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地质经济管理,可有效增加成本核算的管理力度,从而协助地勘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隨着我国地勘行业的良好发展,地勘单位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这项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阻碍着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此,本文对地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抓好这项工作进行了相关探讨,期望能够为更好的开展地质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支持。
关键词:地质 经济管理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地质经济管理是地勘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这就要求地堪单位在完成国家规定勘测项目的前提下,尽快的找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积极的寻求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改善与提升这项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地质经济管理的作用
地质经济管理工作是研究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使地勘单位赢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地质经济管理工作要贯穿于整个勘探项目的全部过程当中。比如立项阶段的工程概算、设计阶段的预算编制及审核、实施阶段的费用管理及全程监管、完工阶段的费用决算以及施工单位的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
三、地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问题。从表象上看,当前的地勘单位经营状况普遍较好,但经过仔细的研究会发现,很多地勘单位的管理者并不具备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资产比例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这样的状况下,地堪单位势必会缺乏充沛的周转资金,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运营,对其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2.资金管理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社会资金收入率较低。地勘单位如果想获取充足的周转资金,借贷是一个较为便捷、快速的方式。但是,高额的利息将会拉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距,从而形成较大的社会收入差值,使地勘单位承受着较大的还债压力。这种局面,大幅降低了地勘单位的资产健康水平,甚至对实现的发展规划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成本控制问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消费需求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于是,新产品、新科技、新工艺层出不穷,整个市场环境始终处在快速的变化当中。在这种形式下,地堪单位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既要立足于自身的整体发展规划,又要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业发展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但是,大部分的地勘单位对产业结构都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无法对产品结构、成本管理及预期收益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这样一来,就导致地质落勘察项目的运营成本过高,影响经济收益。
四、提高地质经济管理的相关举措
1.提高账务管理水平。要想强化地堪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发挥出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首先,财务部负责人要本着“紧密结合、统一管理”的原则,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同时出现多个账户。这样既可以有效缩短资金流通的时间,缓解资金占用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让资金的获利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其次,地堪单位在做出一些类似于立项投资这种重大经营决策时,一定要做到足够的谨慎与严谨,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科学的预算与控制,对那些分散资金进行高度的整合,确保对资金的合理利用率。同时,财务人员也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方式,积累专业知识,提升对工作的责任心及积极性。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宏观角度对经济发展动向进行专业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更推动了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
2.重视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人员一定要对现行的地堪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充分的了解,确保在法制的框架内开展相关工作;其次,要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保证获得理想的方案实施结果;还要对项目预算审核进行严格的审核,为了便于对整个地堪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部署,项目预算应与技术方案同时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可根据有关要求和项目的实际需要提出评审意见,并对评审内容和流程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于统一规范项目的实施标准,确保项目预算的合理性。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地勘单位所有部门的工作职能既互相交叉,又互相协调。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将地质勘察项目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上去。与此同时,地堪单位向企业方向转型也是刻不容缓的,随着这种经营性质上的转变,政企之间的关系也要做到协调发展。既不能影响到它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要保证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只有加强了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才可以保证对各类行业信息进行及时、准确、高效的传递与沟通。
4.注重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目前,我国在地质堪察行业已经颁布二十多项经济管理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到地质调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为地堪单位开展相关堪察活动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因此,避免在地堪活动中出现违规操作是地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项目管理者要充分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自觉的将其运用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运用法律的相关规定来约束所有堪察活动,以及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其次,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地质堪察项目的特点,对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不断的强化地质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
五、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朝着商业化、企业化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地质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通过加强经济管理,既可以帮助地堪单位拓宽增收来源,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降低运营的成本;还进一步的突出了地勘行业的市场化运作,有效保障了地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秀春.浅析加强地勘单位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5):123-125.
[2]杨文,王福源.加强工程项目设备经济管理的意义和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0):87-89.
[3]陈家武.试论地勘钻探工程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1):34-36.
作者简介:刘周玉(1965—)男。大学专科。经济师。主要从事综合统计,经济管理工作。
关键词:地质 经济管理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地质经济管理是地勘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这就要求地堪单位在完成国家规定勘测项目的前提下,尽快的找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积极的寻求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改善与提升这项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地质经济管理的作用
地质经济管理工作是研究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使地勘单位赢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地质经济管理工作要贯穿于整个勘探项目的全部过程当中。比如立项阶段的工程概算、设计阶段的预算编制及审核、实施阶段的费用管理及全程监管、完工阶段的费用决算以及施工单位的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
三、地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问题。从表象上看,当前的地勘单位经营状况普遍较好,但经过仔细的研究会发现,很多地勘单位的管理者并不具备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资产比例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这样的状况下,地堪单位势必会缺乏充沛的周转资金,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运营,对其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2.资金管理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社会资金收入率较低。地勘单位如果想获取充足的周转资金,借贷是一个较为便捷、快速的方式。但是,高额的利息将会拉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距,从而形成较大的社会收入差值,使地勘单位承受着较大的还债压力。这种局面,大幅降低了地勘单位的资产健康水平,甚至对实现的发展规划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成本控制问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消费需求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于是,新产品、新科技、新工艺层出不穷,整个市场环境始终处在快速的变化当中。在这种形式下,地堪单位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既要立足于自身的整体发展规划,又要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业发展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但是,大部分的地勘单位对产业结构都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无法对产品结构、成本管理及预期收益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这样一来,就导致地质落勘察项目的运营成本过高,影响经济收益。
四、提高地质经济管理的相关举措
1.提高账务管理水平。要想强化地堪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发挥出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首先,财务部负责人要本着“紧密结合、统一管理”的原则,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同时出现多个账户。这样既可以有效缩短资金流通的时间,缓解资金占用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让资金的获利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其次,地堪单位在做出一些类似于立项投资这种重大经营决策时,一定要做到足够的谨慎与严谨,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科学的预算与控制,对那些分散资金进行高度的整合,确保对资金的合理利用率。同时,财务人员也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方式,积累专业知识,提升对工作的责任心及积极性。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宏观角度对经济发展动向进行专业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更推动了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
2.重视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人员一定要对现行的地堪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充分的了解,确保在法制的框架内开展相关工作;其次,要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保证获得理想的方案实施结果;还要对项目预算审核进行严格的审核,为了便于对整个地堪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部署,项目预算应与技术方案同时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可根据有关要求和项目的实际需要提出评审意见,并对评审内容和流程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于统一规范项目的实施标准,确保项目预算的合理性。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地勘单位所有部门的工作职能既互相交叉,又互相协调。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将地质勘察项目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上去。与此同时,地堪单位向企业方向转型也是刻不容缓的,随着这种经营性质上的转变,政企之间的关系也要做到协调发展。既不能影响到它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要保证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只有加强了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才可以保证对各类行业信息进行及时、准确、高效的传递与沟通。
4.注重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目前,我国在地质堪察行业已经颁布二十多项经济管理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到地质调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为地堪单位开展相关堪察活动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因此,避免在地堪活动中出现违规操作是地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项目管理者要充分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自觉的将其运用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运用法律的相关规定来约束所有堪察活动,以及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其次,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地质堪察项目的特点,对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不断的强化地质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
五、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朝着商业化、企业化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地质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通过加强经济管理,既可以帮助地堪单位拓宽增收来源,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降低运营的成本;还进一步的突出了地勘行业的市场化运作,有效保障了地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秀春.浅析加强地勘单位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5):123-125.
[2]杨文,王福源.加强工程项目设备经济管理的意义和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0):87-89.
[3]陈家武.试论地勘钻探工程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1):34-36.
作者简介:刘周玉(1965—)男。大学专科。经济师。主要从事综合统计,经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