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化学教学情境的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dede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设计虽已不是新鲜话题,但他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的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因为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习者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设计并研究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对于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从新课标的角度就化学教学情境设计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1.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创设情境
  如果说疑问是学习的开始,那么兴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动力。教师如能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充满趣味的问题往往具有吸引学生积极探究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至,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看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有趣的真实故事,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大大提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化学实验尤其是化学兴趣实验,其鲜明、生动、直观的形象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教学情景之中。例如:在学习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先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先放入开水,再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通人氧气,现象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样使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向学生描述化学科学与技术的新进步,同样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金属这一知识点时,可提到神七飞天。
  2.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与一定的社会生活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具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情境:情景一:小明是一位初三学生,他家离学校比较远,他天天骑自行车上学。一天,他发现他的自行车车体,钢圈上多处出现了锈迹。他陷入了思考:钢铁为什么会生锈?钢铁生锈与哪些物质有关呢?情景二:小明知道了钢铁生锈的条件,面对自行车上的铁锈,心想:铁锈覆盖在铁的表面,它会对里面的铁有保护作用吗?要除去吗?情景三:小明用砂纸除去了铁锈,面对重新露出光泽的自行车他微笑了。可是为了防止自行车再生锈我该怎么做呢?情景四:如果几年以后,小明自行车因锈蚀无法使用了,那锈蚀的自行车我们该怎么处理呢?能随意丢弃吗?当然在教学中我还穿插铁生锈条件探究及防止生锈的两个录像。这样安排的教学情境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
  3.运用化学史创设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这样的安排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同时使学生学习前人的观点、研究思路、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增强了对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和对自己祖国爱国主义感情。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初中讲“碳酸钠”可这样引人: 碳酸钠俗名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需求量很大。可是。20世纪初,我国纯碱的生产技术水平教低,纯碱的生产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需求。1921年10月,在美国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侯德傍,满怀报国之志回国创业,1926年生产出纯度为99%的“红三角”牌纯碱,并于当年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其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为我国民族化学工业赢得了市场和声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纯碱。这样的引人,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顿生敬意之情,同时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感情,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习,学习态度和目的性更加明确,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4.运用学生的学习问题创设情境
  学生在接受正式的化学科学概念教学前,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感知,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可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其中有些认识与科学概念一致,有些与科学概念不一致。这样不一致就可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问题结构的具体要素会随着客观要素和主体要素的发展而改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例:在学习“溶解度” 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情境: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主人翁小明和小花为学习问题发生了争论.
  小明说:食盐溶解能力强,食盐在20℃时,在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硝酸钾在30℃时,在50g水中最多只溶解25g,小花说:硝酸钾溶解能力强,食盐的36g是溶解在100g水里,如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50g呢!所以还是硝酸钾溶解能力强,小明说:硝酸钾是溶解在30℃时水中,如食盐溶解在30℃时水中,也会溶解的更多。
  这样究竟谁的溶解能力强,大家给他们评一评吧!
  上述情境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它还同时引入了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可集直观性、启发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体,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从而高效率地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这样也就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刚.化学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和通用技术基础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实践新课程改革,从传统的传送信息技术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理论联系实践,参与和实施新课程改革,更要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促进者和领导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到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它对教
[摘 要]作为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水平。本文提出了笔者积累总结的关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优化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三个方面。  [关键词]教学语言 积极性 创新思维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化学的教学、教研和实践,浅谈一下怎样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摘要】集体备课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其实效,首先要解决初中英语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问题。初中英语教师要以“踏实”、“执着”、“精致”工作态度来对待集体备课中的细节问题,认真探讨集体备课的方式方法,坚持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集体备课;课堂效益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怎样让学生乐于提问是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兴趣是儿童人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
【摘要】体育“主体性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倡导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全面树立学生观,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进一步研究改进“主体性教学”的操作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体育课 主体性    体育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提出,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方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计算机网络每天传输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信息传输量的不断加大,计算机网络的故障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管理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去判断故障原因,确定解决办法,以避免耽误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文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故障进行分析与维护,从而减少计算机网络故障,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关键词】中学生;鉴赏性阅读;途径    鉴赏性阅读是“读者在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将文字符号转化为意象,能动地体味作品情感,感悟和把握作品内涵,从而得到心灵陶冶和精神提升的过程”[1]。高中《新课程标准》将鉴赏与阅读并列,将鉴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这说明对中学生进行鉴赏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新课改下,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中学生的鉴赏
西汉是商业资本极为活跃和发展的时期,西汉之初,政府颁布了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的政策,于是,那些在秦代遭到压抑的富商大贾迅速发展起来。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拥有巨资的富商大贾遍及于京师郡邑。他们“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严重冲击着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以致西汉政府不得不在政治上作出不许商贾“衣丝乘车”,“市井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吏”的政策。但这并不能阻遏商贾经济实力的发展,在政治上的限制似乎也没有多大的作用。武
怎样采取得力的措施和高效的方法,大幅度、快节奏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复习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是我始终关注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用“三段式”复习卷,即设计《单元题库》、《同题测试》、《同题复测》三份试卷,对学生进行三个阶段考查,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目标性、主动性和策略性,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复习质量。  第一阶段:在单元新课开始之后,将以课本及配套练习册为依据的基本题型汇总成《单元题库