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历史学术语篇翻译中的问题及规避

来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7167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欧罗巴的悲剧》和《帝国的诞生》两书的翻译回顾,总结了汉译历史学术语篇实践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并将问题归纳为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翻译不当、译文缺乏连贯性、历史专业知识欠缺导致译文生涩或出现错误、对历史学术语篇中隐喻的翻译不当四类。文章分析了这四类问题出现的原因,用大量的历史学术语篇翻译实践的例子进一步论证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方案。文章中所列举的历史学术语篇翻译实践的例子也为研究学术语篇的翻译学和语言学领域的学者提供了真实且有价值的语料。
其他文献
国企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质量是评价和改进国企党建效果的关键,也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需求。针对这一交叉学科问题,调研了四家国企采取的措施、取得的进展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本包容精神的生成主要蕴含着三重逻辑.在历史逻辑上,这一精神的生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互鉴互学、苏联模式处理固本与包容关系的教训,
网络社群民粹主义在话语的信息编码标准、话语能量的分布频谱等方面的新变化,常会诱发诸多负外部性并使其风险超出某种安全状态。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泛道德主义的网络社群语境
本文借助LancsBox5.1.2语料分析工具,以东盟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加入RCEP的新闻报道为语料,探讨其所构建的中国经济形象。结果表明,东盟主流媒体主要构建了中国"国际经济强国"的
摘 要:以中国知网作为检索数据库,搜集河北省区域的作者发表主题为“非遗”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837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该领域文献的年度分布、来源期刊、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等,对相关的主题领域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计量; CNKI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7535/j.issn.1671-
我与牛继清教授初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同在学校历史系(后改为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和相关课程教学的缘故,因而一直关注他的研究课题进展和成果出版情
期刊
董仲舒将先秦儒学与汉初社会现实结合,杂糅各家思想,创建了一套以儒学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系。董仲舒主张君王是沟通天人的中介,这在赋予君王人间至上权威的同时,也意味着王权要受到天的制约和规范。董仲舒的政治哲学由君王施行教化而展开,在教本狱末的论证中提出了德主刑辅的德刑观。君和民的地位在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中是一对核心范畴,其思想旨归是以民为本,强调君王的政治责任,从而保障民众权利。董仲舒政治哲学既传承了儒家传统的德政政治哲学,体现了民心关切,又突破了先秦儒家偏向理想主义的政治伦理倾向,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说。
故事法是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较为常见的教育方式。运用故事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潜隐着讲述主体的泛在化、内容重构的虚无化和故事受众的同质化等问题。从诠释学的角度对故事法进行理论反思,有利于规避潜隐的问题,提升故事法的教育效果。运用故事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把握好人人皆可讲党史的限度、做好故事素材选取上的三重层次的考量,因人因地而异,实现分众化精准化的教育。
“伦理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教育引导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伦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理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道德问题并择善避恶,做有道德的人。由于“伦理学”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和同向性,所以天然地具有“课程思政”的属性和功能。在教学实践中,“伦理学”课程可以通过内容、逻辑、实践三重路径进行“课程思政”:丰富全面的教学内容能够弥补和完善“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分析“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人”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基于现实政治诉求,借助主流媒体话语进行民众动员。其中,塑造符合诉求的民众形象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三八”“四四”“五一”“五四”等与民众关系密切节日中的话语成为展现民众形象的一条主要渠道。中共节庆话语有意识地呈现了不同于旧有认知的民众形象,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事例描述都在塑造一种契合时代要求的“新人”形象:“能顶半边天”的妇女、“能干大事”的儿童、“站在最前沿”的工人、“勇敢而热情”的青年。正是借助这些不同以往的“新人”形象,边区政权不断地加强乡村民众的行为引导,努力促使民众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