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洛阳文物收藏学会征集到两枚刻铭“大尹”的秦代半两铜钱,铭文内容弥足珍贵。现将相关情况简报如下。
两枚铜钱均为圆形方孔,钱体表面布有浅绿色锈迹。前一枚铜钱直径26、穿径9mm,重4g;后一枚直径28、穿径8~9mm,重4.5g。钱面都铸有篆书“半两”二字。钱文较为凸出,笔道较粗。从钱的形制和文字风格来看,这两枚钱币均为秦代半两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钱的表面还铭刻有“大尹”等文字,比较罕见。其中,第一枚钱穿左右两边分别铭刻“大”、“尹”二字,左侧“大”字刻划稍偏上,应为左读,即“大尹”(图1)。第二枚钱穿两边分别铭刻“千金”和“大尹”四字,左侧“千”字稍偏上,亦应为左读,应读为“千金大尹”(图2)。这些刻划文字均为方块隶书,笔划较粗,与战国时期笔划纤细明显有别;且一头粗一头细,较秦半两平浅,系由多次凿痕连接而成。字口均有浅绿色锈,与其他地方的锈色一致。两枚钱文刻划的风格完全一致,应系西汉初期由同一人所刻。
兹将铜钱刻铭内容释读如下:
“千金”常见于文献,可有三种含义:1.表示价值。《战国策•西周策》载:“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公不知善,归之剑而责之金,越人请买之千金,折而不卖。”曹植《名都篇》也说:“宝剑值千金”。这里的“千金”都说的是宝剑的价值。2.表示贵重。《韩非子•外储右上》载:“有千金之玉卮”。《庄子•列御寇》有“千金之珠”。这里的“千金”都是表示物品非常贵重的意思。3.比喻富贵。《庄子•列御寇》载:“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史记•货殖列传》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里的“千金”则是比喻富贵,应属吉语①。西汉晚期有刻铭“家富千金”的四神博局镜②,“千金”也是形容家庭富裕的程度,是一种吉语。西汉还发现有吉语厌胜钱,铭文中有“日入千金”③,意思是说每天有“千金”巨额收入。这和现代人常说“日进斗金”的意思完全一样,都属于吉祥用语。因此,这枚半两铜钱上的“千金”也应属吉祥用语,用以比喻富贵,是钱币主人企求生活富裕的一种美好愿望。
“大尹”本是行政长官的名称,也称“尹”。尹是殷商西周时期辅佐国王辅弼的高官。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行政长官多称为尹,有左、右尹之称。汉代以后,都城的行政长官称尹,有京兆尹、河南尹等④。《汉书•霍光金日磾列传》载:云敞“擢为鲁郡大尹”。《后汉书•侯霸列传》说:侯霸“后为淮平大尹”。这里的“大尹”均指地区的行政长官。而这两枚半两钱上的“大尹”应与“千金”相同,也属于吉语,是钱币主人企求身份显赫之意。这与汉至魏晋时期铸造的“位至三公”铭文铜镜所表示的愿望完全一致⑤。
在一枚“半两”钱上既刻“千金”,又刻“大尹”,反映了当时人们既要“日进斗金”,又要“位至三公”,既富且贵的愿望。这和西汉时期的“家常富贵”四乳铭文铜镜⑥表述的都是一个意思。
汉代盛行在铜器上刻铭的习俗,既在当代器物上刻,也有在前代器物上铭刻的习惯。这两枚半两铜钱上的刻铭就是西汉人在秦代钱币上加刻的。因此,这两枚“大尹”半两铜钱的发现,对研究秦汉钱币以及当时的社会习俗、书法艺术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 蔡运章:《洛阳发现战国时期有铭铜镜略论》,《文物》1997年第9期。
②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第294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
③ 蔡运章等:《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第382页,中华书局,1998年。
④ 孙永都、孟昭星:《中国历代职官知识手册》第201~202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⑤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第379、383、384、386、389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
⑥ 洛阳烧沟西汉晚期墓曾出土一件“家常富贵”四乳铭文铜镜,陕西、吉林等地也有出土,参见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第224、221、222、225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
(责任编辑 于 放)
两枚铜钱均为圆形方孔,钱体表面布有浅绿色锈迹。前一枚铜钱直径26、穿径9mm,重4g;后一枚直径28、穿径8~9mm,重4.5g。钱面都铸有篆书“半两”二字。钱文较为凸出,笔道较粗。从钱的形制和文字风格来看,这两枚钱币均为秦代半两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钱的表面还铭刻有“大尹”等文字,比较罕见。其中,第一枚钱穿左右两边分别铭刻“大”、“尹”二字,左侧“大”字刻划稍偏上,应为左读,即“大尹”(图1)。第二枚钱穿两边分别铭刻“千金”和“大尹”四字,左侧“千”字稍偏上,亦应为左读,应读为“千金大尹”(图2)。这些刻划文字均为方块隶书,笔划较粗,与战国时期笔划纤细明显有别;且一头粗一头细,较秦半两平浅,系由多次凿痕连接而成。字口均有浅绿色锈,与其他地方的锈色一致。两枚钱文刻划的风格完全一致,应系西汉初期由同一人所刻。
兹将铜钱刻铭内容释读如下:
“千金”常见于文献,可有三种含义:1.表示价值。《战国策•西周策》载:“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公不知善,归之剑而责之金,越人请买之千金,折而不卖。”曹植《名都篇》也说:“宝剑值千金”。这里的“千金”都说的是宝剑的价值。2.表示贵重。《韩非子•外储右上》载:“有千金之玉卮”。《庄子•列御寇》有“千金之珠”。这里的“千金”都是表示物品非常贵重的意思。3.比喻富贵。《庄子•列御寇》载:“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史记•货殖列传》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里的“千金”则是比喻富贵,应属吉语①。西汉晚期有刻铭“家富千金”的四神博局镜②,“千金”也是形容家庭富裕的程度,是一种吉语。西汉还发现有吉语厌胜钱,铭文中有“日入千金”③,意思是说每天有“千金”巨额收入。这和现代人常说“日进斗金”的意思完全一样,都属于吉祥用语。因此,这枚半两铜钱上的“千金”也应属吉祥用语,用以比喻富贵,是钱币主人企求生活富裕的一种美好愿望。
“大尹”本是行政长官的名称,也称“尹”。尹是殷商西周时期辅佐国王辅弼的高官。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行政长官多称为尹,有左、右尹之称。汉代以后,都城的行政长官称尹,有京兆尹、河南尹等④。《汉书•霍光金日磾列传》载:云敞“擢为鲁郡大尹”。《后汉书•侯霸列传》说:侯霸“后为淮平大尹”。这里的“大尹”均指地区的行政长官。而这两枚半两钱上的“大尹”应与“千金”相同,也属于吉语,是钱币主人企求身份显赫之意。这与汉至魏晋时期铸造的“位至三公”铭文铜镜所表示的愿望完全一致⑤。
在一枚“半两”钱上既刻“千金”,又刻“大尹”,反映了当时人们既要“日进斗金”,又要“位至三公”,既富且贵的愿望。这和西汉时期的“家常富贵”四乳铭文铜镜⑥表述的都是一个意思。
汉代盛行在铜器上刻铭的习俗,既在当代器物上刻,也有在前代器物上铭刻的习惯。这两枚半两铜钱上的刻铭就是西汉人在秦代钱币上加刻的。因此,这两枚“大尹”半两铜钱的发现,对研究秦汉钱币以及当时的社会习俗、书法艺术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 蔡运章:《洛阳发现战国时期有铭铜镜略论》,《文物》1997年第9期。
②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第294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
③ 蔡运章等:《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第382页,中华书局,1998年。
④ 孙永都、孟昭星:《中国历代职官知识手册》第201~202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⑤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第379、383、384、386、389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
⑥ 洛阳烧沟西汉晚期墓曾出土一件“家常富贵”四乳铭文铜镜,陕西、吉林等地也有出土,参见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第224、221、222、225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
(责任编辑 于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