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丽莉师德内涵的深层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uajian2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张丽莉舍身救学生的英雄壮举体现了她高尚的师德。
  2012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看望张丽莉同志和先进事迹报告团时强调,深入学习张丽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同志舍身救学生的英雄壮举给了全社会极大的震撼和触动,六个月来,大庆师范学院的全体教师一边以各种形式学习、宣传丽莉同志的先进事迹,一边思考丽莉这一英雄行为的内涵、本质和时代特征。通过深入总结和对比,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张丽莉同志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她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优秀师德和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无私情怀永远值得教师们学习。在学校期间,她是教师们的学生,今天,她是教师们的老师,她为教师们做出了教师的榜样,做出了时代先锋的榜样,做出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榜样。
  在学习张丽莉同志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教师们认为今后应该在三个方面加强建设不动摇。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永恒的课题
  张丽莉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教师们,教师作为集优秀品德和渊博学识于一身的社会职业,是所处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社会知识群体,不仅具有传播知识的天职,更有影响社会风尚、引领社会文化方向的特殊社会职能。张丽莉同志的英勇行为再一次昭示,在教师的素质体系中,师德是灵魂。因此,教师们要不断地向张丽莉同志学习,探索新形势下师德的内涵,锻造师魂,塑造教师群体的优秀形象。
  张丽莉同志的师德在两个方面给教师们触动最大:第一,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本功,这是承担教师工作的基础。丽莉同志在大学学习期间,成绩优秀,毕业后所教班级的学生语文成绩不断提高,这是她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的证明。教师们作为大学教师,要不断地加强专业学习,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把学生举得更高的知识的阶梯。第二,打造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文素质,给学生以长久的教育和影响。在大学学习期间,有一个下雪天,张莉莉和一名女同学去图书馆,同寝室的上一年级的同学让她帮忙把图书证取回来。这在张莉莉这儿是常有的事,帮同学干点什么,或者带点什么,她从来不推辞,这次也一样,张莉莉爽快地答应了。她俩来到图书馆,借完书,准备上楼给同学取图书证,没想到,刚上几个台阶,前面一个同学鞋上带进来的雪,把她的同伴滑了一下,她赶紧去搀扶,没想到,她的同伴一个趔趄倒在地上,她也随之重重地摔到地上,台阶边缘硌在她腰上。等同伴爬起来,来扶她,她却怎么也起不来,歇了好一会儿,她才在同学的搀扶下慢慢地站起来。同学扶着她要往回走,她却坚持上楼。她忍着疼痛,把同学的图书证取回来了。虽然是小事,但张丽莉的乐于助人的品质和行为深深影响了同学,也成为她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坚实基础。张丽莉同志无论是平时的学习工作,还是危难时刻的见义勇为,都告诉教师们,教师的许多工作和付出都是无形的,都是没有直接报酬和显性回报的,都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但是,它会以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情怀、一种感动、一种温暖,影响一代人,甚至千秋万代。教师们向张丽莉同志学习,就是要像她一样,把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需求、上课纪律、听课状况等每一个细节都放在心上,并落实到实处,以教师的真知、关爱、耐心、宽厚来影响学生。
  教师们任教的学校是师范院校,师德建设是教师们职业生涯甚至是一生的课题,教师们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优秀的师德以身教和言传两个层面传递给学生。张丽莉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师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和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她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身边最美的教师,不愧为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二育人教书是师德的核心
  张丽莉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在教书和育人两者的关系上,育人为本,育人在先。
  在学习张丽莉同志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教师们也总结了自己的工作,包括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学生的帮助,教师们认为我校的师生关系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因为是新升本的院校,校园的面积不如老本科院校大,教师和学生的数量也不太多,2004年,张丽莉所在的2003级本科班仅有53名学生。这为密切师生关系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二,大庆师范学院是大庆油田开办的学校,大庆油田的干群关系密切,作为大庆油田组成部分的大庆师范学院的师生关系也呈现出密切的特点。中国传统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理论都强调密切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密切的师生关系是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第三,大庆油田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庆师范学院与其同步发展,这使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思想政治工作都有自觉的认识和行动,教师普遍把育人视为本职工作和日常工作自觉践行。
  张丽莉同志的师德是其优秀品质和价值体系中最重要、最感人、影响最深远的元素。她的热爱集体、关心同志、乐于助人的行为,除了家庭教育、中小学和中专教育及黑土文化的滋养,与大庆师范学院教师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我校教师和大庆油田全体职工一样,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不计个人得失热心助人的开阔胸襟。这对于正处于确立世界观时期的大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006年9月,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中国行节目组到大庆来演出,中文系2003级本科班的同学作为观众到现场去观看演出。但是晚上9点多,忽然下起了大雨。大会组织人员通知各单位去领雨具。张丽莉第一个站起来,和几个人跑进了雨中。如果在座位上等着,还有几个同志带伞,互相挤一挤,还能躲躲雨,但是去领雨具,一去一回,浑身上下早湿透了。而且,因为人离开了座位,马扎子上的布带一下子就湿透了。她回来以后,尽管同学们帮她擦了又擦,但她还是坐在湿透的马扎子上看完了演出。   教师们要坚持“育人教书”这一育人理念,不断完善育人体系,精化每项活动的目标、过程,细化每个环节和细节,不断提高育人效果。通过相关课程,通过主题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教师严谨求实、积极进取的身教,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传给一代代学生。
  三严谨求实的作风是优秀师德的载体
  张丽莉同志有很好的专业基本功,无论是她本人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还是她教学期间学生的成绩和反响,早已经证明了她的“硬功夫”。这些坚实的专业基本功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而是长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收获的。
  丽莉的严谨求实老师们印象很深。在大学期间,她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次作业,答好每一张卷,修改每一个错别字和标点,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锻炼专业能力。在张丽莉同志身上,教师们看到了她勤奋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职业理想。张丽莉进入大庆师范学院时,钢笔字、粉笔字写得非常好,但当开展第二课堂训练时,她仍然认认真真地练,每天都超额完成作业,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写得好,就不练了,有的同学写得不太好,偷懒,少写几页。她不仅自己认真训练,还帮助其他同学。看到同班两名男同学因为训练不得法,进步不快,愁眉苦脸,丽莉主动帮助他俩练字。每天辅导一个小时,详细地讲解方法、要领,一横一竖地示范,一笔一笔纠正两名同学的作业。不到两个月,两名同学的钢笔字、粉笔字书写有了很大进步。2004年,丽莉入学不久,学校心理咨询研究所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训练活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当时,中文系2003级只有2名学生报名,其中一名就是张丽莉,因为业余时间要学习,要训练,要值班,所以,一些同学就选择不参加了,而丽莉要利用各种机会多学习多锻炼。在小组中她学习最积极,老师鼓励学生做沙盘,只有丽莉和少数几个同学完成了。正因为她学习认真,她才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后来,才能运用心理学知识经常为同学排解心理困惑。
  丽莉同学这种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于抵制今天浮躁的社会文化心理、纯洁社会风气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老师,教师们要向张丽莉学习,坚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最主要的是,走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然后有针对性地备课、讲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困惑。如果不走进学生,科学、美好的设想和实际效果都要打折扣。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严谨求实工作作风的践行者,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一思想品质传递给学生们。
  今后,教师们还要深入地学习,深入地思考,真正把丽莉同志的思想、精神,内化为教师们自己的人文品质,教师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一般包括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门类、培养方式等。尽管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比较和借鉴其它学校的培养模式是高校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战后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工程人才的培养(比如IT人才的培养)举世瞩目。印度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大国,印度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印度工程人才的培养,尤其
期刊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中常见的消极心理  (一)自卑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自卑的核心是“我不如人”,在择业过程中,表现为过低地评价自己,缺乏自信心,不敢参与竞争,因此心理上往往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不敢主动出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二)焦虑  焦虑是指对预期中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失败的一种情绪反应,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
期刊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和热点。目前我国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一方面是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特殊人才,两个问题聚焦到一点:高校必需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特殊人才,同时解决就业困难和人才匮乏的双重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再上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校化学系开展大
期刊
会议
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更具浓厚学术氛围,在知识背景下需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尤其要强化其培养知识型创新人才,营造持续学习、自主学习、虚拟学习、开放学习的知识校园和知识资源信息化水平,开展信息化增值创新服务,坚持知识信息的共享性,提高良性化服务水平,为高校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知识平台支持,是当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社会使命和发展
期刊
一理论背景和假设  新兴的信息与交流技术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威胁到了我们的隐私与安全。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扩展,电脑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危险和已造成的损失也在成倍地增长。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国家安全、军事技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乃至个人隐私等各个方面。网络安全对于每一个计算机用户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刘玲,2010)。  尽管有相当多关于网络安全风险的研究,但一般集中于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