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把事业看得非常崇高的人,而且对家庭成员充满了关爱,虽然他很忙,但在我心目当中他对家庭成员都非常好,特别是对爷爷奶奶。他还是一个非常热爱朋友的人……”
在一篇名为《我的父亲》的作文中,郭家学的女儿这样描绘自己的父亲。
这样的赞美让心存愧疚的郭家学感到不安,“我孩子在幼儿园上大班的时候,就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说爸爸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送上学,你能不能送我上一次学,但就连这个愿望到现在她都上初二了还没实现过一次。”
郭家学承认,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是中肯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自己的理解。郭家学说现在家里仍是兄弟、父母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十几口人在一个锅里吃饭。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东盛科技出事的那几天,也就是郭家学认为“最灰暗的日子”,郭家学碰到了一个难题——怎样瞒住母亲。
按照郭家学对母亲的了解,每天的电视新闻必看,每天的报纸也要看一遍,2006年10月31日,郭家学中午坚持回家吃饭,告诉那些给母亲送报纸的人不要送了。“结果过了两三天她还是知道了,但是她没有问过我,她知道我在瞒她。”
郭家学豪爽好客的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我妈妈住的房间是1楼1号,我们公司把1楼1号叫做101俱乐部,无论是公司的人还是我的朋友,只要他们没有吃饭,首先就会跑到我妈那去报到。”
郭家学的弟弟也在东盛上班,两人相差不到10岁,郭家学说自己在儿时弟弟心目中的地位几乎是偶像级别的,“我弟弟从小的时候就理解我的事业,理解我的想法。”这让郭家学感到欣慰,“我弟弟他个人一分钱存款都没有,全都用在公司了,我也没有,我没有存折。”
是亲情和责任挽救了郭家学。
2006年11月5日,正是“黑色公告”后的第一个双休日,郭家学一整天把自己关在公司办公室.那天一大早他来到办公室,打开互联网,除了铺天盖地骂他的文章,一条重要的信息映入他眼帘:安徽某假药制造公司总经理谢罪自杀!郭家学反复在考虑是不是也要用死亡来给投资人一个说法。“我是否用自杀来给投资人一个说法,因为好多人说我不如死了去。”
在这种煎熬中,郭家学给自己提出了几个问题:我死了我弟弟能承担起这个担子吗?我死了我父母能承担起这个打击吗?我死了债务怎么办?如果我都承担不起,我弟弟更承担不起。
晚上7点多,天黑了,第一个出现在郭家学面前的是弟弟,“我弟弟感觉一天都没见到我,所以到我的办公室来找我。”半个小时之后,公司的另外几位高管也来了,从死亡边缘回头的郭家学失声痛哭。“那是我一生唯一的嚎啕大哭,是我自己不慎的决策给管理层、给父母、给家庭、给投资人造成了很多的痛苦,压力很大,他们为什么要寻找我?他们关心着公司的前途和命运,关心着我的痛苦和命运。”
除了亲情,另一个让郭家学感到满足的是他的团队,东盛出事之后,东盛的一高管如此评价郭家学:“不能说出了大股东占款的事就说郭家学是坏分子,我认为郭家学现在还没有完成艰苦创业的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但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郭家学有很多令团队信服的理由,在公司其他高管看来,他对事业的痴迷接近于疯狂,而对于生活没有过多的要求,“郭家学生活真是清贫,在我们东北,请客吃饭很是豪爽,随便招待一个客人那也得摆一大桌,但去郭家学家,就一大碗酱水面,他父母60多岁了,用的还是革命年代的那种小桌子……”东盛一高管说。
东盛陷入低潮之后,郭家学说公司几乎每一个高层都从家里拿过钱给企业,借钱给企业,而且在东盛下属所有生产企业大部分都按时发工资的情形之下,东盛总部部门经理以上的管理层几个月都没有拿过工资,“到现在已经有几个月没发工资,我自己也是,今年初老爷子生病住医院缴费我当时连五万元都拿不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东盛的高层频繁遭遇同行企业的挖角,但郭家学的高管没有一个离他而去。
一财经评论人士认为,郭家学在大股东占款问题上虽然有错,但最主要的是错在技术层面,“郭家学拿了这些钱,一没有转移到海外;二没有生活腐化;三没有收购一些不相干的产业,而是全部用于东盛的发展了。当时整个医药行业都在拼命地抢资源,拼命地收购,行业失去了理性。如果郭家学当时缓一缓,花点时间作一下调整,把收购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上市公司作为收购主体,就不存在什么大股东占款的问题了,所以说郭家学在技术操作上有误。”
批判的最大意义在于使对方能牢牢地记住自己所犯下的错,郭家学说自己已经知道错在哪里,也知道今后该怎么做,目前唯一想说的话便是感谢。
“这次能挺过来,我首先要感谢投资人,感谢投资人对我们的理解;感谢媒体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感谢证监会对我们最大限度的忍耐和理解,同时也由衷感谢全体东盛员工对东盛的价值对东盛的理想对东盛美好未来的坚守!我们犯的错不是小错,如果说政府要置我们于死地很容易,证监会要置我们于死地很容易,投资人要置我们于死地很容易,媒体要置我们于死地很容易,谁想置我们于死地都很容易,但是社会没有这么做,没有把我们逼死,没有把我们赶上绝路,是给了我们最大的忍耐,创造一个最宽松的环境让我们自己用时间来解决问题……”
(本文郭家学的言论是本刊记者在8个月当中与郭家学多次接触的谈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