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_(44)在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来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211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CD_(44)在65例肺癌组织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并探讨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71.7%(38/53例),12例小细胞肺癌中仅2例阳性。CD_(44)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16例鳞癌有7例阳性,17例腺癌有15例阳性,15例腺鳞癌有1例阳性,5例大细胞癌均阳性。经卡方检验Fishei精确概率法分析,小细胞癌与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之间和鳞癌与腺癌、大细胞癌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非小细胞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者,CD_(4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例鳞癌均阳性,4例大细胞癌中3例阳性,14例腺鳞癌场中6例阳性,10例腺癌中3例阳性。其中鳞癌和大细胞癌与肺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结果提示:CD_(44)可作为区分肺癌组织学类型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新的辅助标志。
其他文献
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肿瘤登记是一个持续收集资料的过程,2系统地收集所有肿瘤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肿瘤登记机构则是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系统地收集、贮存、分析、解释和报告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卫生学院统计教研室与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局携手合作申报的《广州市越秀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已被正式批准为“九五”国家攻关课题,并
胃粘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附8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100083)周丽雅,林三仁,叶嗣懋近年,随着胃镜应用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进步,胃粘膜下肿瘤的发现机会较以前增多,由于病灶位于
病历简介:患者女性,20岁。腹部无痛性包块1月。患者于一月前分娩一正常婴儿,产后发现腹部仍然隆起,并可触及肿块。体检:全腹隆起,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腹部
颈部神经纤维瘤误诊为颈椎病(附9例报告)王鲁博,张佐伦,于夕欣自1990年2月~1994年11月,我院骨科对320例颈椎病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9例为神经纤维鞘瘤误诊为颈椎病,并对其中2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术,1例
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P53突变蛋白表达与胃癌周围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P53在胃癌中表达率为54.8%(34/62)。P53表达在未发生转移的胃癌中为50%(7/14),在已发生癌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为56%(27/48),两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分子量为170ku的跨膜糖蛋白,与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关。本研究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了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结果胃癌组织的EGFR含量为(10.36±2.21)foml/L蛋白,明显高于正
腹膜后腔肿瘤的MRI诊断(附18例分析)郭晓东,高元桂,蔡幼铨,李涛本文分析18例腹膜后腔肿瘤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作了初步讨论,旨在提高诊断水平。1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1990~1992年期间我院18例腹膜后肿瘤(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