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全S蛋白结合蛋白基因的筛选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u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BV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通过其表达的病毒蛋白与肝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中,我们对全S基因编码产物功能进行了探讨,并以其为靶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寻找其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进一步探讨HBV致病机制。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拉米夫定对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患者的HBV S基因与P基因重叠区变异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6月-2003年12月320例因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随访1.5~3.0年,选择资料完整的HBV再感染者14例为研究对象.直接基因测序法分析术前、术后HBV S基因及重叠P基因的序列改变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微粒子捕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展动态变化网络的核心,抑制活化HSC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策略[1].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对肝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摄入与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膳食纤维摄入与卒中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与膳食纤维最低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前或后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6年5月间行18F-FDG PET/CT显像的NHL患者58例,其中Auto-HSCT前显像的患者为40例(男32例,女8例;中位年龄39岁);Auto-HSCT后显像的患者为34例(男23例,女11例;中位年龄34岁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起始原料,与甲、乙、丙、丁、戊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得五种马来酸单酯,马来酸单酯异构化为相应的富马酸单酯,后者与亚硫酰氯作用得到五种富马酸单酯单酰氯,用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论著中所列出的参考文献明确地标示了引用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或数据,并列出了其来源。这不仅表明了论文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而且也体现了科学的继承性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但是,在不少的来稿中,有些作者对此还不够重视,表现为:(1)所列参考文献缺项或格式不一;(2)正文所引文献与文末参考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