程,更是运用“实物史料”通过“史料实证”方式去还原栉风沐雨七十年的过程。下面列举11班部分优秀老物件案例:
  苏越俊的爷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获得的功勋章和证书(1953年),折射了那段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苏同学在接受浙江卫视采访时说:“这个勋章对我爷爷个人来说,承载着无法抹去的记忆;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段值得永远骄傲的荣光;对整个国家来说,虽是沧海一粟,但却诉说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一代代国人为了国泰民安而忘我的奋斗史。”
  吕骐瑶爷爷的几版党章(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吕爷爷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生奉献,心系群众,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她很感动地向大家介绍:“我爷爷这位党员让我家过上了好日子,而无数的共产党人让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
  翁心悦家的一对梳妆镜(1963年),是由她的外婆传给妈妈的。翁同学激动地说:这对镜子不仅给家里几代人带来了光亮,更传递了浓浓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
  朱珮俊家的工商业营业执照(上世纪80年代),是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义乌人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她在研学心得中写道:“得利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我家的生意才渐渐起步,小家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爱我的家我的国。”
  沈欣悦妈妈的高考准考证(1992年)。那年,沈妈妈成功从新疆考入东北师大,现为杭州十五中的英语教师,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这张准考证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折射,它改变了我妈妈一生。”沈心悦为此自豪。
  七十年,如朱珮俊家的营业执照,诉说着小家的生活点滴和创业步履;如吕骐瑶家的五本党章,承载着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如翁心悦家的梳妆镜,折射人间百态和人性光彩,鼓舞一代代人心如日,眸如镜!回忆往昔,致敬祖国,展望未来,个人物件看似普通,却都镌刻着岁月痕迹,附着了情感与记忆,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凝聚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撰一文,抒一情
  岁月不居,转眼2019年9月,高三,是时候进行新的研学活动了。恰逢第三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的报名,于是高三(11)班的研学活动便以历史写作的形式展开。
  在写作前我把主题限制在“改革开放与浙江”、“我家的生活巨变”、“新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等具有时代气息的主题上,并引导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恰当运用多种史料,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洞察历史,传递正能量,塑造家国情怀。
  成文过程中,反复对他们进行指导:历史写作语言不能等同于语文作文语言;要恰当运用典型的史料来支撑历史叙述;要会讲真实的故事,不言无根之话,不发不实之论;要站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要懂得“理解之同情”;抒情要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
  几易其稿后,涌现出很多佳作。陈一驰的《一座城诞生记》,以自己母亲的视角来看家乡温州龙岗的崛起,字里行间透露着改革开放大潮下勤劳坚毅的龙港人可歌可泣的奋斗史;曹伊言的《人间至味》一文,运用大量文字和图片史料讲述了缙云烧饼的前世今生,并通过采访网红店“胖子烧饼”收集了珍贵的口述史料,把这一传奇美味描写得淋漓尽致,渗透出对家乡对文化浓浓的爱。两篇文章最终分获“燕园杯”浙江省一、二等奖。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两次研学中表现突出的吕骐瑶凭借文章《农依于时,民奋于代:一个浙东农家的上世纪回忆》获“燕园杯”全国一等奖。这篇文章的创作过程的亮点如下:
  选题上: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爷爷的五本党章为切入点,她深知自己有责任好好整理记录先辈的经历,传承美德,把小家放到国家的历史维度中审视。
  资料搜集上:通过大量书籍和数字图书馆获取丰富资料,系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对家人、朋友等进行现场和电话访谈;实地考察和遗物整理,现场查看了石板桥,找到了爷爷的一些照片和《关于要求补偿补助费的申请报告》等珍贵史料。
  写作与修改上:她根据文章整体框架,以时间为主轴呈现相关内容,明确写作目的,并在细微处重点泼墨。初稿完成后又逐渐解决内容庞杂、主题不突出等问题,理性增删内容,使其精简有力,主题鲜明。
  通过本文写作,她有巨大收获。提升了历史写作技能,增强了与长辈间的代际沟通,提升了精神品质和历史感悟: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的奋斗,一个个小家汇聚而成社会向前涌动的历史潮流。
  “燕园杯”决赛,
  吕骐瑶同学(右三)在南开大学领奖
  琢一心,终一生
  三次历史研学活动结束了,这些尝试是新颖的,也有重要作用:
  (一)活动开展形式延展化,让学生有了高中三年连贯性的体验。三次活动在主题上一脉相承:传承小家风、心系国家运;在历史探索层级上层层递进,从初入高中时的收集史料、史料分类到高二时的鉴别、甄选及运用史料讲述历史故事,再到高三时能够恰当、灵活运用史料撰写文章。
  (二)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化,让“课堂人”成为“社会人”。传统历史教学大多根植于课堂,而这一系列研学活动恰恰立足于课堂之外,在研学中进行广泛实践,关注社会;研学形式丰富多样,查阅、访谈、搜集、展示、博物馆讲解、落笔成文等多管齐下,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综合素养,拓宽了广泛关注外界的视野。
  (三)实现教学相长的互补化,提高了老师的教、学、研水平。由于学科教学宽度和广度的拓宽,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机制也有所转变,进行教学科研和实践指导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变革传统课堂模式中逐漸提高专业水平,尽早成为一名更合格的历史教师。
  (四)拓宽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多元化。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绝不仅指向于冰冷的分数,而应基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研学,这是两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不同路径。“三重奏”的历史研学,在“唯物史观”指引下,以“史料实证”方式进行历史解释,促进“家国情怀”塑造,将核心素养逐渐融入研学实践,将历史教育从传统的平面课堂拓宽为立体的、综合的、社会化大课堂。历史教师也应及时从历史教学工作者转变为历史教育工作者。
  (五)精神品格和价值观念塑造深切化。三年研学活动一路走来,同学们经历了一次次心灵的触动和持续的精神洗礼。他们逐渐感悟了家的温存,懂得了什么叫有所持、有所守,理解了小家与国家的休戚与共,也领悟到了有一种叫文化的东西把中华民族的根牢牢盘柱、把炎黄子孙的心紧紧相连。这一切都是那样真切:传承家风、体味文化、关注时代、胸怀家国。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三重奏”的历史研学活动结束了,然而一切情怀才刚刚开始。他们的高中生活也要结束了,但历史课堂和研学活动播下的种子定会生根发芽,或许会在大学象牙塔中大放异彩,或许会在若干年后呼唤起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个孩子告诉我,他的十七岁遇到新中国七十岁,一切都妙不可言,他说自己很喜欢著名学者崔卫平的一句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论述逻辑严密、框架完整、思想深邃,构成了系统科学、结构完整、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深厚的理论内涵,可以从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维度5个方面来探讨。具体来说,哲学维度指健康本质的哲学内涵
近年来,山东省邹平市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作为社会稳定的重点工作,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联动,织密法治保障网,聚力聚焦关键领域,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解决了一批疑难案件、歷史积案,净化了用工市场,为农民工兄弟撑起了绿色保护伞。破积案陈案  积案陈案因发生时间较早,大多已超劳动监察时效,难以立案处理,部分案件甚至涉及省外务工人员和企业,跨省追讨,困难重重。  邹平市强化担当,迎难而上,不以超
第七届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于2019年8月29-30日在韩山师范学院举行,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自广东省内七所院校。历史学科共有34名选手参赛,100多名教师、学生参加了现场观摩。比赛分为教学设计、说课、讲课和答辩四个部分。其中,教学设计提前进行了评比,占比赛成绩20%的权重;说课、讲课和答辩为现场展示,占80%的权重。笔者有幸担任歷史学科现场比赛的评委,并受组委会委托,在比赛结束之后作了现
历史漫画型试题以其漫画史料形象直观,但又丰富深刻的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漫画型史料给人一种直观的形象感、感性的幽默感,细细品味,又让人有思维深处曲径通幽的深邃感。漫画型试题无疑是严肃紧张高考试卷中一道清新悦目的风景。但是如何更高质量地命制漫画类试题,值得一线教师深思和研究,笔者试从命题立意的视角,以江苏卷第11题为例,谈谈此类试题的命题启示。  一、试题评析  (2019年江苏卷第11题)1949
坚硬的石头,会唱戏吗?  答案是:会!  有600年历史的山东巨野前王庄村石头寨,依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走上了文旅兴村之路。双双巧手 绣传统工艺品  3月巨野,冬小麦拔节出土,大地一片新绿。  《民生周刊》记者来到石头寨采访,走进农家,看到老婆婆、巧媳妇们正忙碌赶工,绣缝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虎头鞋、虎头帽、肚兜、荷包等。  规玉梅是石寨古村手工艺品厂的员工。手工艺品厂开办前,她一直在青岛一家外贸服
疫情期间,急救人员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投入工作。图/北京急救中心  深夜,北京东四环,一辆120急救车行驶在回程路上。一男子疑似癫痫发作,急救人员迅速出车,行至半路被告知症状缓解,家属选择中途退车。  随车医生许森揉了揉眼睛,看了下表,2点15分。当晚,算上这次中途返回,许森急救小组已完成4次半出诊任务:  一位94岁老人垂危,车到时已无生命体征。  一名青年男子饮酒过量,呕吐不止,急救人员为其检
2019年4月衢州市高中历史教师进行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培训,我给培训的老师们上一节课,先行试水,有一些感受,与同行交流,冀抛砖引玉。  第一,矛盾突出:每节课超多的教学内容与短暂的教学时间  新教材每节课的内容都很多,高度概述,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就像高密度的压缩饼干,想要在一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够消化吸收这么多的内容,难度很大。  本节课的知识特点:  一是时空
深度学习广受教育学者的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约在1976年就已经提出了“深层学习”和“表层学习”的概念,深层学习即突出学习者将已有知识与学习内容结合,形成内部的逻辑关系,突出理解;而表层学习则停留在无关联事实的记忆。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度学习理论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意识,自主的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探究。  这与新课改的内涵不谋而合,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特殊的学科性质,是对过去史实的记载和研究,初中生又初次接触历史,缺乏对过去时空感知的经验,致使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呈现碎片化,在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时缺乏思维逻辑和系统联系,严重影响学生深度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系统性教育的培养和完整思维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部编版《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课为例,初步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系统性教育的培养策略。  
湖南湘西,創4项世界第一的矮寨特大悬索桥2012年3月通车,大桥改善了湘西乃至武陵山区的交通状况。  图/马思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