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写“自传”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i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岁的母亲从去年年底就忙起来,饭碗一丢就钻进房间,伏在书桌上不知写什么。往日常在一起闲聊的老友找上门,她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了。我好生纳闷:以前母亲巴不得有人上门与她聊天。我走近她房间门口,悄悄伸头向里张望,可母亲反应很快,一有动静,便双手遮住写的东西,这使得我不敢去解这谜团。
  终于有一天,母亲主动叫我到她房间,拿出厚厚一叠写满字的纸,对我说:“这是我写的自传草稿,感觉有些凌乱。你大学毕业,在单位又和文字打交道,帮我看看,提提修改意见。”原来母亲这些日子是在写“自传”,难怪她这么专心致志。但费这么大精力写“自传”有什么用呢?母亲见我有些茫然,解释说:我已是年过八十的人了,趁着人还没糊涂,把自己经过的事写下来,让你们看看,里面有我几十年来思想上、事业上、生活上的成功与失败、感叹与思考、经验与教训,或许对你们有些帮助。
  母亲的“自传”,文字虽比较粗疏,但全是真情实感。她把从上私塾起,几十年的种种欢乐与辛酸、顺畅与苦恼、幸福与忧闷按时间顺序一股脑地记述下来。其中有些还是母亲鲜为人知的“秘密”。如母亲做姑娘时,受抗日救国思想的影响,曾与几个大家闺秀一起偷偷逃出封建家庭,报名考入新四军开办的培养人才的“苏北建设专科学校”。后来被外祖父发觉,佯称病危将她骗回。从此母亲便与该校失去了联系。这一段历史母亲从未对任何人提起,在“自传”中母亲坦然地将它写出来,目的是让后辈记住,认准的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去追求它、实现它,否则会后悔一辈子。
  看完母亲写的“自传”,我的眼角有点湿润。母亲留给我们后辈的这份精神遗产远比物质的遗产要珍贵得多。它不但让我们完整地了解了前辈的生活阅历和思想过程,还给我们乃至我们的后辈一种启发,一种教益,使我们更加珍惜人生。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一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郑向阳1987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随后,她在大连市人民警察学校当了多年教师。2004年,大连市中山公安分局成立心理咨询中心,把郑向阳抽调过来,专门为全体干警从事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工作,为他们送去“心灵鸡汤”。  2008年6月,郑向阳接到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为在执行任务中开枪的战友进行心理干预。战友大李在处置一起劫持事件时,为了保护受害人的生命安全,果断
我是“文革”时的68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我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囤垦戍边”。当时,来东北的知青中,以北京知青为主体。北京的知青都是“文革”中的“老三届”,即1969届初一到1966届高三年级的学生。这些人的年龄跨度是16岁到22岁。  尽管知青们都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但在当时特殊的政治气氛下,谈恋爱这件事却是一个禁区。兵团对知青的管理是半军事化的,知青们以连、排、班为基本单位,白天干活,晚
一    张秉贵是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全国劳模,他在有“新中国第一店”美誉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做了50年的售货员,把简单枯燥的糖果出售升华到了一种艺术境界,练就了“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活,并以“一团火的精神”温暖着千万顾客。  张秉贵和妻子崔秀萍育有三子一女,张朝和排行老二,1960年出生,现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因继承父亲“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技,被人誉为“小张秉贵”。  1986年8月,
2011年1月18日,“2010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当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词是:“做人的低调一如名字——外德人和;做事的高调一如角色——‘开’路先锋。”  的确,这个国家开发银行的掌门人始终恪守着缄默务实的个性,一如他父亲陈云给他起的名字。  1945年1月13日,陈云的夫人于若木生下一个男孩,按照结婚时夫妇双方的约定——生了儿子由父亲取名
期刊
“全家福”,即天津传统名菜“全爆”,是天津人喜寿节日宴请时少不了的一道典型津菜。  相传清同治年间,李鸿章来津与各国驻津领事交涉有关事务。一日李鸿章宴请洋人,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筹办,仓促之中厨师将冰桶内发好的海鮮、鸡脯肉等十余种熟主料放在一起,按津菜做法烧了个菜。洋人吃后连声称好,问是什么菜。李鸿章一时语塞,信口称其为“杂烩”,后传到海外称“李鸿章杂烩”。后人嫌不雅,改名为“全家福”,后又因手法与
期刊
到本文见刊的时候,数以万计的日本人面对"3·11地震"及海啸的残垣断壁,在冰冷的避难所里头生活了一个月;坚守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数百位敢死队
66岁的国资委首任掌门人李荣融退休了。据说,走下领导岗位的他想法很多,比如,去清华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读管理学;又因为跟柳传志、张瑞敏、鲁冠球都是多年的好朋友了,他还想为民企做点事情;最新的说法则是,他退休之后最想炒股。就是他这最后的一句话让无数股民浮想联翩,感慨万分。  李荣融的这句话是在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他告诉记者,卸任国资委主任后,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炒股,希望能通过实际的操作,搞清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